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由于现有的多站时差分选方法存在虚警、漏警率高,超低重频脉冲分选正确率低,且不具备稳健单脉冲分选能力的问题,提出一种约束准则下的扩展时差直方图脉冲分选配对方法。该方法首先引入约束准则对脉冲进行参数匹配,获取有效的时差分布;而后采用扩展和递归运算依次完成各辐射源脉冲的分选与配对。经约束限制后,无关脉冲配对机会降低了,从根本上减少了虚假时差和噪声时差,并有效地抑制了虚假目标的产生。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在不同时差测量误差条件下提高对各类型脉冲的分选正确率,同时降低虚警率和漏警率,实现了对脉冲数极少的超低重频脉冲和单脉冲的准确分选与配对。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多站时差分选方法无法处理失配脉冲信号导致漏警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场聚类与时差的雷达信号分选方法.首先对各接收站截获的雷达脉冲进行配对,完成多站时差分选;然后利用数据场剔除失配脉冲集合中的干扰脉冲,获得聚类数目和初始聚类中心;最后利用K-means算法计算脉冲到各个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并将其划分到距离最...  相似文献   

3.
针对利用单个观测站接收多个外辐射源信号对静态目标的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融合的定位方法。首先依据单个外辐射源,建立时差和到达角的观测方程;然后构建测量误差的概率密度函数,利用最大似然估计得到目标位置的解析解;最后利用最大似然方法将依据单个外辐射源得到的目标位置进行融合,得到目标位置的融合解。仿真结果表明,文章多外辐射源融合定位的克拉美罗界(Cramer Rao lower bound,CRLB)低于单外辐射源定位,联合角度(direction of arrival,DOA)和时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定位的CRLB低于仅利用时差定位,且文章算法的定位误差逼近CRLB。系统几何精度因子(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GDOP)图表明,影响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测量误差、目标的位置和辐射源个数及位置。  相似文献   

4.
针对波束控制随着技术体制的发展有可能失效的问题,对时差定位电子侦察飞机的有源对抗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时差定位体制电子侦察飞机的时差信息估计方法,然后,分析讨论了对双机实施有源噪声调频干扰可以有效地对抗时差定位体制电子侦察飞机,干扰后可形成虚假的时差估计信息,通过时差组合形成更多的虚假位置,达到对抗的目的.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对抗技术的有效性,为主动对抗时差定位电子侦察飞机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利用多运动接收站的两级加权最小二乘时差定位算法.首先引入中间变量,将高度非线性的多时刻时差定位方程转化为伪线性方程,并用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对伪线性方程组进行初始求解;然后根据辐射源位置和中间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进一步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来优化初始定位结果,同时在理论上分析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定位性能.  相似文献   

6.
四站三维时差定位模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无源四站三维时差定位系统中利用无迭代求解非线性时差定位方程组进行定位时可能出现的模糊问题,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不同布站、高度始终在较大的范围内存在定位模糊,简要分析去模糊的方法,并给出高度法去模糊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低空目标高精度无源时差定位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源时差定位方法.该方法在主站增加对目标仰角的测量,形成了一个包含3个子系统的冗余定位系统.首先从各子系统获得3组含有模糊的定位结果,然后通过最近邻匹配消除定位模糊,最后对各子系统消除定位模糊后的结果进行简化加权最小二乘(SWLS)融合,获得了比传统无源时差定位方法更好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目标高度较高时,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定位精度相当;而对于低空目标,改进方法的定位精度远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速机动辐射源被动定位中,目标辐射源的运动将导致积累峰值在距离维度和多普勒频率维度发生扩展和偏移,从而产生距离徙动和多普勒频率徙动,导致时差估计误差增大。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序列反转变换和非均匀快速傅里叶变换的时差快速估计算法。首先对接收信号进行分时处理,人为划分出等效脉冲信号,利用序列反转变换校正距离徙动,在慢时间维进行非均匀傅里叶变换,从而将目标信号在对应时差处积累成峰值。该算法通过复数乘法、快速傅立叶变换、逆快速傅里叶变换、非均匀快速傅里叶变换运算快速实现,无需任何搜索过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高速机动辐射源的时差估计性能优于现有算法,且计算复杂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基于迭代求解的时差定位算法中容易出现的发散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修正牛顿迭代的时差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辅助变量将非线性时差定位方程组转化为一组关于辐射源位置的伪线性方程,在此基础上把时差定位问题转化为约束加权最小二乘优化问题;然后,利用基于特征值修正的牛顿法进行定位解算,同时为了减少迭代次数,通过二次插值法对一维优化问题进行寻优求解,给出了迭代步长因子的求取过程;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参考接收站的到达时间差无源定位新算法.首先将复杂的非线性时差定位方程组转化为一组关于辐射源位置的伪线性方程,运用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对伪线性方程组进行初始求解;然后利用初始解中各分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加权最小二乘估计进一步求解得到一组改进的辐射源位置估计; 最后取这组估计值的平均值得到辐射源位置的最终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近场和远场辐射源均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1.
扩频通信信号的到达时差估计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周期谱相关理论为基础,讨论了谱相关到达时差估计模型和实现方法,交硎竽有噪声和干扰条件下的扩频信号的到达时差估计,给出了几种典型情况下的计算机仿真结果,阐明了它对扩频信号的测向和定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超视距目标指示的方法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超视距目标指示(OTHT)的几种方法,重点讨论一种把主动跟踪技术和无源时差定位技术结合起来,对超视距目标进行侦测的新方法,即基于时差信息的超视距目标定位与跟踪技术.通过对海面目标和空中目标的仿真分析可知,本方法可对超视距目标进行高精确度的定位与跟踪.  相似文献   

13.
一种减小NLOS影响的TDOA/AOA数据融合定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到达时间差/到达角数据融合定位算法.利用RBF神经网络对到达时间差的测量值进行修正以减小非视距传播影响,然后利用到达时间差定位算法和到达角定位算法分别估算移动台位置,最后对到达时间差和到达角定位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移动台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郊区、一般市区和闹市区环境下均能够有效地提高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空间四站时差定位问题,提出一种直接目标位置求解算法。所提方法利用时差测量方程,先通过将目标位置坐标表示为目标相对于参考站径向距离的函数形式,再求解目标径向距离的二次方程,即可获得径向距离的估计值,进而实现目标位置坐标的估计,很好地解决了空间时差定位算法的求解问题。其中不仅讨论了所提算法解的存在性,而且分析了观测站几何配置对算法模糊区域的影响,最后对时差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简称TDOA)的定位技术是当今无线定位的研究热点。首先提出了两路测距(Two-Way Ranging,简称TWR)和对称双边两路测距(Symmetric Double Sided Two-Way Ranging,简称SDS-TWR)无线测距原理和算法,并对两者的测距精度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析。进而给出了基于单路测距(One-Way Ranging,简称OWR)的TDOA无线定位方案,利用两次传输数据和接收数据的时间间隔相等以及SDS-TWR测距距离偏差公式计算出两节点的各自频率偏差,用于提高定位结果的精度。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能显著提高基于TDOA无线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到达时间差/电波到达角(TDOA/AOA)数据融合定位算法。利用TDOA定位算法和AOA定位算法分别估算移动台(MS)位置,然后利用数据融合方法确定MS位置。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视距(LOS)环境下有较高的定位精度,性能优于TDOA定位算法和AOA定位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