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番茄酱中番茄红素含量、霉菌数、可溶性固体物含量是评定番茄酱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分度测定的方法对新疆塔城地区的出口番茄酱番茄红素含量进行分析,并对番茄酱中的可溶性固体物含量、霉菌数等指标进行检测,该地区番茄酱中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国际标准,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牟琴  徐俐 《中国酿造》2018,37(10):130
为了丰富番茄加工品种,开发一种发酵番茄酱。以四种新鲜的番茄品种为原料,添加凯里红酸汤来制作发酵型番茄酱并跟踪发酵过程中总酸、pH值、亚硝酸盐、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以及对成品感官评价。结果显示:美宝、奥宝番茄感官评价较好,品种间pH值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美宝总酸含量、亚硝峰峰值最高,发酵结束后美宝总酸比市售番茄酱高出34%。美宝、经典欧卡番茄其与市售番茄酱番茄红素含量相近。美宝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42%,各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大于市售番茄酱。不同品种番茄酱发酵后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结合不同品种的发酵番茄酱之间的特点,美宝番茄发酵后风味比市售番茄酱更佳。  相似文献   

3.
以番茄酱成分检测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光谱成像技术采集番茄酱光谱图像,并提取出有效光谱信息,分别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偏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建立番茄酱成分校正模型和番茄酱品质预测模型。采用3种模型进行预测试验对比,偏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算法和偏最小二乘法两种模型对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红素含量的预测性能均低于粒子群算法模型;粒子群算法模型对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红素含量的预测绝对系数均大于0.9,表明粒子群算法模型能够有效进行番茄酱成分含量检测和品质预测。  相似文献   

4.
番茄红素是番茄制品色泽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制品色泽的好坏。番茄红素含量越高,其制品色泽越好,番茄红素含量越低,其制品色泽越差。根据部颁标准28°出口番茄酱番茄红素含量不得低于35mg%。因此,番茄红素含量高低,直接影响番茄制品能否出口。在番茄酱整个生产过程中,从原料到成品必须加强检测手段,严格控制原料番茄红素与固形物之比不得低于1.3,以保证成品番茄红素含量不低35mg%。在生产番茄酱过程中,番茄红素一直占着主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番茄酱易褐变、营养素丧失、风味降低、微生物侵染等问题,以市售番茄酱为试材,研究生物保鲜剂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复合添加处理在常温贮藏期间番茄酱品质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未经保鲜剂处理组相比,两种保鲜剂单一或复合使用均有抑菌保鲜效果,其中,Nisin的防腐保鲜效果优于纳他霉素,0.05%纳他霉素+0.05%Nisin复合保鲜剂处理效果最佳,能有效抑制番茄酱的褐变程度,BI抑制率降低36%,延缓Vc、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含量的下降,显著抑制菌落总数的增加,有效维持番茄酱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番茄为主要原料,采用自然发酵、乳酸菌粉发酵、混合乳酸杆菌发酵(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质量比1∶1∶1)、老酸汤发酵四种不同的发酵方式发酵番茄酱,跟踪对比分析发酵过程中pH、总酸、可溶性固形物、亚硝酸盐、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对成品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与市售番茄酱对比,混合乳酸菌发酵p H最低,总酸与番茄红素含量最量高,口感更佳。混合乳酸杆菌与其他三种发酵方式相比:亚硝峰最低(0.184mg/kg),发酵周期短,发酵风味更佳,混合乳酸菌发酵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庄合林  张进  郭楚宜 《食品科学》2005,26(4):170-173
以番茄为原料,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优化番茄浓缩汁加工工艺条件。本文对番茄浓缩汁加工过程中,对影响番茄红素稳定性的浓缩终点可溶性固形物浓度、杀菌时间、防腐剂加量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榨汁时加入0.7%NaCl,出汁率最高(68%);番茄汁浓缩的真空度为87~93kPa、温度50℃、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3%、杀菌时间10min、防腐剂加量0.0%,在保藏1星期后,番茄红素的含量为97.20μg/100g,维生素C的含量为5.85mg/100g。影响浓缩汁中番茄红素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浓缩终点的可溶性固形物浓度,其次是杀菌时间。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传统番茄酱生产工艺为基础,通过在配方中增加菠萝鲜肉来改善传统番茄酱风味,开发一种新的复合口味果酱。利用感官鉴定,结合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最终确定菠萝番茄酱的最佳配方为:菠萝与番茄的质量比值为50∶50、柠檬酸0.4%、白砂糖6%、盐8%、黄原胶1.0%,由此配方制作出的菠萝番茄酱酸甜可口、风味浓郁。并通过理化分析成品固形物、pH值、霉菌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以及致病菌,以评价其食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以蓝莓、番茄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蓝莓番茄酱的产品配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感官鉴定确定蓝莓番茄酱的最佳配方:蓝莓与番茄质量比为50∶50,柠檬酸为0.7%,白砂糖为20%,盐为3%,黄原胶为1%。并对最佳配方进行理化分析,分别测定氨基酸、固形物、pH值、霉菌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以及致病菌,以评价其营养价值及食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传统番茄酱生产工艺为基础,通过配方中增加枇杷鲜肉,来改善传统番茄酱风味,开发一种新的复合口味果酱。利用感官鉴定,结合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最终确定枇杷番茄酱最佳配方为:枇杷与番茄添加量比例40∶60、柠檬酸添加量0.8%、白砂糖添加量20%、盐添加量10%、黄原胶添加量0.8%,由此配方制作出的枇杷番茄酱酸甜可口、风味浓郁。并通过理化分析成品固形物、pH值、霉菌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以及致病菌,以评价其食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