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真空熔炼法制备出La1.6Y0.4Mg16Ni稀土合金,通过采用反应球磨法球磨合金10 h,采用SEM、粒度分析跟XRD测试来分析球磨前后合金颗粒的形貌跟粒径,对比球磨10h前后合金粉电化学性能及动力学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球磨10h后合金粉末粒径集中分布在45微米附近,且粒径分布集中,颗粒大致呈球形,形成了非晶相。球磨合金制备的材料放电循环稳定性高,高倍放电性能好,电化学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采用直接熔解法研究了SiO2颗粒在CaO-SiO2-MgO-Al2O3渣系中的熔解过程, 探索了炉渣成分、温度对SiO2颗粒熔解时间的影响规律, 通过SEM-EDS并结合factsage软件分析了SiO2熔解机理, 确定SiO2颗粒周围没有形成固相层,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缩芯模型构建了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 随着炉渣碱度及温度提高, SiO2颗粒熔解完成所需时间逐渐降低, 而随着炉渣中MgO及Al2O3含量增加, SiO2颗粒的熔解完成所需时间先降低后增加。SiO2的熔解过程分为2个阶段, 反应前期为界面反应控制, 表观活化能为330.52 kJ/mol; 反应后期为外扩散控制, 表观活化能为480.28 kJ/mol, 控制环节的转变是由熔体黏度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恒温热重-燃烧污染物在线测量系统,研究了O2/CO2气氛下,温度与反应气氛等对煤焦燃烧过程中NO与NO2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能显著缩短NOx析出时间,提高NO释放速度,降低NO2释放总量,并通过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提高氧气浓度会导致NO瞬时释放量增加,同时有利于NO向NO2的氧化反应;水蒸气的存在造成CO2与H2O发生协同气化作用,导致煤焦燃烧过程因素更加复杂,一定浓度范围的水蒸气有助于促进NO与NO2的释放;空气气氛下NO瞬时释放量明显高于富氧气氛下,但NO2释放特性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唐建军  邹原 《矿冶工程》2012,32(1):95-98
以负载Fe(Ⅲ)的金红石型TiO2(Fe/TIO-R)为光催化剂, 以内分泌干扰物阿特拉津作模型污染物, 研究了Fe/TIO-R可见光催化H2O2降解阿特拉津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 Fe/TIO-R能可见光催化H2O2降解阿特拉津, 反应60 min, 阿特拉津的降解率达96%, 明显大于金红石型TiO2与Fe2O3单独作用的加和;通过对反应体系的荧光光谱分析显示, 阿特拉津的降解涉及羟基自由基(·OH)的产生与参与。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我国煤层气开发中存在的产气率低、煤层气开采理论规律研究欠缺等问题,根据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温度15、20、25、30℃时,CO2、CH4和N2在煤岩中的吸附/解吸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越大,气体吸附量变小;对同一种煤介,当压力相同时,临界温度高的气体,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煤层对CO2、CH4和N2吸附能力依次下降;压力升高时,煤层对气体的吸附量变大;降压解吸过程存在解吸滞后现象,温度降低显著,这与吸附、解吸表达式和吸热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改善LiNi0.6Co0.2Mn0.2O2(NCM622)一次物料性能,采用简便易行的干法包覆方式,主要研究了TiO2包覆量一定的情况下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对正极材料的物理指标,以及容量、倍率、循环寿命和存储等电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扣式电池、全电池等测试分析表明,材料表面有明显的包覆物,但无新物相生成。当热处理温度为500℃、保温时间为12h时,所制备NCM622材料在3.0~4.3V电压范围0.1C放电容量为181.2mAh/g,比未包覆材料提高了2.6mAh/g;在3.0~4.4V电压范围45℃下1C充放80周,循环保持率由未包覆的95%提升至97.2%。包覆物消耗了材料表面的残碱,减缓了电解液的侵蚀,从而改善了材料的循环寿命和存储性能。包覆前后的材料分别做成600mAh的小软包电池,60℃时放置7天后材料鼓胀率由8.3%降低到4.5%;容量保持率和容量恢复率分别由89.1%、94.3%提升到90.2%、98.3%。  相似文献   

7.
为综合利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产生的高温水蒸气及CO2尾气,采用流化床气化装置对水蒸气、O2、CO2气化晋城无烟煤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气化温度为900 ℃时,增加水蒸气/CO2摩尔比,促进了煤的水蒸气气化反应和水汽变换反应的发生,使气化制得的合成气中H2含量增加,CO含量先增加然后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气化剂中O2流量的增加,合成气中CO体积分数先增加后减小,当气化剂中水蒸气、CO2与O2的摩尔比为14∶56∶30时,合成气中有效成分(CO+H2)体积分数达到最大(44.9%);此外,优化得出赤泥的最佳添加量为8%,其含有的氧化铁等催化成分可以显著提高合成气中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
随着先进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热障涂层服役温度、服役寿命和隔热性能等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6%—8%Y2O3部分稳定ZrO2(YSZ)热障涂层由于存在容易产生高温相变、变形剥落等问题,已难以适应未来高温等更加严苛的工作环境。CeO2和Y2O3共同稳定的ZrO2(CYSZ)涂层具有良好的高温相稳定性、较好的抗熔盐腐蚀性能,CeO2的掺杂能使ZrO2材料的热导率降低,提高涂层的隔热性能、热膨胀系数和抗热震性能。综述了国内外CYSZ热障涂层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CeO2掺杂对YSZ热障涂层性能的影响机制,并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CYSZ热障涂层及其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获取粉煤灰含铝溶浸液中铝与共存钙、镁之间的作用规律,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开展了298.2 K时四元体系MgCl2+CaCl2+AlCl3+H2O相平衡研究,测定了平衡液相组成及平衡液相密度,同时,绘制了该四元体系的干基相图、水图、密度-组成图。研究发现:298.2 K四元体系MgCl2+CaCl2+AlCl3+H2O 稳定相图由2个共饱点、4个结晶区以及5条单变量曲线组成,有复盐溢晶石(2MgCl2·CaCl2·12H2O)生成,为复杂四元体系。4个结晶区分别对应3个单盐结晶区MgCl2·6H2O、CaCl2·6H2O、AlCl3·6H2O和1个复盐结晶区2MgCl2·CaCl2·12H2O,结晶区按照AlCl3·6H2O、MgCl2·6H2O、CaCl2·6H2O、2MgCl2·CaCl2·12H2O顺序依次减小,对应AlCl3·6H2O溶解度最小,2MgCl2·CaCl2·12H2O溶解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温度与摩尔比对煤中CH4/O2/N2气体竞争吸附的影响规律,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法(GCMC)和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云南小龙潭褐煤在不同温度(303.15~383.15 K)和压力0~480 kPa条件下CH4/O2和N2/O2二元混合气体竞争吸附特性。结果表明:(1)在试验温度和压力范围内,温度升高均会抑制煤对CH4、O2、N2三种气体的吸附,且煤对三种气体的吸附能力为CH4>O2>N2。(2)煤对CH4/O2吸附选择性系数与气体摩尔比基本无关,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减小趋势;对N2/O2的吸附选择性与温度和摩尔比的关系均不显著。(3)随着吸附量的增加,二元混合气体中任一组分的等量吸附热均呈线性增大;CH...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相山铀尾矿区典型场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铀在稻田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表层稻田土壤中的铀含量高于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中所规定的铀含量,并随着深度的增加铀含量逐渐降低;铀含量在表层至20cm处下降快速都最快,说明铀元素易于富集在土壤表层;在采用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条件下,稻田土壤表层铀含量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大于1,可见稻田土壤表层达到了轻微污染的程度。因此,对铀矿床及尾矿库周边稻田土壤中放射性核素铀的分布特征的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 CH4/N2/CO2在阜生煤矿煤样表面吸附特性,采用美国康塔公司的 AutosorbIQ-C 型全自动吸附仪在 303.15 K、343.15 K、393.15 K,压力由 0 升高到 0.12 MPa 过程中得到煤样对 CH4,N2和 CO2吸附的等温吸附曲线, 研究得到了 3 种气体的吸附模型和等量吸附热。 结果表明:CO2对煤样表面不均匀程度敏感性高,吸附过程符合 Freundlich 模型,煤样对 N2和 CH4这 2 种气体的吸附等温曲线在 Langmuir 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其吸附过程符合 Langmuir 模型。 CO2受到煤样表面各相异性影响显著;造成 CO2气体在煤样表面吸附过程中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加呈对数的降低规律,而 N2和 CH4对煤样表面的各相异性影响较小,等量...  相似文献   

13.
利用核磁共振(NMR)技术测试了CH4与CO2,N2在煤样中相互作用过程的NMR信号,并通过T2谱形态和谱面积对各气体间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CH4在煤中吸附过程的T2谱呈双峰结构,弛豫时间较小的为吸附峰,另一个为游离峰。随着吸附时间和注入压力的增加,吸附总量逐渐增加,但吸附速率逐渐降低。强吸附性气体能置换煤中已吸附的弱吸附性气体,反之效果不明显;置换过程中,大孔隙内的气体比小孔隙内的更容易置换。将弱吸附性气体注入已吸附强吸附性气体的煤中,一定程度上能促使原气体由吸附态向游离态转化;同时,少量的弱吸附性气体也能被吸附,气压越大越明显。NMR测试结果直观反映了CH4与各气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二维材料异质结可以利用各组份二维材料的优异物理性质,实现按需设计制备新型的功能器件。通过构建二维半导体材料MoS2与二维铁电材料In2Se3的异质结,研究了铁电极化对异质结的能带结构、电荷转移、压电系数及光电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极化方向沿着从MoS2指向In2Se3方向时,异质结能量更低、结构更稳定、电荷转移更多、能带带隙也更小;相比于面内应变对异质结带隙产生的微弱影响,利用极化方向的翻转可有效地调控异质结的带隙,实现从Ⅰ型能带对齐到Ⅱ型能带对齐;针对最稳定的异质结结构,发现压电系数e31相比于单层In2Se3提升了24倍。通过实验采用干法转移制备出MoS2/In2Se3异质结,利用拉曼光谱与光致发光光谱对其光电特性进行表征,发现异质结区保留着各自组份材料的拉曼特征峰与激子峰信号,相比于单独的In2S...  相似文献   

15.
张薄  辜敏  鲜学福  林文胜 《煤炭学报》2010,35(8):1341-1346
使用高精密质量吸附仪IGA-100B对可用的吸附剂进行吸附分离实验。选取椰壳活性炭K01,测定了CH4、N2、CO2在其上于298、308、323 K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由此分析了3种气体的吸附性能、热力学及动力学扩散性质,从而得到不同温度下CH4、N2、CO2之间的平衡分离系数(α)和扩散系数(D)之比。结果表明,椰壳活性炭K01可以实现不同温度下CH4/N2、CO2/N2的平衡分离;两种气体的动力学分离与压力和温度有关,在298 K压力较低时,可能实现N2与CH4的动力学分离;而在298 K和323 K时,在较宽的压力范围内,可能实现N2和CO2的动力学分离。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交流阻抗法和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在氮化硼毛细管中测量熔盐NdF3-LiF、NdF3-LiF-Nd2O3、NdF3-LiF-Fe2O3和NdF3-LiF-Nd2O3-Fe2O3的电导率,探究了温度和熔盐成分对电导率的影响。在1100~1200℃,NdF3-LiF(NdF3∶LiF=7∶3)与1%Nd2O3组成的熔盐电解质的电导率最为稳定。温度、Fe2O3和Nd2O3的质量百分比相同情况下,Fe2O3对NdF3-LiF电导率的影响小于Nd2O3对NdF3-LiF电导率的影响,并且Fe2O3和Nd2O3组合添加对NdF3-LiF电导率的影响远大于Fe2O3或Nd2O3单独添加对NdF3-LiF电导率的影响。1200℃时,NdF3-LiF-Nd2O3(1%~2%)-Fe2O3(1%~2%)的电导率相对稳定,Fe2O3含量对电导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在1100~1200℃,NdF3-LiF(NdF3∶LiF=9∶1)-Nd2O3(≤2%)-Fe2O3(≤2%)的电导率拟合公式为K=-2.71817+0.00615T-0.23978xNd2O3-0.28133xFe2O3。  相似文献   

17.
用臭氧类高级氧化剂O3/H2O2对含有丁基黄药的模拟选矿废水进行了处理。考察了O3和H2O2的用量、溶液pH值、丁基黄药初始浓度、常见难免离子对废水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添加叔丁醇试验,探讨了O3/H2O2工艺去除丁基黄药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丁基黄药初始浓度为400 mg/L、pH=6.8的模拟废水1 000 mL,投加100 L/h 的O3和1 000 mg/L 的H2O2,反应2 h后CODCr的去除率可达60.25%;CO2-3和SO2-4有抑制废水中CODCr去除的作用,而Cu2+和Zn2+可以提高废水CODCr的去除率;O3/H2O2工艺去除废水CODCr反应遵循羟基自由基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选五点法井网条件下CO2-N2驱前置CO2段塞的尺寸,类比YS油田的实际情况,用CMG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低渗特低渗油层CO2-N2驱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渗特低渗油层五点法井网中,CO2-N2驱的前置CO2段塞尺寸均以0.4PV为宜,按照极限日产油量约束条件结束采油生产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采收率,且其吨油气体成本也最低,是最佳的生产方式;衰竭期的原油采收率增幅很小,但注入气回采率较大,且所回采的注入气经处理后仍可继续注入油层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铁氧化物的分解反应热力学及其与铁氧化物的还原反应热力学之间的联系,得到了铁氧化物还原反应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更为合理的表达式,由此揭示了Fe2O3逐级还原顺序的起源。分析得出:Fe2O3的逐级还原顺序源自其分解顺序。铁氧化物的还原反应具有与其分解反应完全平行的热力学规律。以570 ℃为温度界限,铁氧化物各还原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的大小顺序发生变化,导致各还原反应间的耦合模式也发生变化,从而产生Fe2O3的两种逐级还原顺序及Fe2O3的两种还原方式。  相似文献   

20.
凹凸棒石是一种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天然粘土矿物。为了研究凹凸棒石的吸附特征,通过等温吸附实验,进行了凹凸棒石对复合重金属离子Zn2+、Cu2+、Cd2+的吸附容量、去除率、吸附选择性和富集系数的研究。结果表明: 凹凸棒石对Zn2+、Cu2+、Cd2+吸附容量表现为随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选择特征表现为对Cu2+的吸附大于对Zn2+和Cd2+的吸附。凹凸棒石对 Cu2+的去除率为96.76%,对Zn2+andCd2+分别为48.18%和38.84%。 富集系数与吸附特征反应的结果一致,并且吸附符合Langmuir 和Freundlich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凹凸棒石可用于水体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