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针对平口钳夹紧工件时会使工件上浮,设计了防止工件上浮结构夹具,进行了这种结构的力学分析.实践证明这种结构具有稳定的装夹效果,保证了产品质量,颇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图1所示的工件,由于两端尺寸大于中间扁的尺寸,无法用三面刃铣刀加工,只能用棒铣刀一面一面地铣削,工效低,劳动强度大。为此,我们利用液压原理,自制多件夹紧装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黑龙江读者陈伟达来信,希望介绍一下台虎钳的改装,以便参考使用。以台虎钳为例,一直沿用螺旋副工作原理夹持工件,速度慢,效率低,使用不便。笔者设计了如下装置(见图1)。克服了上述缺点,经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8.
结晶器是连铸设备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部件,通常由支撑框架、宽边部件、窄边部件、调宽装置、夹紧装置、足辊等主要部件组成。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兼顾快速夹紧与大夹紧力夹紧双重功能的新型夹具,分析了这种夹具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这种夹具经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莉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0,29(4)
给出了以弹簧和橡胶为弹性元件可提供恒定压紧力的结构 ,采用这种结构 ,能使作用在工件上的装配力保持定值 ,并可根据需要 ,使该作用力保持一定时间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专用于镗床的可调整胎具设计方案,该胎具针对性强,可用于不同型号的轴承座铣削外表面或者钻孔加工,可以有效减少轴承座装夹定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发挥锻造操作机的夹持能力,有效分析操作机夹持装置的结构特点,通过研究操作机夹持轴类零件和饼环类零件的典型应用工况,分析钳口销轴中心距对操作机所需夹持力的影响和操作机夹持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明确了操作机夹持装置近恒力输出的必要性。综合考虑夹持装置对操作机其他部件的影响,确定了夹持装置的整体结构。根据夹持装置的结构特点,研究夹持装置的传力比,分析夹持装置的关键参数和确定方法,阐述近恒力输出夹持装置的设计思路。根据近恒力输出夹持装置的研究思路,理论计算300 kN和600 kN操作机的近恒力夹持机构,对原机构和近恒力输出机构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研究成果的可行性,为锻造操作机夹持装置的结构设计和理论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铣削加工中最小夹紧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计算铣削加工中夹紧工件所需最小夹紧力的简洁方法。首先,确定了工件与夹具元件之间的接触刚度;其次,建立了接触变形量与工件位移量的关系;然后,给出了工件的静态平衡方程。通过合并以上方程,建立了线性方程组计算工件与夹具元件之间的切向接触力,并根据最大切向接触力进一步计算出夹具元件与工件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所需理论最小夹紧力。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15.
欠驱动夹具有一定的包络和强力抓取能力,但由于欠驱动机构的存在,夹持系统更容易因外界干扰影响其稳定性。夹持构型及欠驱动元件的设计参数对欠驱动夹具的夹持稳定性影响尚未被揭示。提出通过分析夹具夹持状态小位移与力的关系,建立欠驱动夹具动力学方程,得到欠驱动夹持接触物体的等效刚度。对被夹持物体的动力学方程建模,构造能量函数,得到判定欠驱动形状自适应包络夹持的动态接触稳定性刚度矩阵。以平面二关节对称夹持为例分析,结果表明若夹持接触点位置对称分布,接触点处的等效接触阻尼C和等效接触刚度K分别相等,则夹持系统是渐近稳定的。进一步得到:系统中每个弹簧刚度和阻尼参数满足与夹持构型相关的一定比力关系时,可以保证夹持的渐近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以用来分析判定欠驱动夹具的稳定性条件,指导欠驱动夹具的夹持构型及参数设计,对提高欠驱动机械夹具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钻床夹具制造偏差的实际分布状态与装配间隙 (过盈为非间隙 )对对刀误差的影响 ,提出了对刀误差的实态分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能够自锁的手动夹具增力机构,利用典型的杠杆、铰杆和斜楔增力模块组合成杠杆-铰杆-斜楔式串联传动机构,通过长度和角度效应,实现了力的三级放大。介绍了该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按照力学模型推导出了增力系数和输出力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各工作参数对增力效果的影响。该机构具有绿色环保,结构简单、紧凑,增力系数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19.
B. Li S.N. Melkot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01,17(2):104-113
Workpiece motion arising from localised elastic deformation at fixture-workpiece contacts owing to clamping and machining
forces is known to affect significantly the workpiece location accuracy and, hence, the final part quality. This effect can
be minimised through fixture design optimisation. The clamping force is a critical design variable that can be optimised to
reduce the workpiece mo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un clamping forces for a multiple clamp
fixture subjected to quasu-static machining forces. The method uses elastic contact mechanics models to represent the fixture-workpiece
contact and involves the formulation and solution of a multi-objective constrained oprimisation model. The impact of clamping
force optimisation on workpiece location accuracy is analysed through examples involving a 3-2-1 type milling fixture. 相似文献
20.
该设计实例为一种气动旋转装夹工作台,详细介绍该装置的设计思路,分析其结构和动作原理。该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完全满足了特殊工况需求,性能稳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