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东部前第三纪——早第三纪洼陷特征及油气前景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珠江口盆地前-早第三纪洼陷(指有一定沉积厚度的低凹及深陷地区,非构造单元)分为4种类型,即半地暂型、拗陷型、残留型及过渡型。着重对残留型和过渡型洼陷在地震剖面上反映的上、中、下三大构造层进行对比,认为下构造层为海相中生界,中构造层为陆相下第三系,上构造层为海相上第三系。研究了海相中生代地层的分布、结构、构造及含油气特征,指出东沙隆起东部及其相邻的潮汕拗陷东北部和珠一拗陷东部地区是寻找中生代海相油气藏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中国油气区第三纪地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学报》1991,12(2):139-140
中国油气区第三系除新疆、台湾和东南海域等地具有海相地层外,其它地区几乎均为陆相沉积.由于我国第三纪,特别是早期第三纪,湖泊、河流发育,生物繁盛,加之古气候和古构造的旋回性变化,形成了多套良好的油气生、储、盖组合.在已发现和开发的油田中,以第三系为主的储层占很大比例.渤海湾盆地各油田石油年总产量已超过六千万吨.因此,开展中国油气区第三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石油勘探开发工作的进展,我国广大覆盖区巨厚的第三系已被揭露,使我们石油系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第三纪地层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西部)早第三纪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口盆地(西部)早第三纪的古环境变迁与盆地的形成及演化紧密相关,早第三纪盆地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盆地早期拉张,以粗粒沉积物沉积为主,部分地域发育小湖盆,第二阶段,盆地稳定下沉,是富营养性湖泊的鼎盛期,形成优质湖相烃源岩。第三阶段,湖盆萎缩,煤系沼泽发育,形成湖相和煤系两类重要烃源岩,第四阶段,古湖泊消亡,海水漫进,滨浅海砂岩体发育,形成油气勘探的有利目的层。 相似文献
4.
5.
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磁性地层柱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磁性地层剖面由西岔沟和路乐河东沟地面露头剖面联接而成,厚5490m,上覆层为第四纪下更新世七个泉组,下伏层为白垩纪犬牙沟群.经古地磁样品采集、加工、测试、对比后建立的磁性柱厚5245m,划分出从第29极性时起至第3极性时止共83个正、反极性时段,分别代表着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和上新统等五套地层,提供了距今65Ma至2.Ma的磁性地层年代表.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盆地第三系生物地层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钻井生物地层资料的分析研究,认出珠江口盆地第三系始新统一上新统6个孢粉化石组合、21个钙质超微化石带(或联合带)和18个浮游有孔虫化石带的范围和界线,以及它们与本区三级层序和岩石地层单元的关系.已认出的浮游生物化石带中,有18条钙质超微化石带界线和3条浮游有孔虫化石带界线是依据定义带界线的标志种末现面确定的.基于上述研究所提出的第三系生物地层框架,可用于珠江口盆地与不同大陆和大洋热带—亚热带区的生物地层对比.中始新统文昌组和渐新统恩平组之间的地层间断是南海海底扩张前的一次抬升运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盆地第三系生物地层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虑生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9,13(6):406-415
通过对钻井生物地层资料的分析研究,认出珠江口盆地第三系始新统-上新统6个孢粉化石组合,21个钙质超微化石带(或联合带)和18个浮游有孔虫化石带的范围和界线,以及它们与本区三级层序和岩石地层单元的关系,已认出的浮游生物化石带中,有18条钙质超微化石带界线和3条浮游有孔虫化石带界线是依据定义带界线的标志种末现面确定的,基于上述研究所提出的第三系生物地层框架,可用珠江口盆地与不同大陆和大洋热带-亚热带区的生物地层对比,中始新统昌组和渐新统恩平组之间的地层间断是南海海底扩张前的一次抬生运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云南景谷盆地晚第三纪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谷盆地位于滇西准地槽兰坪思茅中、新生代坳陷中、为一北北东向的晚第三纪地堑型断陷-坳陷盆地.上第三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中新统三号沟组、回环组,上新统大红猫村组.并建立了五个孢粉组合,即单缝孢类优势组合、松柏类花粉优势组合、棒面单缝孢-枫香粉属组合、梣粉属-麻黄粉属-菊粉属组合及松科花粉组合.三个介形类化石组合,Cyprinotus-potamocypris组合、Herpetocyprella-Metacypris组合、LeucoCythere-Ilyocypris组合.古植物主要分布于三号沟组中段,称景谷植物群. 相似文献
9.
郭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4,(1):11-19
珠江口盆地是我国南海北部大陆架上的一个新生代大型含油气盆地。盆地北临万山隆起区,南界在北纬18°40′附近,西与海南隆起为邻,东与台湾浅滩盆地相接,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东濮凹陷早第三纪含盐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生物地层学方法,将东濮凹陷早第三纪含盐地层进行了统一划分与对比.东濮凹陷地层内古生物化石丰富,组合特征和纵向演化规律与渤海湾地区基本一致,属于同一古生物群体,与国内其它地区同时代古生物群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该凹陷含盐地层不但可与渤海湾地区早第三纪地层进行对比,而且也可与国内其它地区同期地层进行对比.根据其他地区地层单元已确定的地质时代,将东濮凹陷和渤海湾地区沙四段、沙三段的地质时代分别划归中、晚始新世. 相似文献
11.
E.A. Curet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1992,15(2):283-304
The Aruba Basin (offshore Venezuela) is asymmetric, with the basin axis aligned parallel to, and just to the south of the Aruba uplift. The sedimentary section consists mostly of clays and shales, deposited since the Oligence, or possibly late Eocene, on a Crataceous basement of oceanic affinity. This monotonous lithology makes it difficult to compile a useful 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but three seismic-stratigraphic units separated by unconformities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and are known as the Lower, Middle and Upper Sequences. Sedimentation began in abyssal-to-bathyal depths, after the rapid subsidence of a weathered, volcanic terrain; the rate of sedimentation exceeded that of subsidence, causing a gradual shallowing of the sea-floor. The sedimentation rate during deposition of the Middle Sequence was sufficiently high to prevent normal compaction, thus causing a thick zone of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s. Deformation by faulting as well as folding was contemporaneous with sedimentaion and subsidence. The main source area for the sediments lies to the south; the Aruba High has acted prinicpally as a sediment trap. On the north flank of the basin, some (bio-)clastic contribution from the island may be expected. The type of organic matter in sediments penetrated by the three wells off shore Aruba, as determined by pyrolysis, is mostly gas-prone Type III kerogen. The TOC is fairly low—1% on average; but microscopic inspection revealed that a high percentage of the organic matter consists of amarphous kerogen. Due to the low geothermal gradient (1d? F/100 ft), this organic matter is immature. Another drawbac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accumulations if the limited areal distribution of carrier and reservoir rocks. These two factors seriously restrict the petroleum potential of the Aruba Basin However, there are indications from which the generation of petroleum can be deduced. In the deeper parts of the basin to the south of the island, sufficiently high temperatures may have been reached for Oligocene and older, sediments to be within the “oil window”; and the platform area in the SW may be underlain by older, more mature sediments. Further exploration on the north flank of the Aruba Basin and on the SW is considered to be justified, based on the inferred presence there of both source and reservoir rocks.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盆地上白垩统——下第三系存在证据及海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3,(3):304-309
中国南海北部海区珠江口盆地,自1977年以来,中外双方作了地球物理调查(包括地震、重力、磁法和测深等)划分出四个主体沉积坳陷(图1)。中新生代沉积厚度达万余米。 相似文献
13.
南海北临我国华南大陆,西接印支半岛和马来半岛,东邻菲律宾的吕宋岛和巴拉望岛,南界婆罗洲和勿里洞岛,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在南海辽阔的陆架及部分陆坡上发育有珠江口、北部湾、琼南及台湾浅滩等含油气盆地,堆积了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并已钻获了工业油气流。其中尤以珠江口盆地以它的面积大、沉积厚、时代新、堆积速度快、生油层组多、油质好而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具备了良好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4.
以地层层序特征研究为出发点 ,通过基准面旋回与生储盖组合关系的研究 ,结合已知大中型气田在层序中的位置分析 ,指出了渤海湾盆地第三系层序发育特征对大中型气田分布的控制作用及有利的成藏层系 ,从而使层序地层分析直接服务于油气勘探实践。 相似文献
15.
以地层层序特征研究为出发点,通过基准面旋回与生储盖组合关系的研究,结合已知大中型气田在层序中的位置分析,指出了渤海湾盆地第三系层序发育特征对大中型气田分布的控制作用及有利的成藏层系,从而使层序地层分析直接服务于油气勘探实践。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察、研究珠江口盆地的地震剖面和部分钻井地质资料,对盆地的地震层序作了初步的分析。根据各反射波的特点和接触关系,将地震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A、B、C三个超层序,并探讨了各地震层序所对应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17.
层序地层学的出现曾被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是地质学的一场革命。但其研究本身还存在着一些争议,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基于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大量研究成果的分析,初步总结了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研究成果的异同及其原因。在回顾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侏罗系层序的级别和划分、层序界面的判别标准和影响层序地层格架发育的控制要素等。 相似文献
18.
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的几点进展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蒲仁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4):410-414
断裂活动和湖盆基底下降会造成湖面下降,湖平面变化时,对深陷带和陡坡带的水深及沉积物类型影响不大,因此湖平面相对变化主要表现在缓坡带。由于断陷湖盆往往具多物源特征,同期 4~6级层序单元沉积时不同位置的可容空间的变化类型不同,因而可出现进积、加积和退积 3种垂向序列,这会给钻井小层对比带来困难。并非湖盆边缘处处发育粗粒沉积相,粗粒沉积体系仅仅发育在主河口附近。潮湿气候条件下,粗粒沉积主要发育在低位体系域中;干旱气候条件下,粗粒沉积物较易发育在高位期沉积中。平面上粗粒沉积体系最发育的地区是轴向带。湖平面的变化是构造沉降的大旋回和气候波动的小旋回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