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5Cr21Mn9Ni4N钢中碳化物层状析出与晶界沉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晓玲  李玉清 《特殊钢》1993,14(6):36-40
用光学,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M23C6晶界“层状”析出和类珠光形成规律和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低碳Ti-Mo系的热轧板进行了组织分析,同时对其中的纳米粒子析出行为进行了研究.强化机理分析表明析出强化对于屈服强度的贡献值可达291 MPa.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纳米粒子相间析出的排间距会减小,相间析出的排间距与其在铁素体中形核点位置有一定的离散值,但基本上呈一定的固定值.α/γ界面的观察和采用不同理论的计算结果表明相间析出的产生主要与α/γ界面的台阶形成有关,相间析出的排间距大小由台阶高度、晶界扩散系数、等温温度、台阶面迁移速率等决定.  相似文献   

4.
钢中回火马氏体碳化物析出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喜燕  武小雷 《钢铁》1994,29(12):52-54,51
使用透射电镜系统地研究了低,中,高碳合金钢中马氏体回火时碳化物的析出形态。结果表明,低,中碳回火马氏体中碳化物主要以交叉(多重变态),分布为主,但也有单一排列的碳化物,高碳回火马氏体中既可看到交叉碳化物分布组态,也可看到单一方向分布组态。大部分单一排列组态的碳化物与马氏体孪晶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锰对微合金碳化物析出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克 《钢铁研究》1989,(4):65-66
本文应用合金热力学理论,计算并讨论了锰对微合金碳化物(vc)溶解度的影响,结果指出:锰增加微合金碳化物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6.
乔学亮  崔昆 《钢铁》1993,(7):42-44
本文研究了热作模具钢4Cr5MoV1Si在热变形过程中碳化物的动态析出行为。TEM分析认为,动态析出的碳化物主要为Mo2C和VC。碳化物的定量分析表明;随着固溶于基体中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的降低,动态析出的碳化物减少。  相似文献   

7.
40MnV钢中微合金元素氮-碳化物的析出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进平  董瀚 《特殊钢》2005,26(4):19-22
用Thermo-cale软件对微合金钢40MnV(%:0.36-0.40C,1.36~1.40Mn,0.8~0.9V,0.011-0.016Ti,0.021-0.045Al,0.007-0.016N)中的析出相进行计算,并用电解分析,X-衍射,透射电镜研究了析出相的成分、形貌和分布。结果表明,钢中少量的N和Ti可导致在固液两相区析出尺寸为50nm的粗大TiN粒。随温度降低,析出相尺寸逐渐减小到10nm以下,形状由方形变成圆形,且析出相中V和C含量增加,N和Ti含量减少。随着钢中铝含量的增加,VN析出量减少。  相似文献   

8.
孙大林  潘淑琴 《钢铁》1994,29(9):48-51
GCr15钢经奥氏体热变形后,二次碳化物的相变温度(Acm)随着形为温度升高和变形量的增大而升高,CCT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二次碳化物的生长厚度与形变量,形变温度无关,只取决于冷却速度;连续冷却条件下,二次碳化物的生长厚度与形变量,形变温度无关,只取决于冷却工;连续冷地条件下,二次碳化物仍以台阶机制长大,与等温条件下的生长机制相同。  相似文献   

9.
以材料热力学及动力学为基础,以Fe-V-C三元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 130℃恒温条件下碳化物VC在奥氏体中从形核、长大到熟化的连续过程。各元素在碳化物-基体界面处达到局部平衡,根据基体成分以及每个碳化物颗粒的大小分别计算出生长速度。当碳化物生长进入熟化阶段,在Gibbs-Thomson效应作用下,小颗粒开始回溶,大颗粒继续长大,表现为总颗粒数量减少,平均半径变大;当保温时间达到1×104s时,析出量接近平衡状态,VC体积分数为1.51%、平均半径为0.72μm。  相似文献   

10.
11.
在低速,碾磨式三体磨损系统中,使用不同粒度的石英砂及玻璃砂磨料,研究了马氏体钢中二次碳化和对其磨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弥散分布的二次碳化物虽然可增加钢的的硬度,但由于“尺寸效应”不能提高钢的切削磨损抗力,而有利于其塑变疲劳磨损抗力的改善。二次碳化物对马氏体钢三体磨损特性的影响是随磨料硬度,磨粒尺寸等系统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分析得出了碳化铬粉生产的工艺条件,通过试验得到了合格的产品并组织了批量生产,讨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文兴  刘振民 《河北冶金》2012,(3):23-25,22
由于轴承钢的碳含量较高,在钢液凝固过程中易形成较大的碳偏析,且在后期的加热、轧制过程中难以有效消除。研究了240 mm×240 mm GCr15轴承钢大方坯碳化物析出形态、金相组织随不同加热工艺制度的变化,通过理论推算了GCr15轴承钢的高温扩散系数,确定了最佳加热的工艺。  相似文献   

14.
通过现场实际数据利用数学回归的方法建立了310S热轧变形抗力模型,模型计算的轧制力与实测值符合良好。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比分析了310S和304热轧变形抗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310S变形抗力的增加速度较304快。  相似文献   

15.
以首钢SPHC为研究对象,运用电解萃取化学相定量分析、TEM和EDS等测试方法,对低碳钢在不同卷取温度时A1N全流程析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铸坯中[N]元素全部固溶,热轧阶段在随卷缓冷过程析出,且随着卷取温度的升高,固溶的[N]含量逐渐降低,730℃卷取时固溶[N]含量几乎为零.热轧阶段析出充分的带钢成品卷中的A1N析出也较充分.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的A1N尺寸在30~200 nm,并且具有复杂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6.
V-N微合金化钢筋中钒的析出行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氮对含钒微合金化钢筋中钒的析出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氮钒钢中,大部分钒固溶于铁素体基体,比例高达565,只有35.5%钒形成V(C,N);高氮钒钢中,70%的钒析出形成V(C,N),只有20%的钒因溶于基体,钢氮还减小了V(C,N)颗粒尺寸,明显增加细小V(C,N)析出相的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7.
攀钢转炉炼钢用碳化硅提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戈文荪  杜德信 《钢铁钒钛》1994,15(3):16-19,26
低品位碳化硅是转炉炼钢的有效提高温剂。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碳化硅加入8.0kg/t钢水提温40.3-70.3℃(平均48.4℃);渣中TFe降低1.3%;加提温剂有利于转炉内造渣脱硫和碱少炉渣对耐火砖的侵蚀。文中还给出了攀钢转炉半钢冶炼铸用钢不水时加与不加碳化硅的tλ,[C]λ区域。  相似文献   

18.
18Mn-18Cr-0.5N 钢氮化物等温析出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金相法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了18Mn-18Cr-0.5N钢在800 ̄950℃范围内氮化物由奥氏体中等温析出的过程,获得了相应的氮化物等温析出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对于18Mn-18Cr-0.5N钢,在950℃以上无氮化物析出,Cr2N等温析出的鼻尖温度约为860℃,其不析出的临界冷却速度约为0.75℃/s,Cr2N析出量(xv/%)与奥氏体点阵常数(aγ/nm)的关系为xv=-92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温压工艺及其在硬质合金制备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分析表明:温压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硬质合金压坯密度、强度,拓宽硬质合金成形剂的设计空间;而且新近发展的流动温压工艺还具有以较低成本制备高密度复杂零件的能力;另外,温压工艺是一种潜在的硬质合金精密成形技术。温压工艺在硬质合金制备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柳学胜  方炜  李玉清 《钢铁》1999,34(6):47-51,55
研究了不同固溶工艺对21-4NWNb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30℃固溶时,晶界晶内有粒状M23(CN)6析出,M(CN)块作为补充碳源发生向M23(CN)6的退化反应;在1220℃出现M23(CN)6向M(CN)的逆反应。在1030~1230℃固溶时,试验钢的室温冲击功随固溶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表面脱碳层深度和晶粒尺寸则随之增大。推荐冷拉坯和冷拉材的优化固溶工艺分别是(1150±10)℃×20min,W.C.和(1080±10)℃×20min,W.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