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复杂山地风环境分析模型,对复杂山地场地进行风场模拟。通过模拟结果分析了场地风环境的特征及其对行人舒适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场地风环境品质改善策略,对合理有效利用山地土地资源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校扩建需用大量的土地,如何充分利用山地建设高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新校区规划,利用因地制宜、生态景观优先、统筹规划分期建设、多层次景观、环境育人等生态规划模式,构建"一心、一环、三廊、五组团"的空间格局,实现了山地地形、地貌和用地坡度的有机结合,充分解决了建筑群与山地结合的问题,对河北乃至全国高校的山地生态校园的建筑规划探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春祥 《城乡建设》2004,(10):49-52
我国土地问题十分严峻.以世界土地的7%养活着世界人口的22%.我国所在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山地、丘陵、高原分别占33%、10%、26%,盆地和平原只占19%和12%.我国习惯所说的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2/3,耕地十分有限,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已开发利用的为592万平方公里,占61%;经改良可利用的土地98万平方公里,占10%;其余27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为戈壁、沙漠和山石,难以利用.已开发的土地中,耕地为96万平方公里,人均仅为0.085平方公里,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1/4.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突飞猛进,但是不断激增的人口却导致了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是多山国家,山地空间无疑可以让日趋紧张的人地关系得到缓解,山地建筑活动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的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3,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山地资源,不仅仅可以开拓人们生存的空间,而且也是人们回归自然的需要。回顾我国几十年的山地建筑实践,我们既有骄傲的成绩,同时也有令人担心的地方。很多地区在山地上建造了许多优秀的建筑、建筑群及城市环境,但是在我们的山地建筑实践中,也拥有一定数量的山地建筑。其设计水平低下、与当地环境不协调、随意对本来山地环境进行破坏、破环山地植被覆盖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郑新铭 《云南建材》2013,(23):273-27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的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道路不断的推进,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土地资源是十分紧缺的。在我国城市化的现状下,我国城市的土地资源也日趋紧张。大批建筑物的施工以及林木等的破坏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那么我们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呢?什么才是住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呢?不仅仅是简单的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进行环保建材以及节能的设计,还要把我们离不开的住宅当做是一个产品,让我们的住宅可以进行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主要是对现代建筑对于可持续住宅产生的影响及作用,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齐有毛 《建筑知识》2014,(7):432-432
随着各种可用土地资源不断开发利用、拓展生存空间的需要、获取自然资源的需要和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山地建筑也目益增多。山地环境更加接近自然、远离城市喧嚣而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旅游的最佳选择。本文从山地建筑的地质气候、前期设计和施工总平策划等方面进行探讨山地建筑施工的重点难点、解决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马锦  邱月 《城市勘测》2022,(5):19-25
基于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以山地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验值法确定因子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应用专家打分制进行打分,通过综合叠置分析得到山地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交通因子、城镇因子对山地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房价不断走高,土地价格也水涨船高。因此,如何对土地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估定价,对政府、信贷机构、房地产机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土地评估现状展开分析,探讨发现土地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重庆地区的土地评估方法,建立土地评估计算公式,并进行应用,以期更好地为土地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土地需求不断增加,自然环境优美的山地也越来越受开发商的青睐,本文以某项目投标设计方案为例,探讨山地住宅小区设计中的难题,并总结影响山地居住小区设计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以期对其他山地建筑生态社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及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表现为: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土地资源十分匮乏。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关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资源的掌握及利用情况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与整个社会对土地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的矛盾,加剧了这一紧张的局面。因此全面的掌握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3S”技术的使用,使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高质量管理成为现实。本文中首先对“3S”技术进行了简述,其次对“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及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表现为: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土地资源十分匮乏。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关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资源的掌握及利用情况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与整个社会对土地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的矛盾,加剧了这一紧张的局面。因此全面的掌握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3S”技术的使用,使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高质量管理成为现实。本文中首先对“3S”技术进行了简述,其次对“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杨峥 《住宅产业》2013,(5):22-24
土地财政是我国近年来的热点话题。由于和国外的财政体制和土地制度部有着相当大的不同,因此可直接借鉴的国外研究成果十分有限。而国内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土地财政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但本文认为仍然有必要对该问题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敏稚 《华中建筑》2015,(2):103-108
我国山地资源丰富且分布很广,建立于山地之上的城市众多,人口及其活动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然而山地城市得天独厚的景观风貌和生态格局优势,却由于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技术手段和法规的局限性难以发挥出来,反而因土地开发过度而不断引起生态、资源和安全问题。此外由于规划和建设缺乏针对性也导致山地城市的个性特色在逐渐褪化。该文从空间和景观角度对山地城市设计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理性审视,以系统化、尊重自然、创造适宜场所为目标,提出基于"空间关联"与"景观分层"理念的城市设计方法,以期对山地城市发展中容易出现的空间割裂和景观混乱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百分之六十以上,山地城市和城镇人口数量也占相近比例。因此,我国山地的城镇规划建设和平原城镇的不同特点,应当受到特殊的注意,投入大量研究,并在山城城市的规划实践中总结出科学的规律。而我国城市规划人才大多集中在相对发达的沿海和平原城市,这就影响了对山地城市规划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陈清漪 《云南建筑》2013,(2):110-112
云南省山多平地少,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建设用地与土地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省政府提出了的“城镇上山”的总体要求,目前大量的城镇建设用地转为坝区边缘的山坡地。本文针对山地特点,结合实际工程对山地建筑群消防供水系统设计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山地建筑群消防供水系统设计的特点,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一些具体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7)
近几年,随着我国房价的逐渐增长,土地价格也是随之升高。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如何对我国的土地开展正确的评估和定价,对于房地产机构和政府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的土地评估工作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就如何更好开展土地评估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现今,我国校园规划建设需求不断上升,对土地需求量较大,而山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有效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问题,因此山地校园规划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四川省巴中市巴中光正科技学院校园规划方案设计为例,阐述了山地校园规划的理念和方法,探讨应对山地地形、山地生态、地域特点等的设计思路.即以山地环境和整体地形特征作为出发...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土地增量转存量时代。因土地资源有限,开发复杂地形地貌必将成为趋势。我国山地资源丰富,还有很大开发空间,发展前景可期。该文以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西南商贸城项目为例,总结出规划布局、交通组织和竖向设计等具体设计策略,以期为提升山地建筑的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迅速,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大量的山地工程,如何更好、更经济的建设山地工程.做好山区地基的治理,将会是摆在建筑行业一个问题。介绍笔者曾经参与设计的项目,对在“大挖大填”的山地工程中采取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朱航 《南方建筑》2006,7(8):105-109
山地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盲目性,导致了大量山地城市的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繁、土地资源浪费、地域文化丧失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山地城市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概述我国山地城市化进程现状,再对城市化以及山地建构的概念作简要阐释,然后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建筑与地理环境对话的途径,最后做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