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禅文化源于印度禅学,后传入我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自从禅茶一味的概念提出后,禅与茶便如影相随。禅意茶室作为两者精神渗透融合的物质载体,其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要满足现代审美、功能的需求,又要通过茶室空间氛围的营造,将禅文化全方位地渗透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修养方式中。文章从禅文化内涵入手,分析国内现代茶室设计的现状和前景,剖析禅文化在现代茶室设计中的应用,探索禅文化与茶室设计的融合,营造兼具功能与禅意的茶室空间氛围。  相似文献   

2.
《北京服装纺织》2014,(10):170-172
一个7日接着另一个7日的生活就像是一位蹒跚的老者,经历了匆匆岁月却有着妙曼容颜,其中这不老魔力便是点石成金的设计,让生活始终以一种难以描述的神采活着。云曲别针设计师:闫灵感:"云"曲别针的设计来源于中国元素——"祥云"的形态。祥云宁静祥和无拘无束的特质是现代忙碌的人们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著名时尚舞台上,中国设计师的地位一向是不被看重的,多数情况下还处于灯光暗淡的角落。然而,今天这种情势在巴黎米兰07春夏女装时装周上,却发生了另人眩目的改观。[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的话题是设计、生活、价值。我想通过设计反映出来的生活,特别是生活背后的价值,谈一些自己的感想.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作为建筑设计师.实际上跟时尚设计多少有点关系.包括售楼这种非常平常的方式.也都把建筑和时尚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衣》2013,(5):84-85
2013年,距离正式启动中国时尚同盟已经步入第三个年头。  相似文献   

6.
《家具与环境》2003,(5):40-43
“设计”,是一门专业,也是一种无形的商品,其所存在的价值常常远超过产品本身的价值。许多商品其实都在卖它的设计,而不是商品本身,所以杰出的设计能为商品创造不凡的附加价值是无庸置疑的当然设计创作也有其一定的轨迹可循,代表了时代的流行脉动和文化变迁。在全球化的社会中,信息的快速传递让流行的事物更快更广的进入世界每一个角落,代表流行的一件衣服,一种颜色,一首歌曲,甚至一些口头语都会迅速的在短时间内传遍各处,所以设计创作带来流行,而流行则带了商机无限。就商业角度来说,好的设计,成功的设计便是能在市场上大卖的设计,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和知名度,甚  相似文献   

7.
仲怡 《北京纺织》2010,(5):242-243
看过09年徐克导演的贺岁喜剧《女人不坏》的朋友,相信都会对剧中周迅居住的纯白色豪华公寓印象深刻,这个通透的未来科技感的白色空间就是由台湾著名设计师李大齐先生设计的。  相似文献   

8.
《缤纷家居》2008,(6):6-6
走在米兰的大街上,扑面而来的全是家具展的信息。散落在米兰城的大大小小数百处场外展览,让你的信息接收系统不断地处于亢奋状态。即使你稍事休息,顺便拐进某家时装店里,你依然会发现,新上市的服装旁边摆放的是最新款的家具。两者彼此呼应,家具的趋势与时尚的风潮就这样紧紧贴合在一起,这也印证了家具设计的趋势与时尚的潮流越来越贴近的事实。这种整个城市系统对设计的支持与推崇,使一个  相似文献   

9.
《家具》2004,(5):33-35
本文内容取材于第二届中国广州(吉瑞伟邦)国际家具文化节中国家具设计师展,全国美展设计展,木码一号概念家具设计展.  相似文献   

10.
设计中国     
在中国,时尚产业的当务之急就是亟待突破品牌发展的瓶颈,发展成熟的品牌经济,形成强势的产业集群。而走出品牌发展的瓶颈,离不开——中国设计。作为行业媒体,我们希望见证中国设计力量的成长,推崇中国原创设计和优秀设计师品牌。相信,不管是中国的设计中坚力量,还是设计新锐力量,终有一天,会凝聚成一股强劲势力,为中国服装品牌打开国际市场大门,成为备受尊重的世界名牌提供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玩具生产大国,但国内有玩具自主设计能力的企业还不多,大部分企业还必须依赖国外设计师。对此,我们高校的设计教育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培养自己的玩具设计师。  相似文献   

12.
付蕾  吴晓  李鑫 《服装设计师》2008,(8):132-139
6月19日,在北京时尚设计广场(D·PARK)A座中央大厅举办了“人文奥运”中国概念时尚成衣设计作品发布会。本次活动在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的支持下,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北京市商务局、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共有20位时装设计师、8家知名企业和4家时装院校的145套设计作品参加发布,作品精彩纷呈,展示了中国当代时装设计水平、体现了设计师们对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化,对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从21世纪开始,中国文化逐渐受到国际时尚界的追捧,许多大牌设计师越来越善于发掘和运用各种中国元素:丝绸、旗袍、中国结、青花瓷、水墨画、中国红……也许是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西方设计师对神秘的东方文化一直有一种莫名的崇拜,他们将各自对中国元素的了解与西方人天生的前卫创意结合起来,让中国风成为了新世纪时尚王国的永恒话题。国际设计大师Alain Mikli先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穿着一件中国传统的对襟衫,并说他非常喜欢中国服装,因为纯棉布料和宽松的设计让人穿着非常舒服,特别是各式各样用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设计     
《缤纷家居》2007,(11):10-10
关于中国设计的命题一直在业内争论不休.即使是今年的大声展——这个号称是国内最新锐的综合设计展,也在欧宁和梁井宇等人的筹划下.成为一场中外设计师关于"设计中的国别身份"的论坛。在场的外籍设计师基本上对国别性在设计中的体现并不关注.但大部分中国设计师却是很在意设计中的"国别性"。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线索——即使是一批从海外回来的设计师——作为设计的新生代.他们在设计中仍无可避免地要面对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5.
大粗金链子在脖子上晃来晃去,宽大金戒指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自画像的时尚黄金首饰走进了市场,带有企业LOGO的首饰也进入了们的视线……1个,2个,3个,直到30多个设计师出现在同一个珠宝企业,更有珠宝企业重金网罗高级设计人才,出现了首饰设计工作室和设计总监。当这些看似杂乱地事例堆砌在眼前时,我们看到的是国内首饰的发展路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家具与环境》2006,(5):76-79
自3月17日开赛以来,2006中国家具设计大赛组委会共收到实物组参赛作品100余件,图纸组作品5000余幅。相比较于往年,专业设计师参赛比例大幅提升。尤其是本次大赛首开国内家具设计界大赛的先河,大力提倡以实物作品参赛,使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更注重材料、工艺、功能性的实际考虑。许多参赛者表示:因为这次大赛,他们第一次开始亲身体验制作家具的全过程,虽然有些设计者在经过近几个月的努力之后,仍然没有将最初的创意转化成实物,但这个过程充分说明了图纸与实物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说明了实物组比赛的必要性。在今年九月份举行的本次国际名家具东…  相似文献   

17.
当现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设计”的时候,FeiLiu这个以华人设计师个人命名的珠宝品牌不仅仅是“中国设计”的一个代表,作为一个华人品牌,他可以从西方的审美角度来展示中国之美。  相似文献   

18.
《缤纷家居》2012,(6):6-6
从米兰回来后,常常参加与米兰设计周相关的论坛等交流活动,每次的话题都离不开中国设计。今年要算是中国设计师参加米兰设计周人数最多的一次,以我所看到的,除了"坐下来"的椅子主题展所呈现的数十位中国设计师的椅子设计之外,还有十多位设计师以不同的方式在米兰展出自己的设计,这其中有来自杭州张雷的团队,他们的品物流形今年是第三次参加米兰国际家具展的卫星沙龙展,并荣获了全场设计大奖;来自上海的杨明洁为意大利知名的沙发品牌Natuzzi设计的模块化书架亮相Natuzzi展厅:来自北京的建筑师张轲则参与了两个有意思的设计合作,一个是由《INTERNI》策划,在米兰大学的"LEGACY"概念展,中国家具品牌锐驰与张轲合作的"山居"参与其中,另一个是为MOROSO设计的展厅张轲以龙的概念将MOROSO位于市区的展厅幻化成红色的秘境。有人用中国设计在米兰爆发来形容今年中国设计在米兰设计周的亮相,不过,我倒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衣》2013,(12):74-75
正是因为前两年新锐设计师们特立独行的发布、时尚前卫的展示和标新立异的灵感,中国时尚同盟新锐设计师走进宁波系列发布活动才在当地业界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自2011年至今,随着主办方筹备水平的提升以及宁波市政府的不断支持,今年走进宁波举办专场发布的新锐设计师人数创出了新高。  相似文献   

20.
《缤纷家居》2012,(9):10-10
"设计"、"中国设计"在中国已经变成非常时髦的词汇,一方面,当中国由世界眼里的最大制造业国家变成全球最大市场时,设计成为最好的敲门砖;另一方面,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口号下,设计产业(创意产业)在全国各地快速繁殖,这几年频繁的设计展与国际间的设计交流,似乎在佐证"中国设计"正变得强大,正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然而,事实上,我们的设计产业链并没有真正有效地运行,"中国设计"并没有清晰的面貌。在我们与广州国际设计周联合推出的CDA中国设计奖之际,我们希望能通过对中国当下设计的整理来厘清中国设计的现状,寻找中国设计应具有特征,尝试中国设计的再定义。在本选题中,我们邀请中国设计界最具创造力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对相关问题进行回答,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回答来呈现中国设计的当下与可能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