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林万敏等及张志义、刘泰福等,曾对乙双吗琳(AT_(1727))做了离体细胞、小鼠实体瘤及临床随机实验,证明它有一定的增敏作用。由于它的溶解度低,任云峰等又合成了ICRF 159的衍生物——丙双吗啉(AT_(2153),MST-02),离体实验证明它也有一定的辐射增敏效应(未发表资料),这种有希望的药物,在发生增敏作用的同时是否致突?这是从事辐射增敏剂研究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溴化和亲电两步反应得到线粒体靶向的抗肿瘤及辐射增敏药物6-(4-(二甲氨基)吡啶)甲基香豆素,探讨其对肺癌细胞系A549的抑制作用及辐射增敏作用。采用MTT法检测其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克隆形成法检测辐射增敏作用(通过多靶单击方程拟合A549细胞的吸收剂量存活曲线,求出辐射增敏比,评价增敏效果);DCFH-DA法测定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结果表明:A549细胞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基本呈正相关;和照射组相比,联合组(照射加给药)存活分数明显降低(p0.05),辐射增敏比RSE=1.585;各剂量下,联合组与照射组相比,ROS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果提示,6-(4-(二甲氨基)吡啶)甲基香豆素对A549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对A549细胞具有辐射增敏作用;可以显著提高A549细胞中的ROS含量。  相似文献   

3.
丙双吗啉(AT-2153,MST-02),化学名为1,2-双(4-吗啉甲撑)-3,5-二氧哌嗪基丙烷,对多种肿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了研究其在体内的过程,本文合成了哌嗪环~(14)C标记的西双吗啉(I_α)和甲撑~(14)C标记的乙双吗啉(I_b)。[1-~14C]乙酸经溴化成[1-~(14)C]溴乙酸(Ⅱ),Ⅱ与1,2-丙二胺作用生成1,2-丙二胺四乙酸[羰-~(14)C](Ⅲ)。Ⅲ与甲酰胺加热生成[羰~(14)C]1,2双(3、5-二氧哌唪)丙烷(Ⅳ),Ⅳ与甲醛和吗啉起Mannich反应即得I_α,收率43.4%,比放射性26.3MBq/mmol。将Ⅳ与[~(14)C]甲醛和吗啉反应则得I_b,收率75%,比放射性34.4MBq/mmol,冷试验分析H-NMR谱I_a、I_b与标准相同,元素分析与计算值相符。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S_(180)带瘤小鼠为肿瘤模型,比较了8、24、32Gyγ线照射下甲硝羟乙唑衍生物(CM)的辐射增敏作用。分析V_t/V。比值,肿瘤体积抑制率,肿瘤生长延迟,处理效率,肿瘤生长曲线面积比平均活存时间等几方面的结果表明:CM对低剂量水平(8 Gy)的照射增敏作用较强,对较高剂量水平(24、32 Gy)的辐射虽也有增敏作用,但与单纯照射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用马血清代替小牛血清改进和建立了能用于检测L_(7712)细胞存活率的ADC法。并用此法研究证明了我们合成的甲硝羟乙唑衍生物(CM)对离体乏氧L_(7712)细胞有明显的辐射增敏作用,其SER值为2左右,较原化合物灭滴灵的SER(1.2)约提高67%。CM对缺氧细胞存活率的抑制作用比有氧下强。与前文报道的CM对荷瘤小鼠S_(180)缺氧下照射有辐射增敏作用及对鼠乏氧S_(180)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结果一致。作者对台盼蓝染色法和ADC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7.
一种新型的肿瘤定位辐射增敏药物(CM)的合成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sonidazale和甲硝羟乙唑(灭滴灵)等硝基化合物是目前提高实体瘤中乏氧细胞辐射敏感较好的一类亲电子化合物,由于其对神经系统毒副作用较大,因而限制了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为了提高其辐射增敏疗效而降低其神经毒性,我们合成了一种具有亲肿瘤和辐射增敏的新型的双功能化合物——甲硝羟乙唑衍生物(CM)。经元素分析、mp测定、TLC、纸电泳、紫外及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8.
采用差示脉冲极谱法测定和比较了新型辐射增敏剂CM、MISO、灭滴灵的半波电位(E_(1/2));结果其E_(1/2)。值大小次序为MISO>CM>灭滴灵;进一步证明了它们的还原能力与其辐射增敏作用密切相关。虽然CM的亲电子能力及其离体辐射增敏作用居中,但其毒性小,有一定的亲肿瘤组织作用,治疗指数高,初步临床结果表明它是一个低毒有效的辐射增敏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3-巯基丙酸(MPA)-聚乙二醇(PEG)修饰的金纳米粒子(AuNPs@MPA-PEG)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以柠檬酸钠为稳定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还原氯金酸制备5.4 nm的金纳米粒子(AuNPs),并分别用MPA-PEG、PEG修饰金纳米粒子,制备AuNPs@MPA-PEG、AuNPs@PEG。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Hela细胞及细胞核对AuNPs、AuNPs@MPA-PEG、AuNPs@PEG的吸收量;克隆形成法测定AuNPs、AuNPs@MPA-PEG、AuNPs@PEG对X射线照射后Hela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Hela细胞和细胞核对AuNPs、AuNPs@MPA-PEG、AuNPs@PEG的吸收量具有浓度依赖性。MPA-PEG、PEG修饰减少细胞对金纳米粒子的吸收,但是MPA-PEG对金纳米粒子进行修饰,却增加细胞核对金纳米粒子的吸收。对于160 kVp X射线,AuNPs、AuNPs@MPA-PEG、AuNPs@PEG均对Hela细胞有辐射增敏作用,但增敏效果不明显。MPA-PEG、PEG修饰没有增加金纳米粒子的辐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胶质瘤是常见恶性肿瘤,我国脑胶质瘤发病率占脑肿瘤40%以上,占全部肿瘤的1%-3%,由于血-脑屏障作用,神经胶质瘤对射线并不敏感,放疗的治疗比值较小,化疗也不理想。寻找神经胶质瘤细胞的耐辐射基因,探讨其耐辐射机制,可望为脑胶质瘤放疗增敏提供指导,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本研究用小鼠脑胶质瘤(C6)、人脑胶质瘤(SHG-44)和小细胞肺癌(NCI-H446)等细胞株、  相似文献   

11.
采用贯穿扩散法研究了Se(Ⅳ)(代替79Se(Ⅳ))在伊利石-蒙脱石混合物中的扩散行为。结果表明,蒙脱石的伊利石化对Se(Ⅳ)的迁移行为有明显影响,Se(Ⅳ)的有效扩散系数De从3.89×10-11 m2/s增加至18.1×10-11 m2/s。伊利石-蒙脱石混合物比例为1∶9~5∶5时,De的变化不明显,伊利石-蒙脱石混合物比例为6∶4时,De明显增大,表明矿物的优势组分对Se(Ⅳ)的扩散行为起主导作用。随着伊利石-蒙脱石混合物比例从1∶9增大至6∶4,Se(Ⅳ)的岩石容量因子由4.07降低至0.75,分配系数由22.7×10-4 m3/kg降低至1.95×10-4 m3/kg,它们均随伊利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这表明由于伊利石对Se(Ⅳ)的吸附能力较蒙脱石弱,导致伊利石-蒙脱石混合物对Se(Ⅳ)的阻滞能力变弱,从而增大了Se(Ⅳ)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庙子(GMZ)膨润土在长期深地质处置过程中会受到高放废物的辐照,物理化学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本文采用贯穿扩散实验法,研究了pH=3.0和10.0条件下,Re(Ⅶ)在1MGy辐照的蒙脱石和膨润土中的扩散行为,并与未辐照的蒙脱石和膨润土相比较,得到了有效扩散系数De和有效孔隙率εacc。结果表明:pH=3.0时,De=(1.00~1.49)×10~(-11) m~2/s,εacc=0.09~0.14;pH=10.0时,De=(1.50~2.10)×10~(-11) m~2/s,εacc=0.07~0.11。随着酸度的增加,有效扩散系数和孔隙率基本不变,说明pH值对Re(Ⅶ)的扩散过程无影响。在蒙脱石中,辐照后的有效扩散系数降低;而在膨润土中,辐照后的有效扩散系数升高,这可能是由于γ辐照改变了膨润土除蒙脱石以外黏土的微观结构,有效孔隙率的增加导致Re(Ⅶ)扩散通道的宽度增加。但由于有效扩散系数和有效孔隙率的改变不大,γ辐照对Re(Ⅶ)的表观扩散系数的影响不明显。此外,De与εacc的关系可通过Archie定律表述,胶结因子n=1.7~2.4。  相似文献   

13.
AT5BIVA细胞是一株经SV40病毒转化的AT病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对γ射线高度敏感。实验用FD3(含人第11号染色体的人鼠杂种细胞)、FD8(不含人第11号染色体的人鼠杂种细胞)、LM/TK鼠细胞)为洪体,通过微细胞介导染色体转移(MMCT)向HT5BIVA细胞导入人或鼠的完整染色体,经两次3Gyγ射线照射筛选后,获得AT5BIVA与FD3微细胞融合的杂合细胞AT/FD3-1,对γ射线抗性有显著提高。而FD8或LM/TK的微细胞与AT5BIVA细胞的杂合细胞,对γ射线抗性未增加。枝型分析表明AT/FD3—1细胞中包含了来源于FD3细胞的人第11,14号染色体和数条鼠染色体。通过对照实验,排除了人14号和鼠染色体提高AT/FD3-1细胞对γ射线抗性的可能性.确认人第11号染色体与AT细胞对电离辐射敏感性相关,提示人第11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决定细胞对γ射线抗性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为开展X射线在治疗水平剂量率下的量值溯源与传递工作,依据IEC 60731—1997标准的要求,建立了管电压为10~250 kV、剂量率范围为1.0×10-3~10 Gy/h的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治疗水平)标准装置。其中10~60 kV 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治疗水平)标准装置在1.0 m处非均匀性小于1%的辐射野为ø60 mm,散射对辐射场贡献小于1.2 %,在距离放射源1~5 m范围内反平方律在2.5 %内符合,使用标准电离室测得装置的稳定性为1.8%、重复性为0.1%。60~250 kV 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治疗水平)标准装置在1.0 m处非均匀性小于1%的辐射野为ø80 mm,散射对辐射场贡献小于1.2 %,在距离放射源1~5 m范围内反平方律在1.5 %内符合,使用标准电离室测得装置的稳定性为1.7%、重复性为0.03%。标准装置辐射场空气比释动能率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3.0% (k=2),经测量,装置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治疗水平剂量检测仪器的检定/校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热释光剂量计对工业脉冲X射线发生装置进行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用热释光剂量计和AT1123型X/γ辐射剂量率仪测量脉冲X射线发生装置的辐射剂量,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和比较验证热释光剂量计测量脉冲X射线的有效性,通过对周围环境中年累积剂量的估算来评价试验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剂量是否满足辐射防护要求。结果1号脉冲X射线发生装置曝光4次,2号脉冲X射线发生装置曝光10次,热释光法测得不同距离处的累积剂量符合距离平方反比衰减规律,实际检测结果与理论推算值较为吻合。两个X射线发生装置现有的工作负荷下,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年累积剂量均在辐射防护控制目标值内。结论热释光法得出检测结果与理论推算值较为吻合,能够满足工业脉冲X射线发生装置放射防护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马蔺子甲素(Q)及其衍生物(Q1-Q8)对荷S180肉瘤小鼠的辐射增敏作用。应用动脉夹阻断局部血流以造成肉瘤乏氧的方法来研究对小鼠S180肉瘤乏氧细胞的辐射增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照射前腹腔注射Qn后,肉瘤氧增比减小,肉瘤体积变小,增敏比及肉瘤抑瘤率增加,表现出Qn对肉瘤的抑制作用。有氧和乏氧条件相比,乏氧条件的辐射增敏作用更明显。体外乏氧细胞毒比率的结果也表明,此类药物对乏氧  相似文献   

17.
细胞谷胱甘肽含量与放射增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谷胱甘肽(GSH)是一种内源性放射防护物质,在正常状况下大部分以还原型存在于细胞和组织中,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外源性化学修饰剂丁胱亚磺酰亚胺(BSO),可用效地抑制细胞内GSH的生物合成,从而使内源性GSH含量下降,在1mmol/LBSO作用后24h,可使原有GSH含量从4.67684×10^-12mmol/cell下降至0.5092×10^-12mmol/cell为对照组的1.09%,BSO的抑  相似文献   

18.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a directly water-cooled W/Cu movable poloidal limiter was investigated in HT-7, a medium-siz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with limiter configuration, major radius R = 1.22 m, and minor radius a = 0.27 m. The W/Cu movable limiter (ML) was exposed to the plasma at various radial positions at r < a. The surface and bulk temperatures were monitored by an IR-camera and the thermocouples, respectively. The heat flux deposited on the limiter was evaluated by an ANSYS code using the measured surface temperatures as boundary condi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ximum heat flux incident on the ML was less than 1 MW/m2 in the Ohmic discharges, but reached up to 5-7 MW/m2 in the discharges with lower hybrid current drive (LHCD). A simple model was developed to understand heat transport to the W/Cu ML,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funnel effect”.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removal of hydrogen sulfide (H2S) with non-thermal plasma produced by a multilayer tubular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reactor,which is useful in the field of plasma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We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upon H2S removal efficiency (ηH2S) and energy yield (Ey),such as specific energy density (SED),initial concentration,gas flow velocity and the reactor configuration.The study showed that we can achieve ηH2S of 91% and the best Ey of 3100 mg kWh-1 when we set the SED,gas flow velocity,initial H2S concentration and layers of quartz tubes at 33.2 J 1-1,8.0 m s-1,30 mg m-3 and five layers,correspondingly.The average rate constant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was 0.206 g m-3 s-1.In addition,we also presented the optimized working conditions,byproduct analysis and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在[HCl]>3M介质条件下RuCl_6~(2-)的稳定性,它能被>5%TNA-煤油液溶定量萃取。用斜率法求得萃合物组成为[(R_3NH)_2RuCl_6]。同时研究了[TNA N_(1923)]、(TNA DNA)、(TNA ALQ)或(TNA MIBK)对RuCl_6~(2-)的协萃效应并着重研究了(TNA DNA)的协萃机理。在[HCl]>3M条件下,用等摩尔系列法求可能的萃合物为[(R_3NH)(R_2NH_2)_3Ru_2Cl_(12)]。协萃系数S=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