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针对不同品种的大米,利用质构仪对米饭样品的质构特性进行测定,通过分析其与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指标之间相关性,寻找一条有效的利用米饭质构特性评价大米食用品质的方法。米饭质构特性测定与感官评价进行相关性研究得出:质构特性测试硬度、弹性、适口性与米饭感官评价同一指标和综合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结果还表明:直接测试法在Ф25.4cm圆柱型压缩探头,50%的压缩比和30mm/min的压缩速率等测试条件下,米饭质构特性测定结果与米饭蒸煮感官评价相关性显著,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物性仪对大米凝胶特性进行测试,对质构仪测定结果与感官评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了凝胶特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质构仪测定结果与感官评价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并建立了感官评定指标以压缩、剪切探头测试指标为变量的数学预测模型.采用质构仪TPA模式,以压缩和剪切探头结合的方法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可预测大米凝胶特性各指标特征值.  相似文献   

3.
以7种不同品种的大米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大米感官品质,用质构仪及色差仪对米饭品质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大粒香米饭感官品质最佳,内优5H25最差,米饭质构特性中内优5H25米饭弹性和咀嚼性最大,大粒溪香、大粒香、金麻粘3种米饭在粘硬度比、粘性、弹性均无显著差异,且大粒香3项指标值均最大,说明大粒香质构特性最佳。不同品种米饭色差值存在显著差异。结合感官评价中对米饭色泽要求综合分析色差值,大粒香和金麻粘色泽最佳。模糊感官评价与外观品质特性和质构特性结果相一致,综合分析表明:大粒香米饭感官品质最佳,说明模糊感官评价能有效的评价米饭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4.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大米蒸煮方式及参数对米饭物性的影响,为米饭的制作及食味的调节与改善提供参考。在常压蒸煮方法下研究大米加水、浸泡、蒸煮条件对米饭物性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水平范围,然后进行响应面设计与模型分析。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常压蒸煮法下大米加水量(水米比),浸泡时间和蒸煮方式三因素与米饭黏硬比的二次回归模型,方差分析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水米比、浸泡时间和蒸煮方式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米饭黏硬比影响显著,三个因素对黏硬比的影响强弱依次为:蒸煮方式、水米比、浸泡时间。水米比与蒸煮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米饭黏硬比的影响最显著,浸泡时间与蒸煮方式次之,而水米比与浸泡时间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智能感官技术结合人的感官评定研究了不同品种大米和米酒的感官品质。应用电子鼻和电子舌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线性判别分析法(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对6种大米和5种米酒的气味与滋味进行了区分与识别,并利用质构仪(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检测了米饭的适口性(包括弹性、黏性、咀嚼性等)。大米和米酒经电子鼻PCA和LDA分析得出第一、二组分总贡献率分别为94.4%、91.3%和98.5%、96.3%;经电子舌PCA和LDA分析得出第一、二组分总贡献率分别为88.21%、99.82%和98.27%、99.9%,均大于85%,说明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可以反映样品整体情况,并对样品进行区分。米饭的全质构测定结果与人的感官评价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经计算米饭质构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得出硬度、弹性和咀嚼性能够反映米饭的适口性,并根据黏硬度比得出口感品质较好的大米品种。  相似文献   

6.
杨冰  王莉  王韧  陈正行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165-170
精选37个品种稻米制作方便米饭,分析原料大米的成分、蒸煮品质、质构性质以及方便米饭的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质构仪指标中弹性与感官指标中的弹性显著正相关,咀嚼性与软硬度呈显著正相关,大米成分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方便米饭的软硬度有显著负相关性,与方便米饭颜色呈正相关,利用TPA实验和食味计可以快速辅助感官评价实验对方便米饭感官品质进行评价。选用直链淀粉含量低,蛋白质含量低,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小的大米品种制作的方便米饭感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7.
罐头米饭的感官品质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论文以16种不同的大米为原料,制成罐头米饭,通过检测大米的理化指标以及对罐头米饭进行感官评价和力学测定,提出了罐头米饭的感官品质评价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大米的胶稠度、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与罐头米饭的大部分感官指标评价结果呈非常显著的相关性;仪器测定的粘着性与弹性两个指标与多项感官指标评价结果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汪磊  张文芳  朱波  云月英 《食品科技》2013,(1):142-144,149
在前期牛肉干工艺优化的基础上,对牛肉干进行感官评分和质构仪检测,探索牛肉干感官评分与质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质构仪测试的硬度、弹性和黏聚性指标与感官评分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由此提出以硬度、弹性和黏聚性3个质构指标来客观评价牛肉干品质,为质构仪在牛肉干品质评价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以16种不同的大米为原料,制成罐头米饭,通过检测大米的理化指标以及对罐头米饭进行感官评价和力学测定,提出了罐头米饭的感品质评价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大米的胶稠度、蛋白质含量两项民罐头米饭的大部分感官指标评价结果呈非常显著的相关性;仪器测定的粘着性与弹性两个指标与多项感官指标评价结果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热风干燥型方便米饭品质评价方法及原料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12个品种的大米制作热风干燥型方便米饭,分析了原料大米的成分、米饭蒸煮品质指标,以及物性指标(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与方便米饭感官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物性指标中的硬度与总分、滋味、形态呈显著的负相关性;黏着性与总分、口感呈显著的负相关性,与滋味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方便米饭的滋味、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与口感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方便米饭的滋味、口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利用TPA试验可以辅助感官评价试验对感官品质进行评价,大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对热干方便米饭滋味、口感、总分有显著的影响,选用直链淀粉含量较低和蛋白质含量较低的粳米制作的热干方便米饭其食用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1.
米饭食味值和质构特性是评价大米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为了探究不同品种大米的食味值、质构特性与其理化性质及淀粉结构的关系,以12种大米为研究样本,测定其食味值、质构特性、理化性质及淀粉结构特性,并分析内在相关性。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质量分数)与米饭的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米饭的凝聚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米饭食味值、质构特性与大米淀粉的糊化特性、热特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与结晶特性、淀粉颗粒表面有序度无显著相关性,表明淀粉的糊化特性决定了米饭的食味值、硬度、凝聚性和回复性。该研究可为后期优质稻米筛选培育以及大米适宜性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烹煮方式对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种市售大米为研究对象,利用质构仪、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及感官评价等检测和评价手段,对不同烹煮方式的米饭进行基本蒸煮品质、质构特性以及风味物质等食味品质的评价,并探究其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旨在探究不同大米品种(粳米和籼米),以及不同蒸煮工艺(高压烹煮、电饭锅烹煮、微波烹煮和电蒸锅烹煮)对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寻找一种能够综合评价米饭食味品质的方法,为米饭的制作及米饭食味品质的改善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经高压烹煮后的米饭吸水率、膨胀率、碘蓝值均高于其他方式,且米饭硬度小,弹性和黏性较大,感官品质评价最优,而微波烹煮米饭食味品质最差。米饭膨胀率与感官评价中米饭的滋味和形态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硬度与口感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弹性与米饭形态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此外,米饭风味物质分析表明经高压烹煮和电饭锅烹煮的米饭,醛、醇、酮等主要的米饭风味物质含量和种类均高于其他烹煮方式,且因品种不同大米的香气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依据国家标准GB1354-2009制米,依据国家标准GB/T15682-2008中大量样本制作米饭样本,依据GB/T15682-2008中评分方法一所述的评价方法对米饭进行总体评分,目的是通过质构仪测定的参数预测感官评价分数。研究选择了不同地区的粳米样本60份,籼米样品60份。以米饭适口性指标的客观质构特性为自变量,以依据米饭国家标准获得主观的感官评定分数为因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质构仪测定值和感官评价分数之间线性模型。不同的大米的总体感官评价分数及质构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同一种大米的质构参数与感官评价分数之间线性相关。获得的模型回归方程为拟合度最低为95.86%,通过质构仪测得的参数能够准确的预测米饭的感官评价分数。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大米口感品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品种大米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感官评价结合质构仪分析及电子舌技术,对大米米饭口感品质 进行比较分析,建立一种米饭口感品质评价的方法。结果表明:模糊感官评价和质构特性分析中大粒香米饭口 感最佳,内优5H25米饭口感最差,大粒香、大粒溪香、金麻粘3 种米饭感官评分较接近且质构特性基本无显著差 异(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电子舌能很好地区分不同品种大米原料及米饭,其结果与模糊感官评价一致。 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米饭滋味评价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954 06,能很好地预测不同品种米饭的滋味。因 此,在大米口感品质评价中,感官评定结合电子舌的分析方法更易获得准确、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烹制方式对米饭食味品质、蛋白质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烹制方式对米饭食味品质和蛋白质营养特性具有较大影响,快速米饭和柴火米饭比传统柴火米饭滋味好,硬度大、黏弹性好,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多。传统柴火米饭醛、醇挥发性物质总量、必需氨基酸指数较高。电饭煲烹制方式对米饭香气、滋味、挥发性风味物质、还原糖、质地、氨基酸组成均具有较大影响,柴火米饭香气、滋味较好,醛、酮、醇、酚挥发性物质总量较高,且质地柔软黏弹、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8.22%,表明不同烹制方式米饭食味与营养品质可以分为非必需氨基酸组成、挥发性风味物质与必需氨基酸组成、外观特性和黏弹性、感官品质4类,主成分综合评分得分顺序由高到低分别是传统柴火米饭、柴火米饭、快速米饭。  相似文献   

16.
用不同品质的大米,参照GB/T 15682—2008的米饭样品制备方法制作米饭样品,并利用质构测试仪采用TPA模式对米饭样品的质构特性进行测定试验,探讨了米饭质构测定值的分散特征及米饭样品放置时间与测试环境温度对测定值的影响。用电饭煲炊饭和米饭样品预压8 mm方法制作米饭样品并用Φ25.4mm圆球探头进行的多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硬度值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明显优于黏着性值,适宜将硬度值作为米饭质构特性测定的主要考察指标。结果还表明:随着米饭放置时间的延长,籼米米饭硬度值逐渐减小的趋势明显,粳米米饭在放置时间12 h范围内有硬度值缓慢增大的总体趋势;米饭制作、放置和测定过程的温度对米饭硬度值有较大影响,建议在进行米饭质构(硬度)测定时应当保持米饭制作、放置和测定全过程的温度恒定。  相似文献   

17.
大米理化特性与米饭口感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8种原料大米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包括水分、脂肪、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4项成分指标,采用质构仪对米饭的质构特性进行测定,通过感官评价对米饭的口感品质进行了评定,分析了各成分指标对米饭口感的影响,就米饭的质构特性与米饭的口感品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水分、直链淀粉与蛋白质含量对蒸煮质构特性有显著影响;质构指标总体上可以反映人们对米饭口感的评判。  相似文献   

18.
吴晓娟  吴伟 《食品科学》2019,40(1):16-22
以新收获籼稻‘金优207’和粳稻‘吉粳88’大米为原料,采用温度37 ℃、相对湿度85%的条件进行加速陈化储藏,研究蛋白质氧化对大米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大米蛋白氧化程度不断增加;米粉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和米饭硬度与大米蛋白羰基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巯基和游离巯基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米饭咀嚼性、弹性、外观、气味、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与大米蛋白羰基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巯基含量和游离巯基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米粉最低黏度、米饭硬度与大米蛋白二硫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米饭黏聚性、回复性和黏着性则与大米蛋白二硫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这表明加速陈化储藏过程中,随着蛋白质氧化程度的增加,大米老化回生程度增加,米饭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Shifeng Yu  Ying Ma  Da-Wen Sun 《LWT》2010,43(7):1138-1143
The effects of freezing rates and storage temperatures on starch retrogradation and textural properties of cooked rice were evaluated. Cooked rice was frozen with different freezing rates and then stored at 4 °C for 14 days or −18 °C for up to 7 months. Starch retrogradation enthalpy (ΔHr) of cooked rice was determined by a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textural properties were determined by a texture analys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ΔHr and hardness values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freezing rate, however,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adhesiveness and freezing rate. On the other hand, the advantages (lower hardness and higher adhesiveness, less starch retrogradaton) of cooked rice gained by rapid freezing, were lost quickly in the first 3 days of storage at 4 °C. However, rapid freezing combined with −18 °C frozen storage can effectively retard starch retrogradation and maintain the textural properties of cooked rice for at least 7 months. Therefore, high quality cooked rice can be produced by combined rapid freezing with frozen stor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