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开发历史 长江三峡素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之称,然而三个峡中最长的西陵峡并不都是险峻的峡谷,全长达75公里的西陵峡实际上是由东西两段峡谷和中间的宽谷构成,所以也有地理学家认为通常所说的三峡实际应由四段较大的峡谷组成。西陵峡中庙河以下的宽谷被称为庙南宽谷,狭窄的长江河道在这里变得宽缓,两岸也由陡峭的山崖变作起伏的丘陵。平缓的江水和呈阶梯分布的台地,显然比峡谷更适宜人类的居住,所以从很早的时代起,庙南宽谷就成为先民们生产安居的乐土,而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大坝也正好位于庙南宽谷江段。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地区人文荟萃、文物古迹众多,是我国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世界上罕见的一条文化走廊。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2公里,其间分别被大宁河,香溪和庙南三个宽谷所间隔。在这些宽谷地带,地势开阔,江水迂缓,江边分布有一方方台地,也有少量的丘陵和山地。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是峡中重要的农耕地带,也是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三峡地区繁衍生息的主要活动地区。多年来三峡地区众多的考古发现证明,早在6000  相似文献   

3.
三峡大坝施工区位于长江三峡东段西陵峡庙南宽谷的中段,是三峡地区(宜昌南津关──奉节白帝城)中地理环境最好、地势最开阔平坦、人口最集中的地段,也是三峡地区古文化遗存最为集中的地段。三峡工程──现代文明的卓越代表,将诞生在这一片古代文明的沃土之上。三峡坝区的考古工作和研究与整个三峡地区的考古工作一样,随着三峡工程的进展而进展。五十年代末,为配合当年的三峡工程勘探任务,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西陵峡进行了两次考古调查与试掘工作。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长委会文物考古队组织湖北四川两省文物部门,对整个三峡地…  相似文献   

4.
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3公里的湖北宜昌市境内,是在长江干流上修建的第一个水利枢纽。长江出南津关后,由高山峡谷河段进入丘陵宽谷河段,江面由300米展宽至2200米。坝址处原有葛洲坝、西坝两岛,自右至左把长江分割为大江、二江、三江。大江宽800米,河床最低高程30~31米,枯水季水深约10米,为长江的主航道。二江宽300米,三江宽550米,河床高程分别为43米和46米,枯水季断流。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大坝施工区考古发现与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彤  翁家清 《人民长江》1999,30(11):0-0
长江三峡大坝施工区位于长江三峡东段西陵峡庙南宽谷的中段,是长江三峡地区古文化遗存最为集中的地段.据初步统计,1958~1994年,若干文物部门在三峡坝区18km2的范围内,共发现古文化遗址和采集点23处,并发掘其中的17处,发掘面积共约7 000m2.在17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文物,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向人们展现了距今8 000年以来长江三峡历史文化区形成和发展的大致轮廓,初步揭示了长江三峡历史文化区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斗坪这个地名,不知始称于何朝何年。但真正与历史联系起来并印入人们心目中,恐怕还是抗日战争的时候。1940年侵华日军强占了宜昌,并妄想西进四川。大概慑眼于西陵峡的险峻和威严莫测,强盗们才收敛了他们的狼子野心,而未敢妄登峡门一步。从此沉睡于庙南宽谷(即长江庙河至南沦段)右岸的这片阶地荒丘,很快便成了逃难避寇之所和商贾云集之地。盐业在这儿骤然兴起,并形成了川、鄂、湘、豫各种物资集散地和西上东下的中转站。当时,八方潮涌,人口暴增,至抗战胜利前夕,总数已逾5万人。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三斗坪不仅敞开胸怀,接…  相似文献   

7.
葛洲坝水利枢纽坝址处江面宽约2200米。江中的葛洲坝和西坝两岛把长江分割成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为主河槽,宽800米,河床最低高程30.0米,枯水季水深10米左右,为长江主航道。二江宽300米,河底高程43米,三江宽550米,河底高程46.0米,枯水季断流。长江水量丰沛,坝址年平均流量14300秒立米,近百年来实测最大流量71100秒立米,最小流量2770秒立米。导流设计洪水采用实测资料第三位66800秒立米(一九五四年),校核洪水采用71100秒立米(一八九六年)。根据坝址处流量大,河谷开阔,有江心岛葛洲坝把大江与  相似文献   

8.
葛洲坝工程位于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以下约3公里处,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公里~2,占长江总流域面积的55%。坝址正处于峡谷深槽过渡到宽浅河床的河段,河面由峡谷处的300米骤然展宽至坝址处的2,200米。江水出峡后,流向由东急转向南,水深骤减。坝址处原有葛洲坝,西坝两岛位于江中,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三江,江水受南津关左岸突出的石梁,山  相似文献   

9.
位于安徽省江淮丘陵中部的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它东西长54.5km,南 北 宽 21km,水 域 面 积 约750km2.巢湖的源流远及英、霍二山,湖水与兆河、白湖相通,有丰乐河、杭埠河等来汇,纵横交错的江河沟渠在其中相吐互纳,最终由东出口,经裕溪河下泄至长江.巢湖内外,半汤温泉、"湖天第一胜处"的中庙、姥山塔、...  相似文献   

10.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在我国第一条大江——长江干流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电工程。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三峡出口,湖北省宜昌市境内。长江出三峡南津关后,豁然开阔,江面由3百米骤然展开至2200m。江水被江中的葛洲坝和西坝两个小岛分为三股。从右到左分别为大江、二江和三江(见图1)。葛洲坝水利枢纽就修建在这里,工程  相似文献   

11.
一、坝址的自然条件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长江干流湖北省宜昌市北郊,上距三峡出口南津关2.3公里,下距宜昌市约6公里。长江出南津关后,由高山峡谷河段进入丘陵宽河谷段,坝址处江面宽2200米,有葛洲坝,西坝两个小岛,将长江分割成大江,二江和三江,右侧大江为主河道,二江和三江枯季断流。枢纽以上集水面积为10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流域面积的55%。宜昌站多年平均流量为14300秒立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529亿立米,汛期水量占全年  相似文献   

12.
引言万里长江、横互着长江流域,我们的精密水准环线,被长江劈为南北两半,迄目前为止,横跨长江的直接水准测量,通过长江大桥是唯一的,也是空前的。在此以前,我们连系长江两岸的过江水准,是按照原水利部精密水准测量细则中的倾斜螺旋法进行的。在长江干流上,由海口至宜宾,我们应用倾斜螺旋法,做了16处过江水准测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赤壁镇座落在蒲圻市西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靠嘉鱼,南连湖南临湘,西北与洪湖隔江相望,是两省三县(市)的交汇处;左依京广铁路和107国道,右傍黄金水道长江,水路上溯巴蜀,下达宁  相似文献   

14.
1工程地质概况某多层住宅楼,砖混结构,楼高5层,长×宽为49.6 m×11.2 m。原地面高程为2~4 m,经回填后,目前地面高程为6m,场地地面开阔、平坦。建筑场地位于茅岭江冲积的一级阶地前缘至滨海海滩,地基土层有较厚的软—流状淤泥质土和松散粉细砂,场地各岩土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  相似文献   

15.
山区河流两峡之间的宽谷河段受水流进出上下游峡谷以及航道弯曲、两岸及河床极其不规则的影响,往往形成连续的长河段滩险群。为了改善嘉陵江温塘峡至观音峡之间的宽谷河段通航条件,分析了两峡之间宽谷河段的滩险特性、碍航原因。按照Ⅲ级航道标准,根据实测资料研究了航道整治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验证了整治工程效果,结果表明,采取整治措施后,各项指标均达到了Ⅲ级航道标准的要求。总结了山区河流两峡之间宽谷河段的航道整治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以险峻闻名于世的长江西陵峡并非全然是峭壁险滩,其西侧的香溪宽谷地区,江面宽阔,地势比较平缓,是三峡地区古今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之一,古代文化遗址分布比较密集。  相似文献   

17.
林春 《人民长江》1999,30(11):41-43
长江三峡大坝施工区位于长江三峡东段西陵陕库南宽谷的中段,是长江三峡地区古文化遗存最为集中的地段。据初步统计,1958 ̄1994年,若干文物部门在三峡坝区18km^2的范围内,共发现古文化遗址和采集点23处,并发掘其中的17处,发掘面积共约7000m^2。在17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文物,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向人们展现了距今8000年以一长江三峡历史文化区形成了和发展的大致轮廓,初步提示了长江三峡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8.
根据庙南水库的地理位置、水量及水质特点 ,分析建设临沭县城第二供水水源的必要性 ,指出庙南水库作为临沭县城理想的第二供水水源 ,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通过水量平衡原理 ,测算了庙南水库近期及远期向临沭县城的供水能力  相似文献   

19.
长江是我国最伟大的—条河流,它有非常丯沛的水量,灌溉着两岸千百万顷良田,并且终年可以通航巨型轮船;宜昌以下至海口为长江的中下游,长1,850公里,流经广大冲积平原。长江中下游河道也和其他的冲积河道一样,多迁善变。在长江的地形图上,我们看到了“九曲回肠”的荆江;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变形性的河曲,河道蜿蜒曲折,弯曲长度247公里,直线长度仅87公里,河曲摆幅宽达20多公里,而且多次发生过“自然裁直”。在城陵矶以下,我们还可以看到河道忽宽忽窄,在宽阔的河段中,沙洲棋布,支(?)纵横,长江主流时左时右,江岸南坍北涨,或北坍南涨,变迁不定。以上这些河段,人们往往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形容河道变迁不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古时称“江”,历史很久。江的名称,早在春秋时期的吴王铜剑的兵器上就刻有“处江之阳”的铭文;春秋战国时期著作的《左传》有“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江汉之浒”及《禹贡》有“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江汉朝宗于海”的记述,这些都是长江最早的记载。六朝以后,又通称“长江”,以代表整个干流,而各段又有很多地方名称,自河源至当曲河汇口一段称沱沱河;至玉树巴塘河口以上,其间称通天河;往下经西藏、四川、云南至宜宾为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