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相类似的淮南潘谢矿区,充分利用为数较多、分布较广的井巷涌水实测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井巷涌水量与含水层的埋藏深度(基岩面算起)、地质构造、岩性三者密切相关。通过应用数学地质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及涌水量曲线方程法,计算出不同岩性随埋深变化的涌水量回归方程和涌水曲线方程,为该矿区今后新开拓井巷分层预测涌水量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跃进矿充水因素分析及矿井涌水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小满  邢学玲  王心义 《煤矿安全》2011,42(10):121-124
跃进煤矿的涌水量来源于煤层顶板的老顶砂砾岩,采用比拟法和解析法,计算了跃进矿2-5采区和2-3采区的矿井涌水量,通过与现采的工作面实际涌水量相对比,证明比拟法在计算跃进矿顶板涌水量是比较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陈忠胜 《江苏煤炭》2003,(1):4-5,13
介绍了徐州矿区矿井涌水量的特征,分煤系分水平涌水量随深度变化的数学模型。深部水平涌水量预计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因矿井深部水平水文地质参数不足,预计涌水量困难,计算结果误差大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矿井涌水量(包括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疏放水量概念认识模糊、界定不清,涌水量预测结果与实际水量差距较大、难以精细化以及预测结果准确性判定存在歧义的问题,综合当前各类规范以及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矿井涌水量的3重属性特征:统计属性、水文属性和生产属性。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矿井涌水量的基本定义,将矿井涌水量概化为充水水源与充水通道综合作用的结果,重点结合充水通道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含水层与采动空间之间的补给关系,阐述了"大井法"预测过程中的精细水量构成以及计算方法,提出了利用"同频率放大法"改进水文地质比拟法,得到涌水量预测动态曲线的过程;将时间序列分析和水文地质比拟相结合提高预测步长(即预测周期),增强时间序列分析法的适用性。比较了矿井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与预测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在各类规范、文献中的定义与煤矿防治水实践过程中的统计差异,总结了对涌水量预测结果认识存在分歧、忽视了涌水量预测的技术条件是当前矿井涌水量预测结果准确性判定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矿井涌水量预测结果准确性判定的绝对差值法和相对差值法2类基本判定方法,并以涌水量预测的主要功能为导向,提出了涌水量准确性判定的经济型、安全型、偏离型的分级标准,通过对比分析说明了2类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在矿井涌水量准确性判断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综结合2类方法进行综合判定的技术思路。通过统一技术背景,可实现矿井涌水量的预测、实际涌水量的统计、预测结果准确性判定在技术上的全过程闭环,进一步完善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苏文智  李晓军 《煤》1997,6(2):20-23
针对矿井涌水量难于准确预测,通过一定数量观测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找出几个起支配作用的主导因素,试图用传统方法与现代新理论新方法结合进行计算,与开采的实际涌水量进行对比分析;取各种方法之所长,探索提高计算矿井涌水量的准确度,为生产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既经济合理,又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时间序列多层递阶预报方法用于矿区地下涌水量的动态分析,对矿坑涌水量进行逐月平均量的预测,经与实际资料对比,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从减小矿坑涌水量计算误差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厚弱含水层深部抽、排水时地下水的运动特征,提出了运用区域二维流和矿区地段三维流数值耦合模型计算涌水量,并对北洺河铁矿坑下涌水量进行了重新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际相近,简化了,运算程序。  相似文献   

8.
在矿井生产与建设中,矿井涌水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矿井建设防排水系统以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重要依据;因涌水量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并且影响涌水量大小的原因较为复杂多变,故根据矿井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涌水量计算方法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以榆树田煤矿涌水量预测为例,在分析总结榆树田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及大井法,对榆树田煤矿向斜北翼与南翼涌水量进行预测,为后续矿井开采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比分析预测结果认为:比拟法较大井法预测结果更为准确;固定数值预测动态变化的涌水量存在一定误差,建议对矿井涌水量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及时修正或预测更接近实际的矿井涌水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打通二煤矿矿井涌水量进行了相关分析,找出了矿井涌水量的主相关因素,并根据水文地质比拟法原则,采用主相关因素建立起了矿井涌水量计算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1984 ̄1993年邢台矿区各矿及全局年均涌水量,分析了涌水量的构成和现有生产条件下的涌水形式,介绍了综合治理和利用矿井涌水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