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分析日本作家野间宏在日本战后发表的系列初期小说,指出其中蕴涵的自我反省以及探讨人存在价值的存在主义文学倾向;同时对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和叙述内容进行解读,分析其对日本战前文坛重要的小说形式——“私小说”的继承和超越,从而明确野间宏在战后发表的系列初期小说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中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分析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之间的差异,指出张平小说具有"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的双重特质,其作品比较符合"问题小说"的文学特征,其实质是一种将"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和谐统一的边缘文学。  相似文献   

3.
"全体小说"是以中村真一郎为代表的多位日本"战后派"作家追求的长篇小说形式。中村真一郎运用意识流和西方心理主义的手法,注重从意识和心理层面营造自己独特的"全体小说"空间。他在创作中几乎将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审美层面,通过剖析人物内心世界的特点使小说具备"全体性"。中村真一郎小说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释生存的现实状况,而是要让读者感受到超越现实的东西以及由生存带来的不安,呈现出一种超越现实体验的更为宽厚、更为深刻的现实形象。中村真一郎在"全体小说"的创作中摒弃日本近代以来的"私小说"①的风格,致力于自坪内逍遥②以来的对西欧文学的模仿和移植,代表了日本战后文坛积极顺应战后日本的现实状况,努力创作具有战后特色的文学作品的文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从表现主义、精神分析学说和日本"私小说"三方面探讨外国文学的学习和借鉴对郭沫若早期自我抒情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田山花袋是明治时期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以大胆、冷静的笔触和新颖的艺术形式,深刻地揭露了人性的虚伪、丑恶以及明治时期社会与个人的冲突,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文通过对田山花袋的一些作品的分析,阐述了田山花袋小说的思想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通过分析小说<阴暗的图画>的主人公深见进介的形象,揭示了以<阴暗的图画>为发端的日本战后文学在强烈要求确立自我方面的特点.而后阐明了日本战后文学与战前文学之间的继承与更新的关系以及战后文学中的存在主义倾向对以后日本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源氏物语》成书于公元1001—1008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是日本文学史上不朽的国民文学,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亚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之一。小说以日本平安王朝为背景,以主人公光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为主线,结合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女性在封建时代的爱情,以及女性在男性世界中的角色扮演等现实情况,分析了日本平安时代的女性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8.
《泥鳅》是新世纪以来反映农民工生活的一部长篇力作。论文认为,小说通过强与弱,恶与善的对比,体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精英文学的知识分子立场,它除了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更包含着对社会底层的同情与悲悯。在知识分子视野中,"农民工"成为了善良、弱小、被同情的"他者"。这部小说是主流文学积极介入农民工这一生活空间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能够深刻表现人性的文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忽隐忽现,曲折隐晦。新时期以来,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推动下,在"二度西潮"的影响下,实验话剧和朦胧诗、实验小说等文学艺术一样,获得了人性展示的机会并不断将人性的探讨引向深入,抒写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相似文献   

10.
在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中,外来文学的养分是多元的,其中就包括日本文学的影响。在日本作家中,影响痕迹最为深刻的就是佐藤春夫。在将近20年的岁月中,他们有过一段十分密切的交往。虽然抗日战争爆发后,因佐藤春夫暴露反华面目,郁达夫与之反目为仇,表现出一位进步作家毫不妥协的民族气节,但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与这位日本作家已经形成了无法割断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中日佛教交流历史悠久.本文主要阐述了佛教在江南的初期发展及其特征,并基于史实叙述了佛教如何传入日本并且被接受.从而可以看出日本佛教是由江南地区传入的佛教,二者具有相同的特征.同时,由于江南佛教的传入,日本汉字读音中的吴音成立了,与汉音并列为日本汉字发音的两大体系.因此,江南佛教在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而不单单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切换。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也就是说其中之一为忠实于原文,由于涉及到相应的行文习惯以及语言文化背景,这又恰恰是翻译中的难点。于是误译现象也就在所难免。本文主要拟从笔者所读到的日本文学作品中的误译来收集例证,试析日汉翻译中的三类误译现象。并透过这三类误译提出在日汉翻译过程中避免这三种误译现象的方法。希望可以给广大日语学习者、翻译者带来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日本枯山水庭园的简史、样式特点,研究了日本人的国民性中的注重内心修持而达到精神自由境界的禅宗思想,进而探讨日本的国民性和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4.
日语有其极其复杂的语言规律。只有在充分了解日本文化习惯的基础上才能掌握日语的语言规律。从敬语的角度,对如何根据日语的语言规律进行交流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近代日本一步步走向强大,同时期中国却衰落下来.由此,日本人的中国观也经历了对古典中国的崇敬到对现实中国的轻视,直至视若"恶邻",最终在日本形成了一种弥漫整个民族的偏执的中国观,一步步将中日关系推向了甲午战争的深渊.  相似文献   

16.
中日相同汉字不同词义的词汇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语看似简单,特别是有些汉字在书写上与汉语相同,容易使人误认为用法也会相同。其实并不尽然,有些甚至完全不同。因此,了解和掌握中日同形字的异同点,并正确加以区分和使用非常重要。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7.
以徐德明和陈伟明[1]的「均衡论框架下日语中"对称"现象之考察」所列的对称式均衡模型为基础,再度讨论了日语语言结构的对称现象。明确了日语语言结构学方面迄今为止的分析法,以及徐.陈分析法各自的归属。以对称式均衡模型以及图像对日语句子的无形、抽象和隐性结构进行了分析,使其有形化、形象化以及显性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几个具体的翻译实例的分析,提出对中文流行语的日文翻译应该做到既生动形象又 符合原意,达到形似而神更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