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iegler-Natta烯烃聚合催化剂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洁 《石化技术》2007,14(3):62-65,69
综述了Ziegler-Natta催化剂在乙烯聚合和丙烯聚合方面的研究开发现状,重点介绍了采用新型二醚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的丙烯聚合催化剂的进展。随着合成树脂向功能化方向发展,开发综合性能优越的新型催化剂及给电子体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茂金属及非茂有机金属催化剂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旭涛  朱博超 《石油化工》2005,34(Z1):55-62
系统综述了烯烃聚合用新型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及非茂有机金属催化剂的催化聚合特性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我国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研究开发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3.
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开发是目前高分子科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乙烯聚合催化剂的研究开发经历了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剂三个发展阶段。为了实现对聚合物分子的设计与剪裁,精确地控制聚合物的结构,人们开发了具有单一活性中心的茂金属催化剂。由于茂金属催化剂对氧和官能团的敏感性强,不宜催化乙烯和极性单体共聚,所以人们又开始了对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后过渡金属催化剂较弱的亲氧性和对官能团的惰性,可使乙烯在温和的条件下与极性单体共聚。后过渡金属催化剂虽然很早就被应用于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研究开发了CTE-1型高效乙烯聚合催化剂.聚合评价显示,CTE-1型聚乙烯催化剂的活性优良,聚合反应动力学行为十分平稳,各种性能同进口催化剂相当.  相似文献   

5.
非茂单中心烯烃聚合催化剂的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张雪珍 《石油化工》2000,29(11):869-872
茂金属催化剂是 80年代发展起来的烯烃聚合高效催化剂 ,它具有极高的催化活性、单一活性中心 ,可精确控制聚合参数及聚合物结构 ,包括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共聚单体的分布和含量 ,并可采用分子设计 ,按需要定制分子结构 ,这是传统Ziegler-Natta催化剂所不能达到的。但是 ,由于茂金属催化剂成本较高 ,制得树脂的加工性差且专利纠纷不断 ,致使与茂金属催化剂性能相似 ,而成本较低的非茂单中心催化剂成为研究开发的新热点。非茂单中心催化剂由于时间上出现在茂金属催化剂之后 ,因此又被称为“茂后”烯烃聚合催化剂。其大致分为两…  相似文献   

6.
DQ预聚合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DQ催化剂制备了DQ预聚合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条件制备的DQ预聚合催化剂对丙烯聚合活性、聚合动力学行为及聚丙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Q预聚合催化剂可以改善聚丙烯的颗粒形态,并使聚合动力学曲线更加平稳,DQ催化剂-DQ预聚合催化剂-聚丙烯之间存在良好的复形关系;采用10℃下制备的DQ预聚合催化剂进行丙烯淤浆聚合时得到的聚丙烯颗粒形态最好,采用在20℃下制备的DQ预聚合催化剂进行丙烯淤浆聚合时活性(以每克催化剂计)最高,达到30.4kg/(g.h);预聚合时,n(Al)∶n(Ti)=0.8~2.0时聚丙烯的颗粒粒径较均匀;随预聚合倍数的增大,DQ预聚合催化剂的活性(以每克钛计)提高。  相似文献   

7.
Novolen Technology Holdings(荷兰海牙)公司开发了新一代的高性能茂金属催化剂,用于生产宽范围的均聚物和共聚物。该技术现在可以转让。Borealis公司已获得Novolen公司的茂金属单中心聚合催化剂技术的使用权,开发一种新的聚丙烯产品。此外,双方还签订了共同开发协议,以进一步开发茂金属单中心聚合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用于丙烯气相聚合工艺的NG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N催化剂基础上开发了一种适于丙烯气相聚合的NG催化剂 ,并将其与在Amoco气相聚丙烯装置使用的同类进口催化剂在颗粒形态、组成及聚合动力学行为、催化活性、定向性、氢调敏感性及共聚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NG催化剂与进口催化剂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9.
乙烯聚合双功能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留忠  达建文 《石化技术》1997,4(4):255-258
乙烯在一个反应器中同时进行均聚和共聚反应的新工艺,是近年来乙烯聚合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本文以混合型有机铬/氧化铬催化剂和钛系催化剂为例,介绍了乙烯聚合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技术特点,聚合动力学以及所合成树脂的性能等,综述了该研究领域的一些新进展,并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双功能催化剂进行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0.
CpTi(dbm)Cl_2催化烯烃聚合及其聚合物性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开发了一种新型非茂聚烯烃催化剂———CpTi(dbm)Cl2,考察了催化剂在均相及负载条件下对乙烯及乙烯-1-己烯共聚的催化行为。催化剂在均相条件下对乙烯聚合的催化活性较低,但用MgCl2和MgCl2/SiO2复合双载体对催化剂进行负载后,催化乙烯聚合具有非常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剂还具有良好的共聚能力及良好的氢调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2003年聚合催化剂的全球销售额约为18亿美元。主要品种包括PP、PE、PET、PVC和PS催化剂,其中聚烯烃催化剂占了总聚合市场的大约55%,即大约10亿美元。尽管销售增长,聚合催化剂的消费量基本持平。6%-7%的聚烯烃产量增长主要是靠开发和使用高级催化剂来实现的。它们反映出近十年来已经工业化的技术进展,并提供未来的盈利:1)单中心聚合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扩散因素、聚合温度、铝钛比对球形催化剂乙烯聚合行为的影响,计算了常压淤浆聚合活性中心浓度、链增长速率常数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球形高效聚乙烯催化剂用于乙烯均聚显示出高活性是由于其同时具有较高的活性中心浓度和较高的链增长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3.
将以1,3-二醚类化合物为内给电子体的BCM催化剂进行乙烯预聚合,通过改变氢气分压得到的BCM预聚合催化剂含有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将预聚合催化剂用于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并利用分光光度计、熔体流动指数测试等方法考察了该预聚合催化剂的丙烯聚合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预聚合催化剂的丙烯聚合活性显著高于BCM催化剂,且随所含聚乙烯分子量的降低,聚合活性增加。预聚合反应中氢气分压的增加,使催化剂中的丙烯聚合活性中心发生了变化,氢调性能较高的活性中心增多。与BCM催化剂相比,使用BCM预聚合催化剂得到的聚丙烯粉料的细粉含量低、颗粒规整度好、堆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石化技术》2014,(2):69-69
<正>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于丙烯聚合的含钛催化剂组分和催化剂。它是用含烯丙基的胺类化合物处理含钛、镁、氯和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固体组分,特别是处理由氯化镁醇合物与钛化合物反应制备的固体组分,然后再用四氯化钛和/或给电子体化合物处理得到的催化剂组分用于丙烯聚合,具有较慢的聚合活性衰减速度,同时催化剂保持较高的立构定向性,而且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  相似文献   

15.
非均相Ziegler—Natta催化剂用于烯烃聚合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形态的复现性。因此,生产适宜形态的聚合物产品,关键是改进催化剂的形态。可控制形态催化剂的开发已成为烯烃聚合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制备NT-1催化剂的基础上,对催化剂的聚合性能进行了表征。介绍了聚合试验和聚合物测试方法。考察了催化剂浓度、聚合温度、氢气压力、共聚单体浓度对催化剂聚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T-1催化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催化剂,为催化剂的进一步工业应用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建的动力学评价装置,采用单体补充法对DQC催化剂的本体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聚合温度、外给电子体种类及加氢量对催化剂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60~70℃时,聚合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在70~80℃时,聚合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明显。外给电子体对DQC催化剂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差别不大,但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和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在聚合初始阶段对DQC催化剂的激活作用更大。使用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时,DQC催化剂的聚合活性较高。DQC催化剂的聚合活性随加氢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加氢量为77.2 mg时,聚合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小试气相聚合釜中对工业铬系催化剂进行了聚合评价研究。考察了不同聚合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下工业CAT-1催化剂、CAT-2催化剂的聚合行为,并对其产品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研制出-种聚乙烯(PE)催化剂PGE-100,分别在淤浆聚合及气相聚合条件下,对该催化剂的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聚合活性的影响,评价了该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乙烯/1-丁烯共聚性能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PGE-100的聚合动力学表现为快速引发、快速衰减型,聚合活性主要集中于反应前期;在淤浆聚合条件下,聚合活性随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聚合活性先增大后减小,在85℃时达到最高值;PGE-100的氢调性及乙烯/1-丁烯共聚性能优良且稳定,不同批次催化剂的性能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C9石油树脂生产工艺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付宗燕 《石化技术》2006,13(1):49-53
介绍了生产普通C9石油树脂的催化聚合、热聚合和自由基引发聚合工艺,并进行了工艺对比;概述了国外C9石油树脂的生产状况及产品类型;对国内C9石油树脂新工艺、聚合催化剂的开发及改性进行了综述。针对国内C9石油树脂品种单一、牌号少、应用范嗣小的现状,提出了采用二次聚合工艺,加强应用开发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