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正在大规模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供应却普遍滞后与低效,严重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阻碍了保障效果的显现。文章立足于居民主体需求,构建了保障性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评估体系,并通过对上海市嘉定区"新江桥城"的实地调研,佐证了评估体系的全面与准确,对完善保障性社区建设、提高保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将保障性住区紧密融入城市为主要目标,提出了依托配套设施建设使“住区成为街区”的路径,并据此讨论了保障性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的四大策略,旨在为今后保障性住区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城市住区文体配套设施建设状况,探讨规划设计如何满足居民对提高健康水平的需求,并重新审视有关住区规划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利用确保社会福利资源,研究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构建基于保障性住房选址满意度的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租户满意度与现住房面积、区域学校教育环境、购物环境呈正向相关,与通勤最大距离呈负向相关性。从影响保障性住房因素的角度出发,对其选址和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以解决保障性住房选址偏远、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提高租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大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住户居住满意度也日渐受到广泛关注,但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并没有提出完善的住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从寻求保障性住房住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公共因子出发,对近十年间研究我国保障性住房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利用Meta回归进行了再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对满意度有着负向显著的影响,保障性住房的配套设施、社会环境以及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对住户的满意度有正向显著的影响,而住房本身的建筑设计以及物业管理没有显著影响保障性住房住户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住区是城市居住功能的核心载体。伴随城市的用地拓展和社会变迁,住区类型日益细化和分化,对应的开发模式也从早期单纯的居住用地开发走向融入更多商业、文娱等功能的综合性住区、居住街区建设。城市住区的发展与演替受全球化竞争、用地功能调整、配套设施建设、住房政策改革、环境变迁、人口变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呈现衰退、复兴、增长等不同景象。与之相应,住区的分化与融合也成为住区规划与建设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7.
居住空间分异尤其是贫困阶层聚居是长期困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世界性难题.通过搜集西安市106个保障性住房的项目位置、居住价格等资料,基于Arc GIS分析居住空间分异特征,结合保障性住房和各项交通配套、教育资源、医疗机构、商业设施等因子进行交叉研究,并选取2008-2014年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对比,探究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异的演化机理,最后对保障性住房空间规划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工程资讯     
今年全国将基本建成保障房470万套本刊讯根据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划,2013年城镇将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要与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期建设、同时交付使用。要完善并严格执行准入退出制度,确保公平分配。2013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在市场监管方面,要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严格执行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强化企业信用管理,严肃查  相似文献   

9.
"学区房"作为现行房地产市场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现象,对各大城市居民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了验证基础教育设施对住房刚性需求存在影响,并明确影响程度,文章对济南市基础教育设施密集地区不同规模的住区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统计整理,引入函数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学区房现象背后所体现的基础教育设施对住房刚性需求的影响,量化了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研究地域范围内,相对于其它变量基础教育设施对住房刚性需求影响权重最大,住宅特征变量次之,住区特征变量最小.  相似文献   

10.
住有所居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基本内容之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任务的实现要求建立适应阶段性住房保障需求的住房保障体系.皖江城市带作为产业承接地,未来将吸引大量劳动力,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艰巨.目前,皖江城市带各市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仍无法应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所存在的低租金保障性住房严重短缺,大量务工人员亟须改善住房条件等挑战.为了应对挑战,未来应逐步建立面向城镇所有居民,多层次多渠道筹集房源和资金的新型保障性住房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性住房项目决策者提供参考。以合肥市9个不同区位、类型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为研究对象,选取品质、区位、交通、配套、环境5个因素,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采用价值工程和层次分析法,讨论了这些因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影响。评价了9个不同项目的选址优劣程度,其中5个项目选址最为合理,2个项目选址较为合理,2个项目选址欠妥。居住成本类因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影响明显,居住质量类因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影响不明显,建设成本对选址价值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性住房项目决策者提供参考。以合肥市9个不同区位、类型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为研究对象,选取品质、区位、交通、配套、环境5个因素,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采用价值工程和层次分析法,讨论了这些因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影响。评价了9个不同项目的选址优劣程度,其中5个项目选址最为合理,2个项目选址较为合理,2个项目选址欠妥。居住成本类因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影响明显,居住质量类因素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影响不明显,建设成本对选址价值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前安徽省已经形成了符合省情的住房保障制度框架,保障性住房覆盖面逐步扩大,但安徽省住房保障制度仍存在保障模式单一、保障政策体系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未来还将有大批农民市民化,且大部分居民由于收入过低无力承担目前的高房价,为了应对保障性住房房源、建设土地及资金短缺等挑战,必须对当前的住房保障制度进行调整,应逐步建立以消费补贴为主,多层次、多渠道筹集房源和资金,面向全社会透明、公平的新型保障性住房制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和人口不断增长,人口与住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近几年我国不断上涨的房价成为影响人民安居乐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立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性住房立法已成为我国当前的燃眉之急。然而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各方面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这集中表现在住宅基本法的缺位、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选址偏僻及配套设施不健全等,所以针对现实中保障性住房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对应的策略,在坚持公平原则与适度保障原则相结合、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等原则的前提下加强立法和制度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人才保障性住房是地方政府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鉴于人才保障性住房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我国的人才保障性住房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分析了我国部分地区人才保障性住房的实施现状和基本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才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梳理了济南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宏观政策和具体技术层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济南市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的建议和对策,可以为省内乃至国内其他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保障性住房是解决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居住问题的重要手段。合肥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呈现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本文从被保障人群的基本需求和居住感受出发,通过典型小区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合肥市保障性住房居民群体特征、居住需求及目前居住满意度情况,评价合肥市保障性住房现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总结问题并提出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8.
加快以廉租住房、公租房等为重点、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蚌埠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丁宁 《商品与质量》2011,(17):19-19
广东省政府此前提出了今年要建设31万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标。目前,广东省在信贷方面通过政策倾斜、创新产品、优惠定价等手段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截至2011年1月末,广东银行业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余额56.8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福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供需缺口大、准入退出机制不完善、社会满意度低等问题。借鉴典型城市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福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路径选择,从确保资金来源、优化住房供给、完善相关制度三方面提供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