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超砖     
第二届北京国际建筑双年展,北京"超砖"是所做的城市"超交换空间"理论的一次设计实践,它并不是特别为国际建筑双年展所准备的。"超砖"及其变体有着广泛的实践前景:从室内家具,建筑材料到户外铺地砖等,它适应多重角色。一个立方体的6个面被转化为了6块形态各异的砖,它们的自由组合打破了砖的固定搭砌方式,创造了"超空间"。  相似文献   

2.
消费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及其理论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空间,是城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随着当代城市的发展模式由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型,"私有化、商品化、符号化"成为当今消费时代下城市公共空间的三大特点。这些深刻的变化引发了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论批判与质疑:不少研究者指出公共空间正日益成为"纯粹的消费场所",一方面,其为公众服务的社会功能已明显"失落"了;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指出当代公共空间仍然具备促进社会"融合"和提升公共生活"多元化"的能力,因此,公共空间并未失落,而是处于"演变"之中。总的来看,这些看似不一致的观点各自揭示了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真实的一面;因此,采取一种"兼收并蓄"的态度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认识消费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从而采取更切实有效的策略对公共空间进行设计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消费时代城市空间的生产与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消费社会的城市空间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商品印记。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转变:首先,空间中的生产与消费正转变为空间本身的生产与消费;其次,空间消费正从小范围和使用意义上的消费向大众参与和更广泛意义上的空间消费转变。这些变化已成为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4.
周详  成玉宁 《中国园林》2021,37(3):56-61
消费主义时代的空间生产以符号审美为表征,消费者通过感知符号特征完成对消费空间文化意义的解读。基于此,选取上海音乐谷作为研究对象,借用场景理论探讨由生活文化设施组成的场景如何影响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感知。通过利用主轴编码技术分析消费者网络点评数据发现:在音乐谷历史性城市景观中,消费者对于由消费空间构成的"现代化享乐场景"感知度最强。从历史性城市景观由"消费空间"向"空间消费"让渡的现实出发,指出当代历史空间的日常"使用价值"开始让位于经济"符号价值";空间的消费性超越社会性与文化性,成为消费者感知历史性城市景观的主要方式。由此提出:在现代消费空间的地方性建构过程中,保持地方文化原真性的同时满足人们现代化消费需求,是历史性城市景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镇化发展由量向质的转型反映出空间由批量生产向高品质、个性化消费转变的趋势.基于空间生产与消费理论,分析资本生产逻辑下特色危机成因,构建城市特色"消费—生产—治理"内涵逻辑框架,提出回归日常生活的空间体验、特色外部效应制造超额剩余价值、城市规划管控空间消费风险等城市特色塑造途径.以重庆地域性特色城市为例,从社会、资...  相似文献   

6.
折叠     
"折叠平面产生超空间"的研究的基点是为未来城市的空间形态做出前瞻性的实践。它不是传统的那种指导性纲领,如"新城市主义"那样。它更多的是一个为实践或实验的可操作性提供界面平台的空间。折叠使得传统城市由二维延展的城市空间能够获得在三维和四维空间中的延伸。使得城市本已僵化的社会空间重新获得了勃勃生机。折叠将建筑师的手和身体的运动印入到空间之中,进而有可能在信息社会重新建立一种恰当的身体与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希  徐雷 《世界建筑》2013,(1):112-117
针对在被消费活动和信息资讯包围的当代社会,建筑和城市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的现象,从库哈斯和伊东丰雄的理论出发,将消费和信息时代的新语境影响下的当代建筑和城市的特征总结为"断裂":包括时间和空间脉络的"断裂"、建筑与城市以及建筑表皮与内部的"断裂",并以库哈斯的"超建筑"和"广普城市"以及伊东丰雄的"临时建筑"和"流动表皮"为例,探寻了建筑与城市在"断裂"的背景下的新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8.
辛金  袁红  廖波 《室内设计》2012,93(1):36-39
文章从剖析空间生产的理论入手,以"空间生产"的视角揭示出全球化过程中空间生产的运转机制及特点、中国城镇的空间形态重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特色消失、文化消费符号化等现象。本文最后对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的批判性姿态做了部分质疑,认为空间生产应该是人类发展固有的矛盾,而不仅仅是资本运作的矛盾,城市设计师应该尽自己努力均衡经济、政治、社会三方利益,促进城市空间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城市集体公共空间的成因和定义出发,指出了它与共享性之间的联系,从"入口空间"和"漫步道空间"两个关键词切入,阐明了它们在城市集体公共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国内外当代建筑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践分析在该语境下城市集体公共空间的特征以及共享性对设计的促进作用,以期为未来相关城市议题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住区开发建设的一个核心空间策略是各种异域风格主题的创造,它对中国城市空间形态以及空间生产观念正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指出,这一住区空间建造方式的本质是创造了非现实的空间意象,用抽象和嫁接的空间意象来掩盖和替代城市空间作为居住体验以及城市文化发生和延续的基础.本文试图以西方城市设计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科中相关重要思想为理论依据,对当代中国城市住区中非现实空间意象构造的现象从其产生原因到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期望能为在城市和建筑学科领域思考"我们应该创造怎样的城市空间和未来"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