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廿辊森吉米尔轧机的特点是在很宽的范围内对工作辊辊身轴线同时进行控制的情况下,仍然具有很高的刚度。轧机所具有的这两个基本优点归结于它所采用的八个支承辊和十个中间辊这种结构型式。支承辊由几个彼此分离的、具有弹性支承的辊子组成,在这种情况下,八个支承辊中的两个可以调节支承位置,从而可以改变工作辊辊身轴线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从铝箔轧制工艺角度出发,运用现代轧制理论,阐述了铝箔轧机工作辊辊径优化的原则。参考引进铝箔轧机工作辊辊径的状况,依据最小可轧厚度公式及铝箔轧制的实际状况,将辊径与轧制速度联系在一起,对铝箔轧机工作辊辊径进行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3.
张世权  黄河  江东海 《轧钢》2012,29(4):13-15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1450mm六辊UCM轧机辊系变形模型,计算了中间辊轴向横移位置对轧机横向刚度的影响。分析了带钢宽度、轧制力、辊径等参数对中间辊最优轴向横移位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带钢宽度和工作辊辊径对中间辊最优轴向横移位置影响显著;轧制力、中间辊辊径以及支撑辊辊径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塑性工程学报》2015,(5):94-99
针对六辊轧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带材跑偏、工作辊与中间辊及支撑辊因磨损不对称等因素而引起的实际辊型不对称、来料板形及断面形状呈不对称分布等非对称轧制问题,以某冷轧厂1220平整机组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带材跑偏、来料断面形状不对称、工作辊辊型不对称、中间辊辊型不对称和支撑辊辊型不对称等典型非对称轧制情况下轧机的出口板形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的板形控制策略,提出了相应的板形控制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编制出一套《1220六辊平整机组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控制软件》,利用该软件定量分析了相关技术的板形控制效果,为机组的设备改造以及最终解决非对称轧制所带来的板形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Froeh.  P 《上海金属》1991,13(6):1-6
12辊和20辊集束轧机的新颖设计中采用直接液压压下装置,能使带材厚度公差达到最小。由于新颖轧机的速度高并具有各种不同的动作调节性能,因而即使工作辊辊经并不要求很小的情况下,12辊集束轧机能够成为4辊高速轧机的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替代设备。  相似文献   

6.
充分考虑到BPVC型八辊轧机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在分析了BPVC型八辊轧机的结构特点与支承辊辊型径向调整原理,并给出了相应的支承辊变凸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于BPVC型八辊轧机支承辊辊型对板形影响的模型,并选择典型规格产品定量分析了支承辊辊型对板形的影响;随后,从支承辊齿条伸缩量预设定和在线调整两方面入手,提出了一套基于支承辊辊型径向调整的BPVC型八辊轧机板形控制模型,以某1450BPVC型八辊轧机为依托,开发了相应的支承辊齿条伸缩量设定软件,定量分析了支承辊辊型优化的效果,为该类机型轧机的板形控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双辊连续铸轧机铸轧辊铜辊套(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篇是全文的第二部分,对钢-钢、铜-钢(通常上辊辊套为铜合金的、下辊辊套为钢的)、铜-铜三种组合辊套铸轧机铸轧铝合金带坯,其铸轧速度及生产能力进行了对比;对分别采用三种组合辊套生产的1050、8011、3003铝合金带坯的组织进行了对比;介绍了用钢-铜组合辊套铸轧的8006、8011铝合金带坯生产的箔材的组织和性能。显示出铜合金辊套具有很多的优越性。还介绍了铜辊套铸轧机生产铝合金带坯的典型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8.
《塑性工程学报》2015,(4):61-66
针对六辊轧机轧制过程中存在的带材跑偏、工作辊与中间辊及支撑辊辊型不对称、来料断面形状分布不对称等问题,充分考虑到六辊轧机的设备特点与非对称轧制的工艺特点,建立一套适合六辊轧机非对称轧制过程的板形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同时,将相关模型应用到生产实践,编制出相应的板形预报分析软件,实现机组对板形的定量控制,降低了板形封闭率,给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该模型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热轧板带类轧机支承辊使用工况相对恶劣,导致因辊身局部接触疲劳引起掉肉的这一失效形式较为常见。通过实践发现,热轧板带类轧机支承辊辊身局部接触疲劳主要发生在辊身边部,使很多热轧板带类轧线因支承辊辊身边部局部接触疲劳导致掉肉的这类异常事故频发。通过对某热轧板带轧线支承辊掉肉规律的梳理总结、辊身边部局部接触疲劳演变过程的探索、支承辊在机磨损量的跟踪、支承辊辊身硬度和加工硬化的跟踪,对支承辊辊身边部局部接触疲劳这一失效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此类失效形式的措施,旨在对同类型轧线支承辊的使用维护起到借鉴和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伟  王辉  徐锟 《失效分析与预防》2020,15(2):74-77, 83
通过现场跟踪、形貌观测、硬度检测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对UCM轧机中间辊在正常轧制周期内辊身表面接触疲劳硬化层深度进行研究,给出了正常轧制下机后中间辊磨削运维的建议,降低了该类轧机中间辊失效的风险。UCM轧机中间辊在正常轧制周期内,在轧制力和辊间循环接触应力的叠加下,其辊身表面产生接触疲劳硬化,辊身中部硬度可提升HSD 1~2,相应操作侧硬度与新辊相比变化不大,但传动侧由于轴向窜入受轧制力和循环接触应力的作用在距端部100 mm左右位置硬度会增加HSD 5~6,接触疲劳硬化明显。根据Hertz接触疲劳理论计算得出,在此工况下中间辊辊身表面最大剪切应力出现在轧辊表面以下0.3 mm左右(半径方向),通过设计直径方向0.6 mm的修磨量可有效去除疲劳硬化层,使辊身表面硬度恢复至新辊硬度值,随后继续上机使用可有效降低轧辊失效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针对燕山大学设计研发的一种新型十二辊冷轧板带轧机,利用MSC.MARC软件对这种新型十二辊轧机的刚度进行有限元分析。绘制轧制力一变形曲线,计算轧机整体刚度,并对轧机的整体变形进行了细分,分析了各部分变形对工作辊辊缝的影响,为板形和板厚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武钢轧板厂开坯轧机工作辊辊身长度为2800mm,辊径为1160mm,(报废辊径为1070mm),轧辊材质为60CRMNMO铸钢,轧制压力为1500~2000t,轧制温度为1000~1200℃,为往返多道次轧制。多年生产实践中发现此开坯轧辊存在这样一些问题:1.轧辊高温硬度低,磨损大;2.轧辊  相似文献   

13.
轧钢生产新技术讲座(Ⅱ)──板带部分(6)为了对板带钢的板形、凸度、边部减薄等进行控制,提高板带产品的质量,人们不断地改进轧机结构,赋予轧机新的控制功能,因而新型轧机不断出现。近年,日本日立公司推出的新式高性能四辊板带轧机HCX轧机、多辊轧机KZR轧机充分反映了这种趋势。1HCX轧机1.1PC轧机[1]和HCW[2]轧机PC轧机是一种具有优良板形控制能力的轧机,PC源自英文PairCross,译为对辊交叉,即上支撑辊和上工作辊为一组,轴线平行;下支撑辊和下工作辊为一组,轴线平行;上、下两组轧辊互…  相似文献   

14.
袁凯  赵志毅  李显龙  刘谨  吴潮荣 《轧钢》2018,35(3):52-56
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二十辊轧机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辊径配置及不同轧制力工况对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辊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中间辊辊径差不小于2mm时,第1中间辊和第2中间辊被挤出;第2中间辊辊径差不小于4mm时,辊系失稳散落;第2中间随动辊比驱动辊小,会使第1中间辊辊间距变小,并使第2中间驱动辊与B、C支撑辊接触点的应力变小。随着轧制力的增大,第1中间辊的辊间距增大,第2中间驱动辊与B、C支撑辊接触点处的应力也增大。  相似文献   

15.
在新建的轧机上或现有冷轧机及箔材轧机现代化改造中装上Reycan研究所的板型控制系统可以确保轧机成品率提高、每磅产的品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降低,而且生产力显著提高。现在通过亨特工程公司可使该技术推广到全世界。该套没备的中心部件是极敏惑的板型检测辊,该辊把测得的信号通过电子计算机去控制冷却液的喷射系统,以便平衡工作辊辊型,达到控制板材横向平整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附加弯矩、摩擦弯矩和附加水平力等方面对四辊轧机工作辊辊系的稳定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建立了影响辊系稳定性的力学模型,为确定辊系最佳偏移距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轧机微尺度可控辊系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笔者提出的轧机辊系微尺度行为可控理论框架下,经过对2200mm铝箔中轧机工作辊轴向力进行大量的在线测试,开发研制了2200mm铝箔中轧机微尺度可控辊系。该辊系具有工作辊和支承辊平行度调节、工作辊轴承座和机架窗口间安装间隙的控制、工作辊辊系空间自位、轴向力可视检测及热补偿等性能。在800-1550m/min不同轧制速度下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微量调整工作辊相对支承辊的交叉角可以改变作用于工作辊的轴向力大小,甚至改变其作用方向,将轴向力控制在轴承寿命允许限度之内;显著增加工作辊轴承座固有频率以改善其振动特性,证实了微尺度可控辊系理论框架的正确性,为根治长期困扰2200mm铝箔中轧机工作辊止推轴承(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短寿烧损和轧机被迫降速运行的病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VC轧机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一套针对VC轧机的板形控制数学模型,并以板形为优化目标函数,提出一套新的辊型曲线设计方法,设计出合适的工作辊与支承辊辊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高了轧机的板形控制效果,改善了板形质量,降低了双边浪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最近,对板带材产品的精度和几何形状的要求提高,促使采用新的方法和装置来调节热,冷轧板带材的断面和板形。轧制板带材的变形一般表现为波浪形,翘曲及镰刀弯。矫正板形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强制弯曲工作辊或支承辊的方法,改变板宽方向的压下量。对于四辊轧机广泛应用三种液压弯辊系统;反向弯曲工作辊的PP系统(图1a);附加弯曲工作辊的OP系统(图1Б);反向弯曲支撑辊的OO系统(图1B)。采用PP系统(图1a)时,作用在工作辊辊至颈上的力Q使工作辊辊身产生的弯曲与轧制力P使工作辊辊身产生的弯曲方向相反;采用OP系统(图1Б)时,附加力Q产生  相似文献   

20.
达涅利·韦恩联合公司研制了一种能轧制各种宽度及板形的 6机架冷轧机。这种轧机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采用该轧机可更好地控制辊缝的几何形状 ,使带材平直度达到要求 ,提高改变轧制规程的可操作性。新型冷连轧机带有工作辊正负弯辊、中间辊正负弯辊、工作辊换辊和中间辊交叉的传动装置 ,能充分自由选择各种组合 ,可根据需要生产出U形、W形和M形等各种板形。这使 6机架冷连轧机具有高度灵活性 ,既可用于冷轧 (生产薄规格高强度钢 ) ,又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薄规格热轧带。新型冷连轧机在轧制过程中能够采用中间辊交叉驱动 ,改变工作辊与支撑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