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空 《互联网周刊》2018,(19):60-61
人工智能,这是一个让人听了热血沸腾的名词;人类社会商业效率的演进,已到了一个持续被创新颠覆和优化的时代!剖析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在商业场景各个节点中已多露端倪;在个体消费市场,人脸识别、智慧门店、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新兴事物将已越来越接近大众生活;在工业制造领域,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物联科技也已逐步深入渗透。换个角度看AI,在企业服务市场,人工智能也将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军事专家系统与黑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工智能(AI)研究与应用的深入和推广,各先进国家越来越重视AI在军事中的应用。普遍认为,一旦在军事中应用AI技术获得成功,那么相应的军事力量就可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专家系统(ES)是人工智能应用最为成功的分支,而且人工智能其它分支(如机器视觉、语音识别、规划等)的核心也涉及专家系统理论和技术。因此,专家系统在军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讨论军事专家系统的若干技术性问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视频分析系统的智慧安防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了AI视频分析系统的架构及前端摄像机在综合交通枢纽场景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AI视频分析中的运动目标AI识别、AI自动跟踪及移动侦测、双目、多球机联动跟踪以及视频摘要和检索等技术,以期提高综合交通客运枢纽智慧安防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王强  苏乐  谢智刚 《智能安全》2023,2(1):46-52
作为人工智能开发环节中的基础工具,人工智能框架承担着AI技术生态中操作系统的角色,是AI学术创新与产业商业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其重要性的不断突显,人工智能框架已经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焦点之一,引起了学术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人工智能框架的概念内涵、价值意义入手,梳理人工智能框架演进历程,总结当前人工智能框架技术体系,最后研判得出人工智能框架技术发展的“四泛”趋势,即泛开发、泛设备、泛场景、泛工程。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时代各项技术不断革新,落地场景不断丰富.其中语音转写、机器写作、AI主播和短视频智能生产融合了语言科技的多项技术,如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言生成、语义理解、机器翻译等,其相关产品和应用进入新闻生产中采编、写稿、播报等各个环节,使新闻生产模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入发展,加强供需对接、加速场景化应用,是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抓手.在"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年度总结会"上,佳都科技副总裁、董秘徐炜以"场景落地,构筑生态"为核心,分享了AI助推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7.
高俊  邹金萍 《信息与电脑》2022,(23):179-181
智能识别技术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应用于社会中不同的行业,并发挥了明显优势和作用。文章基于计算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识别技术,从语音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智能卡识别技术以及智能卡识别技术等方面分类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并就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孙昊 《信息与电脑》2022,(5):153-155
随着媒介智慧化变革的进程,AI技术也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它几乎能够参与媒体工作的全部流程,为媒体信息生产与传播的数字化、高效化、精准化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与媒介融合发展的现状、应用场景等方面做了梳理和论述,并对于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信息安全和社会伦理问题提出思考和举措,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人工智能(AI)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赋能网络安全的同时,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本文在介绍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网络安全关键场景的基础上,分析人工智能因潜在技术滥用、新技术应用等带来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建议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对于智能化的发展需求越来越高,有效利用AI技术强化网络智能识别、学习、经验总结,将有助于网络运行的总体安全性.分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策略,通过分析CBR案例推理和强化学习的运行机制,明确了AI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开发方向,以便为其具体的应用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在仪表读数识别领域,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也逐步得到了应用。目前,市面上有基于NB技术对回传图片进行识别的水表读头,但依赖运营商NB网络覆盖和信号质量,只有大城市和县城主要城区才覆盖得较好,在市郊和乡镇农村地区很少有网络覆盖。基于STM32WLE5芯片设计了一套低成本终端采集仪表盘面照片,通过LoRa技术回传图片信息到用户服务平台进行AI识别读数的系统,可以解决NB网络覆盖不到地区的场景应用问题,在市场上具有互补,甚至替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LoRa图传稳定可靠,满足图像识别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场景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传统的手工特征无法充分描述场景图像的信息导致效果不理想,而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的特征能够包含丰富的场景语义和结构信息,因此就常见的体系结构而言,本文选取AlexNet网络模型进行场景识别的研究,分别从网络模型的深度、宽度、多尺度化提取以及多层融合考虑进行改进,改进后在两个数据集上的识别率分别可达92.0%和94.5%,通过对比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王晓军 《信息与电脑》2022,(14):118-120
采用住宅安防系统是构建安全、舒适居住环境的重要策略。近年来,随着住宅智能安防系统需求的增多,以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相关技术的深入应用,开发基于AI识别和物联网的住宅安防系统已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笔者首先分析了住宅安防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关键技术,其次分析了基于AI识别和物联网的住宅安防系统的设计思路,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软件》2019,(2):67-69
随着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各种人工智能相关的行业也以大爆炸的趋势迅猛兴起,随着人工智能行业的迅猛兴起,也导致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希望能够以人工智能来取代人工工作。本文提出一种改进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增加一层循环隐含层,并应用在语义情感识别领域,经验证,在识别准确度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技术因其强大的学习和泛化能力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真实场景中.然而,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仍然面临着三大挑战:第一,现有的AI技术使用门槛高,依赖于AI从业者选择合适模型、设计合理参数、编写程序,因此很难被广泛应用到非计算机领域;第二,现有的AI算法训练效率低,造成了大量计算资源的浪费,甚至延误决策时机;第三,现有的A...  相似文献   

16.
Agent起源于人工智能(AI),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工智能技术与分布式计算技术相结合,出现了分布式人工智能(DAI)这个研究方向。作为分布式人工智能的构成因素,Agent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到,由于它突破了长期以来AI研究进展不大的局面,因此倍受关注,多年来,Agent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了更加广泛地发展,特别是Internet和WWW的发展,为Agent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7.
日前,百度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发布,未来双方将在互联网服务和内容生态、人工智能(AI)平台和技术等方面深入合作,推动AI应用和全场景终端产业迅速升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热闹,国内语音行业也可谓是百花齐放,尤其是最近几年,人工智能AI技术以及智能家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本项目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嵌入式技术和非特定语音识别芯片SYN7318有机的结合,设计开发了一中能够通过语音来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启和关闭、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以及网络天气播报的智能家居语音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细分场景视觉算法需求的不断挖掘,边缘计算设备作为细分场景AI应用落地的最佳载体,也逐步展现出高速成长的趋势。而不同品牌的AI芯片平台都有独立的开发架构,算法厂商的移植工作不能普遍适用于不同品牌的算力芯片,这就大大限制了算法厂商对边缘算力的选型,造成资源的浪费。本方案基于英码科技AIoT中台,结合跨品牌的涵盖高中低算力的软硬一体边缘计算设备,通过“N个硬件平台+1套管理中台+N种场景算法”的方式,在日益碎片化的边缘场景,为用户提供算法能力快速落地的全套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高新波  黎铭  李天瑞 《软件学报》2020,31(4):909-911
近年来,随着学术界与工业界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投入的关注越来越多,相关技术飞速发展,机器学习已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获得广泛应用,并产生了巨大价值.随着机器学习模型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问题难以被经典条件下的机器学习方法所解决.新兴的应用场景下,人们往往面临数据模式发生变化、数据特征发生变化、学习任务目标发生变化等动态场景;数据标记不完备或采样存在偏差等弱监督场景;以及设备存储空间较小、计算能力有限等资源受限场景,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