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善教     
《Planning》2018,(9)
<正>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释义】仁德的言辞不如仁德的声誉深入人心,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能获得民心。好的政令,百姓畏服;好的教育,百姓喜爱。好的政令能聚敛到百姓的财富,良好的教育能赢得民心的拥护。【作者简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相似文献   

2.
荣辱与德     
《Planning》2017,(9)
<正>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荀子·劝学》【释义】万物的产生都有起因,荣辱的降临必与其德行相关。肉腐烂后就会生蛆,鱼枯死后就会生蛀。懈怠散漫,忘乎所以,灾祸就要发生了。【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孟母三迁     
罗汉 《建造师》2002,(1):62-62
话说孟子的母亲,望子成材,见周围环境欠善,品流复杂,不利儿子进修,曾迁徒居所凡三次。后世入皆认为,孟母坚持搬迁至理想的环境,对孟子日后成为圣贤,影响至为重大。  相似文献   

4.
法治     
《Planning》2018,(3)
<正>"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管子·明法》【释义】统治者治理国家,自己的权威不必要建立在更多的基础之上,只要不政出多门,运用法律治理国家,就会像举手投足那样轻而易举。【作者简介】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管氏,字仲,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相似文献   

5.
求上得中     
《Planning》2018,(12)
<正>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孙子兵法》【释义】追求上等的,可以得到中等的;追求中等的,可以得到下等的;追求下等的,什么都得不到。【作者简介】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写作背景】《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1)
<正>外内倡和为忠——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二年》【释义】外,指人外在的容貌仪态,言行举止;内,指人的内心。内心所想与外在表现一致,表里如一,就是忠。【作者简介】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春秋末期鲁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  相似文献   

7.
闻过则喜     
《Planning》2015,(11)
<正>【闻过则喜】这则成语形容虚(xū)心接受意见,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很高兴。这则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和他的弟子们谈关于勇(yǒnɡ)于接受批评(pīpínɡ)的问题时,列举了历史上三个善(shàn)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即子路、禹(yǔ)和舜(shùn)。  相似文献   

8.
无私为忠     
《Planning》2019,(7)
<正>"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释义】凡可以有利于国家者,知道是应该做的,就一定尽心竭力去做,这就是"忠"。【作者简介】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都君(今山东省肥城市)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约与孔子同时。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左传》《国语》等。  相似文献   

9.
择善而从     
《Planning》2019,(6)
<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述而》【释义】几个人在一起,他人的言行必定有可效仿的。选择他人好的方面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写作背景】《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黄河善淤、善决、善徒的水文特性,塑造了黄泛平原古城普遍性的城-湖风景体系,以这类城-湖风景为研究对象,探讨古代水利设施干预水文过程,应对黄河洪涝灾害,进而重塑区域风景的历史经验。【方法】将方志信息挖掘与地理空间分析相结合,研究城-湖风景的形成背景、结构体系与营造方法。【结果】1)分析了城-湖风景的形成背景——即黄泛平原洪涝灾害的根源与特征。2)归纳了城-湖风景的结构体系特征:具有墙、堤、湖、塘、沟的构成要素;呈现外圆内方、城市盆地的空间格局;具备防阻蓄导、兼具产游的功能内涵。3)总结了城-湖风景的营造方法序列——(1)居高傍水,选址定城;(2)顺应水势,围墙筑堤;(3)湖塘渐成,沟渠疏导;(4)逐水而居,四围览胜;(5)湮城为湖,虚实相生。【结论】黄泛平原古城在洪涝灾害与人工水利干预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城-湖风景,其结构体系、营造方法对于当代城市风景的建设、城与水关系的健康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