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生态水位及水量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辽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生态水位及水量调控进行了初步研究,界定了地下水生态水位概念、分类及其特征,论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辽河平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研究区地下水生态水位的确定原则、依据及地下水生态调控量的计算方法,其中地下水生态调控量采用情景分析方法,通过设置两种情景,构建了两套地下水生态标准,计算出地下水生态调控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确定地下水的生态水位,并将其与实际地下水水位埋深进行比较,结合水文地质参数,可以计算出地下水生态调控量。  相似文献   

2.
对三江平原平原区地下水生态水位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分析地下水生态水位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地下水生态水位指标体系,阐述了地下水生态水位确定的主要原则,明确了三江平原地下水生态水位,针对地下水开采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恢复地下水生态水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三江平原平原区地下水生态水位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分析地下水生态水位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地下水生态水位指标体系,阐述了地下水生态水位确定的主要原则,明确了三江平原地下水生态水位,针对地下水开采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恢复地下水生态水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依据东平湖1954-2018年水位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58-2018年东平湖的水位变化特征,探讨了其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58-2018年东平湖水位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总体呈现中-低-高的变化特征;年际水位周期变化具有28a和40a的时间尺度特征。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入湖径流量变化是东平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气候因素也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1958年之前,东平湖与黄河自然联通,水位变化受黄河和大汶河来水影响较大; 1958年以后,东平湖与黄河水文系统被人为控制,水位变化主要受大汶河入湖径流量变化的影响; 1970年以后,气候变暖加剧,降水量增加影响了水位的变化; 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人为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5.
万永智  任中杰  邢亚 《江苏水利》2023,(5):10-12+16
介绍了阿湖水库的基本情况,采用不同频率最枯月平均值法、湖泊形态分析法、生物空间法3种方法计算确定了阿湖水库最低生态水位。根据最低生态水位保障目标,从明确责任主体、构建生态水位监控预警系统、加强监督考核、做好应急补水等方面提出了生态水位保障措施,研究旨在维护阿湖水库水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民黄河》2015,(11):66-69
在地下水生态水位的确定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地下水生态水位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基于地下水生态水位计算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给出了计算地下水生态水位风险的蒙特卡罗方法。对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给出了潜水蒸发强度E、潜水埋深Δ服从不同分布时,地下水生态水位的风险率和频率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生态水位受参数E、Δ空间分布变化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崔冬梅  朱翃宇 《水资源保护》2016,32(S1):137-140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环境压力控制模型,综合分析2008—2014年江苏水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情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江苏水生态足迹先升后降,受淡水资源生态足迹影响较大,水产品生态足迹逐年上升,水污染生态足迹逐年下降,水生态承载力年际波动,水生态赤字和压力较大;万元GDP水生态足迹逐年下降,水资源利用率逐年提高,科学技术进步对水生态足迹的正效应逐步超过社会经济发展的负效应,水生态系统发展向可持续状态靠拢。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新疆叶尔羌河某流域不同生态保证率下的地下水生态水位进行了确定,并针对不同保证率进行了区域地下水开采调控措施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各生态保证率(40%、60%、80%、90%)下适宜生态地下水埋深在3.12-6.95m之间;在丰水期应尽量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枯水期在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的同时,需进行地下水生态回灌以保证区域地下水位处于适宜的生态水位。研究成果对于区域地下水生态保护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白洋淀水位调控是恢复淀区水面面积、保护白洋淀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主要手段。通过分析白洋淀历史水位变化规律,综合考虑白洋淀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功能定位,提出白洋淀生态水位过程调控目标,核算不同来水情景不同水位调控目标下的生态需水量,提出未来不同情景的外调水补水量建议,为白洋淀生态补水过程决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东平湖老湖区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东平湖既是防御黄河下游大洪水的重要分滞洪区,又是南水北调东线最末一级调度湖泊,具有防洪、调水、航运、旅游、养殖、引水灌溉等多项功能,其中老湖区是其发挥各项功能的基础。基于东平湖的功能,分别计算其本底需水量、蒸散发需水量、渗漏需水量、水生生物栖息地需水量、景观娱乐需水量、稀释净化需水量、航运需水量,并综合考虑湖泊内生态和环境影响因子,建立生态环境需水量优化计算模型,对东平湖老湖区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东平湖老湖区的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75亿m3,对应的适宜水位为41.20 m。  相似文献   

11.
1 水资源现状分析1 1 供需矛盾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由于社会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可利用的水资源又有一定限度,突出的供需矛盾使水资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年来,由于全球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增长速度惊人,用水的浪费、水资源的污染及地下水严重超采,使水资源日益短缺,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根据联合国预测,水将成为本世纪最有争议的城市问题。全世界将有10亿多人得不到清洁的饮用水,17亿人缺乏起码的公共卫生用水。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将是全球水资源的主要表现之一。1 2 …  相似文献   

12.
虚拟水与水安全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虚拟水是水资源领域的新概念,近年来,在与水相关的国际会议上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初步探讨了虚拟水和虚拟水贸易,认为虚拟水作为非真实意义上的水,是通过商品交易或服务来实现的,虚拟水贸易主要表现在粮食贸易上,虚拟水与水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密切关系.虚拟水的提出,改变了原有的一些思维方式,拓宽了水资源研究的领域,树立了水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最终提供了一条解决干旱地区缺水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浅析水资源水权与水利工程供水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文虎 《中国水利》2001,(2):33-34,32
水资源水权与水利工程供水权实质是水权的两个方面。水资源水权是国家的政治权力;水利工程供水权是所有者的财产权力。水资源水权的实质就是全面收取水费,水利工程供水水权就是水费变水价。两种水权承担的义务分别是治理弃水(洪水等)、防治退水(废污水等)。要确保防洪安全,水环境洁净,加强水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并就水务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非市政给水用作消防水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节水的角度 ,对天然水源、工业废水回用水、建筑中水用作消防水源时的水质要求 ,以及设计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对规范中有关条文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的水改革、水市场和水权交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澳大利亚从1994年推行水改革框架以来,各州都制定了相应的水改革措施,逐步推行水权交易、全成本回收定价、灌区管理企业化等多项制度的改革,为保证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各州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条文也进行了必要的修改,通过水改革,水的利用效率提高,推进了水资源向高价值转移以及投资主体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世界范围内的水危机迫使人类重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现代水资源管理强调水资源的需求管理,水资源管理由供给型转向需求型,由工程管理转向资源管理,同单项工程技术手段转向综合管理手段,水资源需求管理的核心是通过提高效率促进节水,达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在水资源需求管理中,水权交易是重新分配稀缺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资产与现代水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浩  甘泓  武博庆 《中国水利》2002,(10):151-153
水资源是国家所有资源资产,在现代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其作为资源资产的属性目前尚未被人们所认识,也还有许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水资源资产的属性,特点,以及在现代水利中的作用与地位提出了初步观点和相应的建议,以期在水利现代化发展中引起对水资源资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青 《中国水利》2002,(10):72-73
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管理是处在两个不同的决策层次,有不同的内涵,但基本单元和运行机制的动力是共同的,两种管理的思想境界都需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供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联合调度,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后供水区内多种水源联合运用的局面,提出了优先利用引江水,合理配置地表水,充分回用中水,逐步改善生态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强化全民节约用水的调配思路和措施建议,并对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的水资源联合调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