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3):20-21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活动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现代互动教育理论,提出"参与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体现出教育者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的参与共同体的关系,其实质是一种教育者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的参与互动行为过程。强调教育过程的整体性、主体双方的合作性以及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参与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113-114
民族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国内一些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者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就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和谐思想的却寥寥无几,大多的研究者都着眼点在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或是马克思民族平等思想,就民族和谐思想这一题,多为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或是笼统的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和谐思想的一概而论,并没有究其原本,对其探寻的深度和力度也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2)
<正>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揭示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又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当代国际关系、人类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继承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国与国之间赓续和平发展的核心原则和目标要求,倡导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秉承相互尊重、对话协商的价值理念和坚定立场。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4)
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我国作为特色大国的外交目标。这一理念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弄清这一理念的理论来源,对我们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及方针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4)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顺应世界发展的中国新方案,它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大同",成长在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发展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为解决世界共性问题做出的贡献,在坚持共同价值观上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重构新的国际秩序观上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和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人类共有价值的辩证统一,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人类探索21世纪世界治理方案,实现共生、共担、共建、共享的伟大实践智慧,是人类逐渐实现从"虚幻共同体"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历史跨越的战略策略。"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理论上克服了资本主义"修昔底德陷阱",在战略上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在实践上为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创造了现实条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正确处理自觉坚持与自我发展的关系、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5)
<正>为深入研究民族走廊发展中多元文化的互鉴共生和共存共荣,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过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的理论视野和认知思维。凯里学院"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与河西学院于2018年7月25-28日,在甘肃张掖举办以"民族走廊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与共生"为主题的"第九届原生态文化高峰论坛"。来自云南、贵族、四川、甘肃、西藏、陕西、广西、广东、福建、北京、河北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20余所学校近70名学者进行了交流与探讨。这次论坛热情、细致、温暖、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6)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国际格局和国内形势对构建国际新秩序所作出的理论创新,"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引领经济全球化、促进全球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实践创新,它们分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一带一路"建设的价值归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它也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路径,二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1,(1)
生态系统不仅有自然和环境属性,更有着民族和文化属性,因此产生了民族生态文化。民族生态文化是各民族对所处生态系统的认识、利用和治理的相关文化,这一文化蕴含着各民族对生态环境的观念和信仰,也包括各民族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知识、技术和制度。在当今全球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民族生态文化认同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特别是在自然资源治理、适应气候变化、灾害风险治理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民族生态文化认同可以为民族地区的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做出贡献。同时,通过对不同民族生态文化之间相互交流、交融和认同,强调不同民族在相同或相似生态系统内的共存和共生关系,发掘在不同民族生态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共同民族生态观,可以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文化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
<正>民族理论是我国教育理论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民族理论的学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和前提。由孟立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民族教育理论概论》分为五大章节,将新中国民族教育理论分为创立期、完善期、发展期、创新期和深化期,分别对每个阶段影响实践的社会条件和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