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WEB的教学系统正在流行,但多数局限于学生孤独地浏览网上教材,缺乏依靠网络而形成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和经验分享,因而无法吸引学生上网学习,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文章提出了基于WEB平台的“知识分布式合作学习”的概念,它通过网络建立合作工作环境(CSCW),形成虚拟的合作学习群体,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经验共享、信息交、讨论问题。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机车车辆虚拟样机的发展现状,针对机车车辆虚拟样机系统协同设计的需求,提出了机车车辆虚拟样机调度平台,基于研究现状对该平台进行了功能的完善.按照协同的观点规范了机车车辆虚拟样机各部分的任务,并采用数据管理、子系统调控、文件管理、工作流管理、系统安全等技术,研究了基于产品数据管理的机车车辆虚拟样机调度平台的关键技术,开发了分布式网络工作环境下协同的机车车辆虚拟样机调度平台.通过初步试运行,表明该平台能有效地支持分布式网络工作环境下机车车辆虚拟样机的协同开发.  相似文献   

3.
在以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共享理论和过程分析前提下,以东方标准的TalentDigger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共享实践为实例,使用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影响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有知识共享主体的态度、社区成员间的信任度、知识本身特点以及社区文化氛围,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增强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4.
e-Science 和 Web2.0 的发展,促进了科研信息的开放和共享。科研人员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日渐加深,对知识服务、社会化信息的感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形成了一张无形的社会网络,即学术社会网络。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研究学术社会网络,一方面可以从宏观上通过对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当前的科研合作状况,提供科研管理的科学支持,另一方面可从微观的个人影响力、关系预测等多个侧面进行分析,深化信息服务。本文将重点介绍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在当前科研信息化的应用实例,包括针对学术社会网络开展的实证研究工作,基于学术社会网络的合作者推荐技术,以及面向科研用户的支持知识共享和学术交流的学术社交平台。  相似文献   

5.
虚拟计算环境的提出是为了克服互联网资源的"成长性、自治性和多样性"等自然特性与通过全局集中控制达到资源有效共享和综合利用的矛盾.基于虚拟计算环境的体系结构和核心概念,部署了一个真正开放性、分布式的大规模网络环境,在其上设计与实现了一个三层实验床平台系统,包括资源组织、监测、调度、安全等子系统.在平台上进行了网络信息获取实验,验证了该平台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实现角度给了虚拟计算环境一个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航空制造业虚拟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控制有赖于联盟企业的信息协作。虚拟企业协作平台使航空制造业生产网络内部不同企业主体之间的知识与技术的传递与转移机制与路径得以实现。本文设计的CSSCM平台提供的企业服务和项目服务,主要功能有保障全局信息与共享信息的传递与转移,内部信息的控制和维护,同时其协同管理的功能能将分布式协同项目管理与协作支持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有力地保障航空制造业虚拟企业间信息的处理与传递。  相似文献   

7.
针对江苏省内的对于衣、食、住、行类信息的发布、整理、归类、检索等功能要求,提出了使用PHP服务器、MySQL数据库开发工具以及MVC的开发模式、Zend+CI的开发框架等最新技术,设计出基于开源代码"小黄鸡"的二次开发的网络互动社区平台。实验结果:本网络互动社区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发布、整理、归类、检索等功能,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微信、网站发布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互动和共享。结论:本网络互动社区平台可以方便大众人群使用并可以实现信息的互动和共享。  相似文献   

8.
该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学科信息门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学科信息网站、知识网格节点和虚拟知识网格服务社区三级结构模型,建立自动实现学科知识获取、检索和共享的运作机制,设计了基于知识网格的学科门户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9.
2003年,我校与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现为知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合作,以学校原有硬件环境为基础,充分利用ICT作为学习工具、思维工具和协作交流工具的特性,设计开发系统平台,使学生、教师和家长构成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虚拟学习社区",并借此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以此为目的申报的课题<基于学习策略的虚拟学习社区研究>,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DCA030092).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知识共享的协同系统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网络协同系统理论框架和CSCW环境下知识共享特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信息的语义与内涵以及信息共享和信息理解的层次结构,提出了基于知识共享的、具有内容理解的网络协同系统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