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给多梳栉经编机成圈机件运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成圈工艺过程、成圈机件的运动,以及实现机构的结构。认为针床往复摆动时间比、凸轮的动力学优化和相位角优选是决定多梳栉经编机复合针运动和影响整机运转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针床往复摆动的时间比确定槽针针尖运动轨迹形状,凸轮跃度运动曲线连续避免了机器运转过程中的冲击,较小的相位角使槽针和针芯运动的加速度极值较小。  相似文献   

2.
进口双针床经编机成圈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RD6DPLM/ 12 - 3型双针床经编机的成圈运动曲线及成圈机构分别与DG5 0 6DPLM型和RD6DPLM/ 12型经编机进行了比较 ,认为RD6DPLM/ 12 - 3型经编机与DG5 0 6DPLM型经编机相比 ,其机构设计合理 ,可更好地满足工艺要求 ,且提高了车速、增强了机器的使用寿命。RD6DPLM/ 12 - 3型经编机与RD6DPLM/ 12型经编机相比 ,编织适应性较强 ,其脱圈针槽板隔距可调至 2 .0mm以下  相似文献   

3.
采用UG软件建立高速经编机传动及成圈机构的CAD模型,通过UG/Motion模块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并分别分析了槽针、针芯、梳栉这3个主要成圈部件的相对运动关系,得出了能够正确实现成圈运动的配合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梳栉最佳横移时间以及成圈机构的运动特性对经编机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上,由两个针床轮流成圈形成织物。两个针床上的舌针可以是相对配置也可以是相间配置,通常用来编织双面经编织物。但是目前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大量应用于编织绒类织物,两个针床上  相似文献   

5.
方园  夏凡甜  居婷婷 《纺织学报》2012,33(12):127-133
 为了解决高速经编机槽针六连杆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减少运动冲击,提高经编机高速运动的平稳性,采用多变量柔性机构运动弹性动力学分析(KED)方法,对槽针六连杆机构进行了弹性动力学分析。基于UG建模技术,对槽针六连杆机构进行了建模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槽针在高速运动时的柔性变化;并运用UG模拟了槽针在不同运动条件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变化状况,实现了对槽针六连杆机构的计算机运动仿真;该方法验证了成圈机件KED分析方法的正确性,为槽针六连杆机构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电脑横机成圈工艺参数的基础上,基于UG NX软件对成圈机件进行建模及动力学仿真,在三角水平运行速度为0.8 m/s的条件下,对挺针片的位移、Y向速度和Y向加速度的变化曲线及挺针片工作踵与三角瞬态运动所受合力的变化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模仿真与实际运动情况基本一致,符合实际运动规律,可以验证所建模型及仿真结果的正确性;UG运动仿真直观、准确地反映成圈机件在成圈过程中的运动规律,为进一步成圈机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产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可分为高速型和低速型两种类型,分别从成圈机件配置、梳栉和脱圈板的配合及成圈过程3方面对它们进行介绍。同时从垫纱、链块排列、针背横移3方面阐述这两种机型编织时各自的工艺特点,并列举出常用的工艺。最后对不同机型生产毛绒产品的用途进行归类,指出高速型双针床经编机由于脱圈板之间的距离比较大,适合生产中长型毛绒产品;低速型双针床经编机主要用于生产短毛绒产品,对纱线质量要求低,原料适用性广。  相似文献   

8.
尹季盛 《针织工业》2017,(12):18-23
介绍第18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经编机和整经机的参展情况及技术特征。指出:推出了新型的双针床槽针拉舍尔经编机;特里科经编机的机号有了新突破;国产多梳贾卡拉舍尔经编机在机器门幅和梳栉数量上仍然保持着领先地位,在编织速度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新结构的使用以及电子技术的普遍应用提升了国产经编机的竞争力;国产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含贾卡提花)不仅种类多而且整体水平较高;国产单针床弹性、网眼拉舍尔经编机展示了相当高的水平;用碳纤维增强材料制作的成圈针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5214/1型经编机由铸腊针改成单插针进行了深入的探论。文章并对主要成圈机件的基础件针床,以及编织工艺,机器状态,成圈曲线时间等有关方面作了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进行上述改造的必要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将多梳经编机成圈运动分解为针床摆动、槽针上下运动、针芯运动、沉降片的运动和脱圈针的运动,并分析了每种机件的运动要求。对HRSJ43/1型经编机重点研究为实现针床摆动、槽针上下运动和针芯运动要求,选用更优的机构结构类型。对选用的机构结构进行尺度优化,对关键零件进行结构优化,使整机转速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双针床经编机高速编织的要求,对经编机的传动机构进行了改进研究,包括采用曲轴连杆机构代替传统的共轭凸轮机构或偏心连杆机构,加入风冷式润滑冷却系统,对针床及脱圈板采用镂空设计。结果表明:曲轴连杆机构使经编机的速度稳定达到了1 000横列/min,提高了机器在高速运行时成圈机件的传动平稳性和运动配合精度;风冷式润滑冷却系统调节简单方便,很容易控制各油路油压的大小,并能有效地对曲轴和轴瓦进行冷却和润滑;对针床及脱圈板采用镂空设计,可以减小机件因环境温度变化带来的变形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徐云龙  夏风林 《纺织学报》2019,40(8):151-156
为解决双针床经编机栅状脱圈板的间距造成纱线波动问题和分析栅状脱圈板间距与需纱波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用KEYENCE VW-6000型动态分析三维显微系统追踪双针床经编机成圈过程中织针和导纱针的位移曲线,分析双针床经编机梳栉摆动过程中的导纱针与织针的相互位置配置,并计算双针床经编机成圈机构整体需纱量的波动量。通过建立前针床成圈过程中成圈机件的几何模型,推导出梳栉摆幅和脱圈板间距的函数关系,得出需纱波动量与栅状脱圈板间距之间的线性关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设计的具有双倍补偿能力的活动杆式张力杆,可有效减少编织过程中纱线波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方园  刘建邦  王国庆  伍仲 《纺织学报》2015,36(5):115-122
针对国内现有双路进线电脑袜机结构设计方法较传统,缺乏机构动力学分析和仿真研究,存在运动平稳性不高的问题,在对双路进线电脑袜机成圈机制和关键工艺点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织针和三角瞬时受力状况,采用Solid Works三维建模技术创建了双路进线袜机成圈机构的三维模型,进行了机构动力学研究。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技术,对主要成圈机件进行了运动模拟仿真,得到了织针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并根据仿真结果对成圈机件进行了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在成圈编织0.19 s(转速为300 r/min)时,加速度最大值为0.75×102m/s2,此值比优化设计前有明显减小,提高了双路进线电脑袜机的运动平稳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提升国产电脑丝袜机高速运转时的运动平稳性,基于丝袜机编织过程中织针和三角的受力关系,采用模拟设计软件Solid Works对丝袜机的成圈机构进行实体建模,运用ANSYSLS-DYNA软件对织针和三角进行运动仿真和弹性动力学分析,得到织针随时间变化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借助三次Bezier曲线对成圈机构三角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成圈机构中,织针与三角之间的最大冲击力降低8.9%,织针的运动平稳性得到明显提升,达到了优化设计的目的,提高了丝袜机整体编织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GE286型国产双针床短绒经编机的成圈运动以及编织性能做了较为详细地介绍和分析,并为企业如何选择机型提供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方园  夏凡甜 《纺织学报》2013,34(1):122-127
针对国产电脑横机与国外电脑横机相比技术差距较为明显,缺乏系统地理论分析等问题,对电脑横机成圈机件进行建模研究,以提升电脑横机的整机性能。基于UG NX/Motion建立了成圈机件的瞬态力学模型,分析了三角对导针片垂直方向上冲击力的变化;结合UG NX分析软件对成圈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分析成圈过程中导针片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的变化情况,从而提高了织针的运动稳定性。并通过实验研究分析成圈过程中导针片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变化,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与实际运动情况相一致,验证了成圈机件的瞬态动力学分析的正确性,为电脑横机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外的经编机分为特里科特经编机和拉赛尔经编机两类机型。这两种经编机又可再分为单针床和双针床经编机。 (一)单针床特里科特经编机在机械结构技术上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特别是在织针形式方面。目前的经编机除应用钩针外,也在陆续采用槽针。槽针由于其编织运动动程较短而可达到高速运转,因而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特别是噪声较低而显示出它的优点。预期今后除了花压板单针床经编机仍使用钩针外,在一般的单针床特里科特经编机上,迄今沿用的钩针最终将为槽针所取代。  相似文献   

18.
Z304槽针经编机是在Z303钩针经编机的实践总结中加以提高设计而成,已于今年10月作了鉴定。 Z301型到Z303型经编机都采用钩针,这种针的缺点是在一个成圈周期内针床必须有二次上升和停顿时间,就会使针在运动中产生较大的加速度和减速度,从而使针在运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产双针筒电脑袜机机械设计的不完善,缺乏对关键机构的理论分析,着重对双针筒电脑袜机成圈机件进行动力学分析。利用SolidWorks功能强大的三维机械结构设计、产品造型和设计优化功能,创建了成圈机件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成圈机件实体模型导入ANSYS/LS-DYNA系统,实现了导针片、织针与三角的计算机运动仿真,研究了成圈机件接触碰撞时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及受力情况,进行了织针与三角的设计优化;并通过高速摄影和图像的数据处理,验证ANSYS/LS-DYNA研究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织针最大加速度为6.7×107 m/s2,印证了双针筒电脑袜机高速运动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双针床超大隔距经编间隔织物的特点,对超大隔距双针床经编机的成圈机构、送经机构和牵拉机构等主要机构的结构与工作要求进行分析,特别是对间隔梳的摆动动程进行探讨。设计一种隔距为100 mm的超大隔距经编间隔织物,详细介绍原料选择、组织结构设计等编织工艺和水洗、压延等后整理工艺。超大隔距经编间隔织物耐候性强、使用寿命长、尺寸稳定性好、抗拉强度高、充气后应力分布均匀,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