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长钢8号高炉炉体系统的工艺配置特点,为国内同类型高炉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院设计的上海梅山冶金公司3号高炉炉体的结构形式及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4.
阮根基  张杰 《山西冶金》2002,(1):17-18,44
太钢4号高炉扩容改造中,针对上一代炉役中冷却系统对高炉生产所造成的被动局面,吸取经验,从其设计、制造、安装、控制等方面进行改进,实现高炉稳产长寿。  相似文献   

5.
宝钢1号高炉第三代炉体工艺设计主要采用了薄壁高炉,设计内型即为操作内型;炉缸内衬配置热压小块炭砖,炉缸象脚侵蚀区设铜冷却壁,炉腹下部采用三段铜冷却板过渡,炉腹至炉身下部设容易挂渣的镶砖铜冷却壁,冷却采用高压净环水与纯水密闭循环系统相结合,水系统分段串联。  相似文献   

6.
刘光明  全强  林杨 《炼铁》2003,22(3):25-27
1 概述 新钢1050m~3高炉于2002年6月开始新建,投资约3.5亿元,预计2003年6月投产。设计本着技术、装备先进、实用的原则,在吸取同级别高炉成功的设计经验基础上,采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如高炉长寿技术、炉体板壁结合冷却结构、炉底炉缸陶瓷杯  相似文献   

7.
鞍钢新1#高炉炉体结构浅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兴智 《包钢科技》2004,30(4):14-17
高炉炉体结构包括本体内衬耐火材料、砌筑方式、炉衬冷却方式.合理的炉体结构形式是高炉长寿的前提,文章着重介绍鞍钢新1#高炉(3 200m3)炉体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介绍梅山1号高炉炉体破损情况,着重讨论了身板壁结构形式,钒钛矿护炉和形成炉缸碳砖环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柳钢8号高炉炉体冷却结构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保证了高炉的高产、优质、低耗、长寿。介绍了柳钢8号高炉炉体冷却结构设计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11.
宝钢1号高炉于1997年5月25日开炉,经过充分准备和精心操作,设备运行良好,炉况稳定顺行,开炉后15天日产达到8116t,利用系数达2.01t(m^3.d)。在开炉的第一个月内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创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李清斌 《炼铁》2001,20(6):12-15
对武钢1号高炉大修扩容改造中采用的新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上料系统,软上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热风炉系统,环保型INBA系统等投产后的生产情况及运行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3.
孙红军 《炼铁》2001,20(3):24-26
杭钢2号高炉通过改善原燃料质量、采用无料钟炉顶、实行高顶压操作以及富氧大喷吹等技术措施,高炉利用系数得到大幅度提高,目前已稳定在3.2-3.4,入炉焦比达到390-398kg/t。  相似文献   

14.
新钢7号高炉原地大修改造设计在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钢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高炉炉体结构及采用先进、成熟的适用技术,以求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朱志文  巫学余 《宝钢技术》1998,(6):45-46,63
简要介绍了1号高炉大修循环水设计的技术改进与采用的几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钢5号高炉大修设计采用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强 《炼铁》2001,20(1):22-24
本钢5号高炉大修衬时将炉容由2000m^3扩大到2600m^3.这次大修采用了PW无料钟炉顶、钢冷却壁和INBA炉渣处理等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修开炉方案的合理改进,并成功实施,武钢2号高炉取得武钢中大修开炉的巨大进步。叙述2004年9月武钢2号高炉开炉的准备、装料、工艺参数的调节,分析了成功开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鞍钢新1号高炉出铁场采用了两个矩形出铁场形式,在设计上出铁场具有平坦、铁口夹角大、设施布置紧凑、炉前集中控制等特点.沟衬选择了与以往不同的耐火材料和不同的砌筑方式,强度高、抗冲刷与侵蚀、不粘渣铁、通铁量高,满足了高炉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宝钢2号高炉投产以来,通过对喷煤设备的完善和改造,解决了煤粉喷入难,风口结焦,流化板烧坏,风口磨损等难题,使高炉煤比逐步提高,接近设备的最大设计能力120kg/t水平。同时,介绍了高炉喷吹煤粉中防火防爆的管理规定,喷煤后的高炉操作调整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打算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2号高炉风口破损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2号高炉在喷煤条件下风口大量破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