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正丁酰氯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万茂 《甘肃化工》2006,20(1):28-29,48
研究了以正丁酸为原料,通过对不同的氯化试荆的比较,发现选用氯化亚砜作为制备正丁酰氯的氯化试剂,其工艺简单易行;当正丁酸和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1.00:1.30~1.50时,产物的收率大于或等于85.00%,产品纯度高于或等于99.00%。  相似文献   

2.
正丁醛氧化制备正丁酸工艺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反应温度50-60℃,氧醛摩尔比0.75-0.875,催化剂与正丁醛的质量比0.1%-0.2%,反应时间为3h左右的优化的工艺条件下进行了正丁醛氧化制正丁酸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正丁醛的转化率在99.5%以上;正丁酸的选择性超过了95.0%。  相似文献   

3.
从川楝(MeliatosendanSieb.etZucc.)果实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各项波谱鉴定确定了其中4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川楝素(1)、正三十烷酸(2)、正三十二烷醇(3)、正十六烷酸(4),其中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室内生测表明:正三十二烷醇具有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烷烃高温下爆炸极限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超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化工进展》2002,21(7):496-498
用约20L的爆炸容器,在25-100℃测定了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的爆炸下限(LEL)和爆炸上限(UEL)值。LEL值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平均相关系数为0.9893;UEL值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大,平均相关系数为0.9948。用本法在常温下所测数据与文献值相同。  相似文献   

5.
用Bunte Salts法合成正丁醛二正丁硫醇缩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丁醛、硫代硫酸钠和溴代正丁烷为原料,用BunteSalts法合成正丁醛二正丁硫醇缩醛。较好的反应条件是:按本文实验量加入催化剂浓盐酸1.5mL,回流反应时间为9h。在该条件下反应产率达82.6%,用IR、1HNMR证实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6.
耐寒性增塑剂己二酸正辛正癸酯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条件试验法,以己二酸、正辛醇与正癸醇混合物为原料,直接酯化合成己二酸正辛正癸酯,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该方法合成己二酸正辛正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210℃,反应时间45min,正辛醇与正癸醇混合物与己二酸的质量比为3.88,催化剂用量1.2g(己二酸用量20.2g),己二酸正辛正癸酯的收率达到95.5%。催化剂不经处理可循环使用多次。该催化剂具有价廉易得、催化活性好、不腐蚀设备、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杂多酸催化合成肉桂酸正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富捐  孙明亮 《河北化工》2006,29(4):24-24,26
以钨硅杂多酸为催化剂,通过肉桂酸和正丁醇反应合成肉桂酸正丁酯.实验证明,钨硅杂多酸是合成肉桂酸正丁酯的良好催化剂,在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2.0,催化剂用量1.0g/0.05mol肉桂酸,带水剂苯8ml,反应时间为110min条件下,肉桂酸正丁酯的酯化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8.
马洪伟  房明  由宏君 《辽宁化工》2003,32(5):199-200,206
简要介绍正丁烯合成仲丁醇的传统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利用分子筛催化正丁烯合成仲丁醇,重点考察了压力、温度、空速和水烯摩尔比对正丁烯水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子筛催化的条件下,反应温度170—180℃、压力8.0MPa、空速0.20h^-l,水/烯摩尔比8:1,正丁烯的单程转化率为35.52%,仲丁醇选择性大于99%。  相似文献   

9.
铌酸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轾和正丁醇在铌酸催化下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酸醇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品乙酸正丁酯收率的影响。当催化剂用量为1.2g每摩尔酸,乙酸和正丁醇的摩尔比为4:1,回流搅拌反应7.0h时,产品乙酸正丁酯的收率可达87.6%,选择性为100%。  相似文献   

10.
首次将聚氯乙烯- 三氯化铁催化剂应用于乳酸正丁酯的合成中,由乳酸和正丁醇反应生成乳酸正丁酯。当 0.1 m ol乳酸,0.4 m ol正丁醇和 1.0 g 催化剂回流加热 2.0 h,产品收率达 98.6% 。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相流模型对成品油管道进行数值模拟,以汽油和柴油作为顺序输送对象,分别就直角弯管向上、直角弯管向下两种工况时研究输送顺序、重力、管径、粘滞力对混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面:当直角弯管向上时前行柴油的混油量小于前行汽油的混油量,当油品运行到竖直管道时,前行柴油比前行汽油油品运行的缓慢,前行柴油混油的倾斜角度大于前行汽油混油的倾斜角度;当直角弯管向下时前行汽油的混油量小于前行柴油的混油量,前行汽油混油的倾斜角度大于前行柴油混油的倾斜角度。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直角弯管向上前行柴油时混油运行的最为缓慢。无论是前行汽油还是前行柴油管径越大混油量越小,当管径相等时前行柴油比前行汽油的混油长。该数值模拟与管道实际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110 dtex/36f抗菌POY纺丝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干燥温度、纺丝温度、冷却成形条件等对纺丝的影响。指出预结晶温度为160℃,干燥温度为145℃时,干燥效果较好。螺杆各区温度比常规纺丝时低10℃,纺丝顺利。侧吹风速0.37m/s,风温25℃,风湿75%,丝条稳定;上油率达0.9%时,集束性较好。此抗菌纤维抑菌率达99.99%以上。  相似文献   

13.
PTT的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PTT的结构特征和有关的性能优势及其发展前景。指出PTT的甲基呈螺旋排列,分子链呈"Z"状,易于结晶但不发生晶型转变,使之具有较高的拉伸及回复性,较低的模量,适中的玻璃化温度,良好的抗化学性能及低吸水性等,因而加工条件简单,可纺性好,易于染色。  相似文献   

14.
潘娣 《安徽化工》2010,36(1):47-48
以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为主,配合其它引发剂组成新型复合引发体系。在低温条件下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引发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共聚工艺路线制备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考查各项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化工艺条件:单体浓度0.0035mol/g,氧化还原引发剂14mg/L,EDTA10mg/L,偶氮35mg/L,体系温度0℃,pH值7.0,聚合物分子量为1.943×10^7。  相似文献   

15.
以苯酚、甲醛、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厌氧胶,试验对羟甲基酚醇的合成条件、醑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和厌氧胶粘剂的配方进行了优化。在原料配比为2.5:1,反应时间为70min,pH值为10,反应温度为75℃时羟甲基酚醇生成量最多;当丙烯酸分批投入,催化剂一次投入,反应时间为2.5h,反应温度为50—60℃时酯的收率较佳;当单体重8.1278g,引发剂、促进剂、助促进剂分别为单体质量的5%、2.8%和1.0%时,胶的调配最佳。  相似文献   

16.
叙述该装置增容的各项措施。在充分利用原有厂房、设备的基础上 ,经过物料衡算 ,调整部分设备和部件解决物流瓶颈 ;更换终聚釜气相出口挡板 ,由圆形换成扇形 ,并尽量缩短与出口的距离以防止真空系统堵塞。浆料总量比保持在 1.74,酯化温度提高 2~ 3℃ ,压力增加 5~ 8kPa,停留时间不变或略有缩小 ;预缩聚Ⅱ的液位加大到 45 % ,升高温度 ,余压降低到1.3kPa ,搅拌转速调为 8.9r/min ;终缩聚液位增加到 49% ,并适当提高搅拌速度等。当熔体日产量由 32 5t提到 35 3t时 ,切片质量指标没有明显变化 ,一等品率在 99%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望峰岗选煤厂煤泥性质的分析,说明入浮平均粒度较粗,各粒级煤泥灰分均在30%以上,嵌布较均匀,单体解离度低,为浮选降灰带来困难;煤泥表面接触角较小为50.06。,说明其天然可浮性较差,经捕收剂十二烷或柴油处理后,煤泥接触角增大,煤的可浮性提高;若要求精煤灰分为14%,则标准浮选精煤产率约为65%。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煤浆质量浓度为80g/L,捕收剂用量为800∥t,起泡剂用量为128g/t时,煤泥浮选效果较好,浮选完善度最高为66.94%,精煤灰分符合要求,精煤产率较高为71.67%。最后以捕收剂、起泡剂和煤浆质量浓度为正交因素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对煤泥可浮性的影响,并得出最佳浮选药剂制度。结果表明:当捕收剂用量为1000g/t,起泡剂用量为42g/t,煤浆质量浓度为60g/L时,煤泥浮选效果最好,此时精煤产率为71.59%,精煤灰分为14.30%,达到高产降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魏福祥  王焕 《精细化工》2006,23(10):963-966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穿山龙中提取薯蓣皂甙元,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选择穿山龙水解物粒度为40目,夹带剂为体积分数95%的乙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5℃、CO2流量40~45 kg/h和提取时间3.0 h,粗品薯蓣皂甙元的提取率为4.44%,粗品中薯蓣皂甙元的质量分数为w(薯蓣皂甙元)=54.65%。  相似文献   

19.
E-44型环氧树脂固化和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璀  钟宏 《中国胶粘剂》2006,15(3):26-28,44
主要研究了金属导电浆料中常用的环氧树脂的固化。实验选用了常用的几种多乙烯多胺类及乙醇胺类固化剂,研究了固化剂用量,固化温度对E-44型环氧树脂固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其固化时间均随固化剂用量的增加和固化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且固化产物性能提高。当以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为固化剂,固化剂用量为环氧树脂量的13%左右,固化温度为75℃或115℃,所需固化时间短,在30min左右,固化产物性能良好。以乙醇胺和三乙醇胺为固化剂,固化剂用量约为环氧树脂用量的16%,固化温度为115℃,固化时间约 2.5h,所得固化产物性能良好。应用该固化条件,所制备的铜导电浆料导电性能良好,电阻率≤4.7×10-3Ω·cm。  相似文献   

20.
东濮凹陷深层致密砂岩气层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濮凹陷深层储层物性差,岩性致密,非均质严重,常规测井气层识别复合率低,气层识别困难。针对东濮凹陷气层识别难的特点,开展了深层气层识别配套技术的研究,在多种识别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录井资料、声波差值法、C/O等综合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