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气制造》2013,(6):10-10
2013-5-15~2013-6-155月22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对中国电科院牵头编写的3项能源行业标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控制规范》、《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测试技术规范》及《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送审稿进行了审查。  相似文献   

2.
《电源世界》2013,(6):31-31
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国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编写的3项能源行业标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控制规范》、《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测试技术规范》、《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送审稿进行了审查。专家组一致同意3项标准通过审查,  相似文献   

3.
《低压电器》2014,(23):72-73
12月4日,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站获悉,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编制的能源行业标准《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规程》标准编号为:NB/T 31051-2014;能源行业标准《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建模及验证方法》标准编号为:NB/T31053-2014;能源行业标准《风电机组电网适应性测试规程》标准编号为:NB/T 31054-2014;能源行业标准《风电场理论可发电量与弃风电量评估导则》标准编号为:NB/T31055-2014。  相似文献   

4.
《电源世界》2014,(2):11
正最新消息,由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所牵头编制的9项光伏发电站并网相关标准获批发布,并将分别于2014年4月1日和8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获批发布的9项标准包括1项国家标准:GB/T 30152-2013《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检测规程》;8项能源行业标准:NB/T 32005-2013《光伏发电站低电压穿越检测技术规程》、NB/T 32006-2013《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NB/T 32007-2013《光伏发电站功率控制能力检测技术规程》、NB/T 32008-2013《光伏发电站逆变器  相似文献   

5.
通过解读国家标准GB/T 36547-2018《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和GB/T 36548-2018《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规范》中具体检测项目,研究分析了储能电站现场测试技术及流程,并形成现场检测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检测方案仅需对测试系统进行一次设定及实施即可连续完成11项内容的测试,降低了现场工作复杂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累计可节省现场工作时间40%以上。研究成果提高了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现场检测的效率和可操作性,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储能电站现场检测和运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744-2013《智能电网储能系统并网装置测试技术规范》(简称"标准")通过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批准,正式发布,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作为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储能系统具有削峰填谷、平抑分布式电源波动、提供紧急功率支撑等作用。储能系统包括储能本体、并网装置和监控系统三部分。并网装置是储能本体和交流电网的接口,实现能量的双向传递。随着智  相似文献   

7.
《电世界》2013,(9):54-54
2013年8月6日至8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相关专家,对中国电科院牵头编写的两项能源行业标准《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储能系统接入电网运行控制规范》送审稿进行了审查。专家组一致同意两项标准通过审查,建议尽早报批发布。  相似文献   

8.
《浙江电力》2017,(6):80-80
6月2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编制的国家标准GB/T 33589-2017《微电网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33593-2017《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要求》、GB/T 33599-2017《光伏发电站并网运行控制规范》获批发布,将于2017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微电网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涵盖了微电网接入系统要求的各个方面,为微电网及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由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所牵头编制的9项光伏发电站并网相关标准获批发布,并将分别于2014年4月1日和8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获批发布的9项标准包括1项国家标准:GB/T30152—2013《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检测规程》;8项能源行业标准:NB/T 32005—2013《光伏发电站低电压穿越检测技术规程》、NB/T 32006—2013《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NB/T 32007—2013《光伏发电站功率控制能力检测技术规程》、NB/T 32008—2013《光伏发电站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分布式电源及多元化负荷接入电网的比重不断增大,对电网运行调节的需求也逐渐凸显,理论研究与工程示范都验证了分布式储能能够利用充放电功能对电网运行起到有益的调节作用.然而,分布式储能的安全运行对电力系统至关重要,因此在规划设计各环节都应针对其安全运行开展研究并实施预防性措施.本文总结了分布式储能的应用模式与分布式储能电站设计方法,归纳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防护所采用的状态监控、预警、消防等关键技术措施,可为分布式储能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给现代配电网的运行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主动配电网是智能配电网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内部具有大量分布式电源,具有主动控制和运行能力的有源配电网,其核心是解决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接入消纳问题。针对分布式电源的特点,结合主动配电网的定义及其特征,从分布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拓扑方式、控制策略方面,分析总结了配电网下分布式电源接入并参与电网运行关键问题与技术,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利用储能系统提高电网可靠性为目的,文章研究了分布式储能实现配电网孤岛运行的控制策略。首先提出了基于虚拟电阻的LC滤波型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ter system,PCS)恒压恒频控制策略,之后在传统下垂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了虚拟电感,可以在配电网电阻较大时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并给出了求取虚拟电感合理取值的方法。然后通过引入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反馈动态调整下垂控制中的有功控制参数,实现了有功功率在不同储能之间的合理分配。最后在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IEEE 14节点配电网,接入了4台分布式储能设备实现配电网的孤岛运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可以实现配电网的孤岛运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光伏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配电网给电网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为解决光伏并网给系统带来的冲击问题,提出了在台区配置储能系统的方法。将储能接口变流器设计为虚拟同步运行,使得台区电网具有惯性,通过设计控制,使储能系统辅助台区电网参与多时间尺度调频、平抑光伏与负荷波动,从而提高台区电网运行的灵活性。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配电网侧接入的光伏发电设备、风电机组等分布式能源,仅能支持单向的能源流动,这种单一运行模式无法满足分布式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背景下系统对电能质量控制和系统运行经济性的要求。为了适应分布式能源大规模接入下配电网系统内的无功优化控制,采用将传统配电网升级成主动配电网的方案。主动监控分布式能源、储能及可调负荷等可利用的无功资源。文章采用基于具有分层结构和自描述功能的通信规约IEC 61850构建主动配电网无功监控系统,包括MMS监控网服务模型、GOOSE控制网服务模型等。完成了基于IEC 61850标准下无功监控系统的构建、设备的建模、信息交互和工程配置。  相似文献   

15.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供电恢复模型及改进贪婪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布式电源及储能系统的并网运行使配电网供电恢复更加复杂。基于功率可控分布式电源及储能系统倍率放电、荷电状态与孤岛运行时间等因素,提出了孤岛运行约束条件及孤岛备用容量模型;提出了以恢复供电负荷最大为目标函数,考虑孤岛运行备用容量约束、无电磁环网运行约束、支路潮流及节点电压约束的配电网供电恢复模型。结合配电网辐射状网络、负荷依次接入的特征,提出了逐步最优的改进贪婪算法,分别以可供电功率最大与线损微增率最小为选择判据,求解故障后配电网网络重构与孤岛划分。通过算例验证了考虑孤岛并网备用容量的供电恢复模型与改进贪婪算法,并对算法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有利于清洁能源的合理利用,但是其间歇性和波动性给电网造成的功率冲击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平衡风电光伏等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的冲击,在配电网接入储能装置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措施。通过可靠性分析的方法,分别计算接入点不同和接入容量不同的储能电站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影响。并以某地区的实例来评估储能电站接入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接入配电网运行改变了配电网能量平衡的模式,为了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在分析配电网及其调度控制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配电网智能调度目标和调度对象。为实现配电网的高效运行,提出基于配电网络、电源和负荷互动的多维多阶段递进式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给出了配电网智能调度系统的功能结构。提出为实现配电网智能调度系统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探索了配电网调度的发展趋势,给出了相关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以风光电为主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其出力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分布式电源发电特性和电网负荷需求特性在时间尺度上不统一,使得配电网的综合负荷特性的复杂度增加.为此,基于储能单元提出一种适用于储能单元的级联Buck-Boost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级联Buck-Boost变换器的储能单元结构及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其次确定了级联Buck-Boost变换器的三种工作模态;再根据变换器的不同运行模态选取下垂控制作为各储能单元模块的控制方法;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对储能单元和选取的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的变换器结构及其控制方法能很好地解决配电网因分布式电源接入带来的系统瞬时功率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分布式供能系统接入电网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鑫鑫  刘东 《华东电力》2008,36(2):76-81
对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特点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电池,重点描述了分布式供能系统接入电网的模型。根据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特点,系统地阐述了不同发电原理的分布式电源及储能电池接入配电网的数学模型,并介绍了它们在配电网潮流计算中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含非可靠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孤岛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时,合理的孤岛运行方式可以在配电网故障期间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潜能,提高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根据分布式电源的供电特性和配电网孤岛运行的特点,建立了不同可靠性类型的分布式电源联合供电表达式,并根据电力负荷的等级和可控性,在满足各类安全约束的基础上,建立了优先恢复一、二级负荷供电,提升配电网最大供电收益的智能配电网孤岛划分数学模型。该模型全部采用解析性表达,利用数学优化方法求解,最大程度上实现解的最优性。经多个算例的计算结果,证明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