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道德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主体的道德选择能力,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充满矛盾和困惑,在借鉴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实施课内专题化教学,拓展课外实践活动是提高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已越来越受到挑战,培育道德教育主体的主体性成为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关键。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又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把学生作为道德教育主体就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启迪、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面对多元、开放、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在道德发展、价值选择和人生取向等方面面临多元选择,迫切需要高校德育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加强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成为面对不同道德情境都能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的道德主体,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德性具有层次性是高校德育生活中的客观事实,它包括道德认知主体结构的层次性,道德规范的层次性和道德人格的层次性。在高校德育建设中,辩证地对待道德的层次性,能够使具有不同德性的大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形成积极的精神力量,引导他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重任.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是高校的任务,也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所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求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特别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德育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为新时期高校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德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道德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知”“行”脱节问题.即道德认识与行为不一.大学生道德知行脱节成为困扰学校德育效果,影响德育实施效果的一大难题.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陋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走向主体间性的高校德育--高校交往德育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了德育即交往的德育本质观基础上 ,针对忽视学生主体性的“主—客”两极的高校工具性德育模式 ,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重新审视与反思高校德育工作 ,尝试提出了主体间性的高校交往德育模式 ,并分析了模式的四个特征 :德育交往行为在于主体间性的生成、主体具有多极性、主体之间双向建构、德育交往行为的核心要求是理解。  相似文献   

7.
以人的主体性、和谐性为出发点考察和谐文化视域中高校德育的价值,认为高校德育的价值基础是以人为本、其价值核心是和谐、其价值目标是实现高校德育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实践教育是当代高校德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具有实践性、开放性、主体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并具有与理论教育互补、发展道德实践能力、实现道德外化等传统基本价值以及适应当代大学生特殊成长经历和 时代发展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由于网络文化的特点,给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如冲击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道德失范现象严重.社会化程度降低.网络心理问题凸显。道德人格冲突和扭曲等。网络文化下的德育对策是改革高校德育内容.加强监控和管理,优化学校德育环境.提高大学生道德生活主体意识和道德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10.
提出并界定了现代道德人格这一概念;认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只能以把传统道德人格中的优秀特质、时代要求的特质和社会主义要求的特质有机统一起来的现代道德人格为目标;在当代大学生现代道德人格培养中应遵循主体能动性、系统层次性、创新发展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生涯是人的一生中工作或与职业有关经历的总和,通过分析生涯教育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价值等方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属性,可以促进思政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清晰化,实现教育内容的一体化、生活化,达到教育方式个性化、多样化,发挥思想教育的良好负载功能。高校应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升教学队伍素质,推进教学课程...  相似文献   

12.
"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学生的新生力量,他们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等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点,如何做好"90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通过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朋辈辅导员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进行分析,进而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进行探析,以期进一步增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依托网络而形成的网络文化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一文化形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依托网络文化采用合适的内容与形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新的课题。文章围绕网络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色;分析了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网络文化语境下,创新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德育的引领作用,以其特有的视角,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高校德育从封闭禁锢到开放改革、从消极防范到积极引导、从单向传输到多向互动、从经验性呵护向科学性引领的历史性转变过程,展现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正确,凸显了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英明。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团支部作为大学生基层共青团活动的基本单位,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及时、准确把握基层团支部的最新动态,不断提高其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高校培养广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推进高校的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也是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挑战。为此,分析了当前“内外”双重环境对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和管理中的影响,探讨了在强化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期优化其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社会转型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泛政治化、泛灌输化、泛社会本位化的弊端,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的新特点,积极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方法,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自由全面地发展,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主动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学校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下,我国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两大核心指标。针对目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学生工作现状。如果我们能够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系统性地融入到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去的话,那无疑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已成为社会选人、用人、评价人的基本尺度。近年来,各高校都在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出现了新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从构建和谐校园的角度,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旨在提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9.
由于长期以来学校与社会“无形屏障”的阻隔,大学生不了解世情和国情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一大缺憾。《形势与政策》课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用大局意识和发展眼光看待时事热点与焦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们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使《形势与政策》课更好地发挥联系校园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其固有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追求、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盛与否。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持续不断地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引导,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机制,才能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完成时代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