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于我国地处青藏高原的西藏自治区,其传统民居建筑凝结了当地居民的经验和智慧,通过剖析当地传统民居建筑与气候的关系,可以实现当地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拉萨市传统民居进行测绘和室内热环境测试,从建筑朝向、建筑形式、建筑功能和建筑空间等方面对拉萨市传统民居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进行研究,总结拉萨市传统民居在高原寒冷气候条件下的气候适应性特征,为西藏自治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朝鲜族传统民居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实地调研和分析,以及对其蕴涵的民间生态意识的理解,从传统民居的选址、建筑形态、材料选择、采暖方式等方面阐述朝鲜族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的内涵.建议在当今社会的高科技、现代化不断加速的进程中和人类迫切要求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下,强调使传统民居的生态建筑经验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实现人类住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在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创新应用,对传统民居的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分析.在对传统民居装饰审美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民居装饰的保护措施,并对传统民居装饰进行了创新性应用.为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民居的传承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西部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的产物,具有朴素的生态和综合利用再生能源观,加强对传统民居的研究,这有利于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建立适宜西部生态环境的绿色住区体系,同时有利于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量民居院落的合理开发利用能促其自身的保护与白族民居的活态传承。通过对喜洲镇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发现民居建筑群在被保护过程中凸显出4个问题。传统民居保护开发准入指标的提出与研究不但能为解决问题提供途径,还可为古镇管理者提供一个量化标准,对各民居不同保护开发模式作准入判断。  相似文献   

6.
大屋顶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鲜明的形态特征之一,关中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屋顶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通过对关中地区传统民居屋顶装饰艺术的探讨,旨在为当地民居的设计与保护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张家口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民居形成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入手,对张家口地区传统民居院落在平面类型、建筑材料、主体建筑功能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张家口地区传统民居院落类型多样的特征。坝下地区三合院、四合院垒砌精美、封闭规整;窑房院风格浑厚质朴;坝上地区囫囵院布局灵活自由、宽阔开敞,体现了该地区不同的区域内民居院落对环境和居民生活方式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居的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空间是我国传统民居中比较常见的空间形式,如庭院与天井、檐廊、门楼或门道、亭等空间.对传统民居建筑中此类灰空间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基于融合自然、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傣族传统民居更新,应是在继承传统文化和提炼传统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材料和现代技术,创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傣族新民居。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傣族传统民居和已建成的傣族新民居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对传统傣族民居更新及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济南近代传统民居建筑西方化变异的主要表象出发,分析了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西方化变异的内在因素,提出了传统民居建筑是建筑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城市特有的文化积淀和文脉延续,是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希望通过对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和分析,为建筑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和再利用提供部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少数民族在漫长的生存与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其颇具特色的生态观,这一生态观是其选择居住环境、建寨盖屋的思想基础.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态观,表现为敬畏与崇拜自然,亲合与保护自然,具有自然美、山水美、生态美、景观美等特点的审美意识,以及追求理想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建寨盖房的风水观念;论述了在这一生态观的指导下,云南民族的传统村寨与自然融为一体,民居建筑的形式、构造、平面布局、空间特征等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建筑材料因地制宜等特点,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追溯徽州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的演变,需要考量其民居建筑的历史变迁,要重视形成人居空间演变的若干阶段里的遗存,以及史料记载中的地域生态环境、建筑材料与技术以及人文文化,来论证空间形态演变的规律,客观地认识徽州民居空间形态与营建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基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遗址保护的发展理念已趋向从传统的一维生态环境观上升到二维环境观(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从大环境观概念着手,可实现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二维环境视角下,汉长安城大遗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以此分析大遗址环境保护的方法,并从技术层面与社会管理层面上寻求大遗址保护的环境突破,最后得出结论:环境保护是大遗址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应以人为本,寻求保护措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要不断探索与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14.
陕南山地民居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陕南典型聚落秦茂村民居现状的调查,从民居建筑空间模式、墙体构造方面分析了陕南山地传统生土民居演变与发展的过程,指出了民居自发演变的趋势以及原因,对现代乡村民居营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空间布局不合理、构造做法存在结构安全隐患等进行了分析.对民居冬夏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测试,并采用DOE2.0对典型民居进行了能耗模拟,定量得出生土围护墙体民居冬暖夏凉的生态特性,强调了生土民居的生态价值,为新民居方案以及实现生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环境对我国西北回族传统民居文化的影响,分别从气候环境、地貌环境、人文环境3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回族传统民居因受到西北地区气候、地貌环境的影响,在选材、建筑方式等方面是因地取材并与其他地区的民居有所区别,而且在装饰、色调方面具有回族文化自身的民族和宗教特征,能够与当地的汉族民居区分开.  相似文献   

16.
南方传统民居大多是围绕天井的组合方式,天井的尺度和形态特征对民居内部环境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该文以孝感地区小河镇现存明清古民居为例,研究天井的形态特征对民居内部光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大量传统民居的测绘和空间分析,总结天井尺度和空间形态的共同特征,分析室内光环境照度分布与眩光影响,探讨其在中庭式公共建筑中的应用,阐述现代中庭式建筑通过借鉴传统民居天井尺度与空间形态能实现优良的室内光环境,提出中庭式公共建筑中庭空间的适宜高宽比及理想的中庭剖面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三峡地区的传统聚居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长江三峡地区传统聚居建筑的特点、类型,以及形成、演变的影响因素,以期能为三峡库区的移民建设提供参考,实现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指出在聚落形态上,三峡地区主要以古场镇为特征,布局上与背山临江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在建筑类型上,主要分为山地穿斗式民居、南方天井式民居、平坝夯土墙民居以及中西合璧式民居四种类型,表明该地区建筑形态受到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和外来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材料、结构、装饰方面,三峡地区的建筑也具有十分突出的地方特性.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问题已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今天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直接决定未来社会环境意识主流,然而当前大学生环保意识状况堪忧。究其原因,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传统环境道德观和现有德育教育体制滞后无不相关。反思环境危机的哲学根源、革新生态教育新模式、树立大学生时代新德性是生态环保之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传统建材行业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分析了生态绿色建材的先进性、环境协调性和舒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避免建材行业与环境保护冲突的建议,提倡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建材。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形成和发展并杂糅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当今社会,风俗的生态伦理价值维度仍有其存在的合理内核,风俗内含的"和谐"理念为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内源。但传统风俗中生态伦理存在的缺陷在现代社会被异化和扭曲,社会的发展需要对异化成分从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制度层面等进行现代转换,以便与现代生态伦理相契合,从而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式、方法上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