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巴蜀摩崖石刻的实地调研与历史文献资料分析,详述了遗存至今的窟室建筑、龛室建筑、窟檐建筑和摩崖建筑等4种空间类型的蜀中佛教建筑.指出巴蜀不同形制的摩崖石刻建筑是蜀中佛教建筑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见证,提出巴蜀摩崖建筑所具有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文化内涵,必将丰富地域建筑文化内涵,并对现代建筑创作起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巴蜀摩崖石刻中心柱窟探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巴蜀摩崖石刻的实地调研、历史文献资料分析,指出源自古印度的中心柱窟是石窟寺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窟型。中心柱窟在中国北朝之后被覆斗顶窟所代替并成为汉式主要窟型,提出巴蜀摩崖石刻中心柱窟的空间构成特征及其渊源关系,以挖掘巴蜀宗教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摩崖佛寺是佛教石窟寺的晚期形态,是石窟寺传入中国后在中国本土文化及建筑体系的影响下其空间形态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敞的这一历史进程的产物。从石窟建筑空间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追溯了摩崖佛寺这一类型建筑的产生过程;结合巴蜀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论述了巴蜀地区摩崖造像的历史源流及摩崖佛寺的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以摩崖造像和摩崖佛寺为主流的巴蜀摩崖石刻实地调研、历史文献资料分析等,指出巴蜀摩崖大佛窟分布规律及其形制特征,提出巴蜀摩崖大佛与山川、寺院交融,与环境共生所赋予的宗教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巴蜀摩崖佛殿空间类型及营建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巴蜀地区拥有全国范围内最丰富的摩崖造像和摩崖建筑遗存。从空间本质上阐述了摩崖佛殿的空间形制的历史沿革及其分类,并结合大量实例,从视线、尺度、光线及空间的内外流动等方面剖析了巴蜀地区摩崖佛殿建筑的空间特色及其营造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摩崖石刻的内容形式和空间位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张伯阳等题名\"、\"道山亭\"、\"石天-双峰梦\"和\"天秀岩\"为研究对象,以儿童和成人的视角分析微观视域下的摩崖石刻景观空间.\"张伯阳等题名\"成人的欣赏方式为俯视,儿童经历俯视-平视-仰视的过程;\"道山亭\"成人的欣赏方式以平视为主,仰视为辅,儿童则以仰视为主,平视为辅;\"石天\"-\"双峰梦\"和\"天秀岩\"成人和儿童多以仰视为主.  相似文献   

7.
民居建筑是一门实用和发展的艺术,建筑师观察欣赏民间建筑的目的是为了为我所用,以今天的技术手段为今天的建筑环境和建筑艺术服务,建筑是一种空间和环境的艺术,人们只有通过自身体验,才能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力量,在民居的系列与整体,有序的线性空间,层次和分隔,疏密得当,虚实相生等和谐,节奏,朴实中得到启示,民居之美既是自然美,又是艺术美,更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艺术完善结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美学中形式与意义关系的探索,引发出对建筑意义的思考,并对“建筑意义的来源”、“建筑意义的表达”等方面做了阐述,从而希望树立一种重视意义表达和深度追求的建筑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关注公元1到8世纪中国摩崖石刻的早期历史.陕西石门颂、山东云峰山道教石刻、山东铁山等佛名经、泰山等地的游人题壁等,其性质为公共工程记录、道德事迹的歌颂、抒情诗、佛名与经文.本文将之不仅视为书法史、金石学的一部分,而是将之置入其原生的自然环境(语境)中去观察,由此摩崖石刻构成了“文字的风景”.在这种新的方法论和视角的观察之下,我们于是关注到书家、书风、观者是谁、版面尺寸的问题,书写跟它所处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美化生存环境是改善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化环境离不开装饰艺术,本文就装饰艺术美化环境空间所遵循的两大艺术规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建设巴蜀民族服饰数据库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巴蜀地区丰富的纺织服饰文化资源入手,提出了建设巴蜀地区民族纺织服饰特色数据库的设想,探讨了建设内容与方法,指出了建设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火锅、成都火锅为代表的巴蜀火锅遍布全国.许多省、市依据地方饮食特点对巴蜀火锅进行改造,使其既保留原有特点,又融会它处特色,形成千差万别的火锅形式.从各地食客、原料、器皿、味型、就餐环境等方面着手,分析巴蜀火锅流传过程中的创新经验及存在问题,由此总结出一般性规律,为其他菜系菜品的流传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现代餐饮空间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巴蜀地域文化的特点分析并结合鼎红酒家室内装饰设计典型案例,深入探讨了餐饮空间中地域文化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从餐饮空间布局、立面设计、家具陈设、装饰色彩、空间主题营造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巴蜀地域文化人文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巴蜀文化元素符号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的应用原则和设计表达,从工程实践的角度诠释了地域文化与现代环境设计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城镇的形成发展受地形、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分形特征。分形城市群能够有效地占据空间,更好地利用地势,研究这种分形优化特征具有广阔的前景。南宋巴蜀地区的城镇群集中于长江、嘉陵江两岸,文章基于分形理论,对这一山地城池防御体系的聚集维数与网格维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分别以成都、重庆为中心测定的聚集维数为0.70与0.91,预示着巴蜀地区城镇群的分布呈现非均衡趋势,其密度逐渐向四周衰减;城镇布局的网格维数与周边河流的网格维数分别为1.19和1.21,整个山城体系展现出附近河流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5.
环境岩土工程主要覆盖了环境工程、岩土力学和工程地质学所涉及的环境问题。本文对环境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内涵以及城市环境岩土工程中的两类环境问题作了探讨,并从郑州市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城市建设中既要提高岩土工程技术水平,又应注意提高环保意识。充分利用环境岩土工程技术,确保郑州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校园是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稳定校园环境,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立足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探析如何进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学校要积极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认真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责任,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努力搞好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知识文化、活动文化的建设,推进学校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翻译作为文化输出的桥梁备受关注的今天,应用翻译的建构必然趋向系统化。本文以翻译整个行为发生过程为研究对象,确立以关联理论和补偿理论为翻译过程和译本修改的微观指导原则,作为应用翻译宏观指导理论体系的功能翻译理论更加趋以完善,应用翻译宏观和微观方法论的联系也就建立起来了,宏观上的指导和微观层面的配合有助于推进应用翻译理论的建构,从而在翻译研究这一维度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建筑业企业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现代的产业组织理论,并在翔实的中、美、日等国建筑企业规模分布以及市场竞争状况资料的基础之上,从理论企业平均规模、产业内专业分工、企业规模差异以及市场竞争形态四个方面对我国建筑业的企业结构特征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建筑业当前正在进行的企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