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棉粕代替部分豆粕,小麦糁代替部分麸皮酿造酱油;原辅料配比为豆粕:棉粕:小麦糁:麸皮=45:15:20:20;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结果,全氮利用率达到85%,酱油各项指标符合国家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2.
用棉粕代替部分豆粕、小麦糁代替部分麸皮酿造酱油;原辅料配比为豆粕:棉粕:小麦糁:麸皮=45:15:20:20;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结果,全氮利用率达到85%,酱油各项指标符合国家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3.
利用棉粕与豆粕混合菌种发酵酿造酱油庄桂等(郑州粮食学院食品工程系),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3,4,50—55用棉粕代替部分豆粕酿造酱油。原料配比为豆粕:棉粕:鼓皮:小麦粉一40:20。36:4。采用混合菌种制曲、固态低盐发酵工艺。结果,成曲酸性蛋白...  相似文献   

4.
庄桂 《中国酿造》1993,(5):12-17
本工艺用花生粕、棉粕和豆粕为蛋白质原料酿造酱油。原料配比为:花生粕:棉粕:豆粕:麸皮:小麦粉=20:20:20:36:4。采用混合菌种制曲和固态低盐发酵工艺。结果,成曲酸性蛋白酶活力比单菌种制曲提高23%,全氮利用率达到78.07%,成品酱油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李魁 《中国酿造》2006,(2):37-39
对以燕麦和啤酒废弃生物质替代部分豆粕为原料,利用混合菌种发酵酿造保健酱油进行了研究。经试验确定了发酵最佳工艺为:啤酒废弃生物质:豆粕:燕麦麸皮:燕麦粉=30:30:35:5,发酵期为24d,成品酱油质量符合国家二级酱油标准。全氮利用率达69.91%,酱油的β-葡聚睫冶量129mg/100mL,成品酱油吨成本比全豆粕酱油斛氏210元。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棉籽膨化法生产了棉仁蛋白的工艺和生产技术,比较了不同工艺生产的棉粕的质量,通用用膨化棉仁粕替代和部分替代豆粕的喂猪试验,表明膨化棉仁粕与豆粕饲喂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酱油酿造过程适当的添加部分提取多糖后的巴楚蘑菇残渣,可提高酱油风味品质。试验得出较佳原料配比为豆粕:麸皮=6:4,加水量按豆粕计100%,蘑菇渣用量8%,不宜超过总投料量的10%,否则将影响制曲及淋油。通过对成品酱油各项指标分析,均达到国家一级酱油标准。  相似文献   

8.
1980年2月~10月。拟不增加或少增加生产投资,在酱醅中添加酵母,经较短时间发酵,酿造出的酱油,既能保持一定的全氮利用率和酱油色素,又能提高风味。据此,对酱油发酵的形式开展了研究。采用发酵起始添加酵母的,经低温进入中温或稍高品温的发酵工艺;及前期品温较高,中期降温添加酵母发酵,后期品温适当回升的二种工艺。把前者称谓“发酵型”;后者称谓“分解型”。6.1 配方的试验规模发酵型:豆粕10kg、小麦3kg、麸皮2kg。分解型:豆粕10kg、小麦3kg、麸皮2kg。6.2 原料处理和制曲大部分豆粕、麸皮制米曲,小部分豆粕、麸皮制黑曲。蒸料、制…  相似文献   

9.
鲇鱼对7种常用饲料原料离体消化率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鲇鱼(Silurus asous Linnaeus)对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等7种饲料蛋白质的体外消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1)鲇鱼对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的干物质体外总消化率优劣依次为菜粕50.18%、鱼粉50.13%、豆粕49.11%、棉粕32.90%;而对粗蛋白质的体外总消化率优劣依次为鱼粉41.92%、豆粕40.88%、菜粕23.68%、棉粕21.39%;(2)鲇鱼对4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和粗蛋白体外消化能力优劣依次为中肠、肝胰脏、前肠、后肠。鲇鱼对鱼粉和豆粕具有较好的消化能力,菜粕次之,棉粕最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玉米胚茅粕等为原料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法酿造酱油的生产工艺,并确定了制曲物料配比的最佳工艺参数:豆饼/玉米胚芽粕=1/1,麸皮添加量20%,面粉含量4%,含水量30%。  相似文献   

11.
以扇贝裙边、豆粕、麸皮、小麦为原料,采用多菌种混合制曲,低盐固态发酵酿造扇贝裙边酱油.通过试验得出制曲最佳配料比为扇贝裙边200g、豆粕400g、麸皮400g、水700mL、小麦400g.发酵条件为盐度12%、曲水比11,前10d发酵温度为50℃,后20d发酵温度为45℃.扇贝裙边酱油与传统工艺酿造的酱油相比,海鲜风味浓郁,氨基酸态氮、全氮、牛磺酸、氨基多糖含量分别达到0.83/100mL、1.70g/100mL、7.82×10-5g/100mL、3.51×10-5g/100mL.  相似文献   

12.
利用啤酒生产下脚料代替部分豆粕进行了酿造酱油的生产试验。试验确定了啤酒下脚料代替豆粕的总量不宜超过45%,否则将影响酱油产率和质量,采用单一菌种制曲,确定了最佳原料配比、发酵时间,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二级酱油标准。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酿造酱油所用的蛋白原料多以黄豆、豆粕为主,近几年随着豆粕需求量的日益增长,价格上涨,使企业酱油成本迅速增加,同时酱油价格又受到市场伪劣产品的冲击而不能到位,众多生产企业已趋于亏损的状态,因此开辟新的酱油原料来代替部分豆粕原料降低酱油生产成本、同时又不影响酱油出品率和产品质量,已是各生产企业的当务之急,我公司于97年下半年采用上海凯斯特饲料有限公司提供的蓖麻籽饼和代替部分豆粕酿造酱油、经6批投料试验情况看效果尚好,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出品率,而且对酱油原有风味,质量都没有影响,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鱼酱油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值鱼、豆粕、小麦、麸皮为原料,采用单菌种制曲,低盐固态发酵酿造鱼酱油.以中性蛋白酶酶活和发酵后鱼酱油的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制曲工艺条件为豆粕40 g、小麦10 g、麸皮30 g,鱼40 g,接菌量1%,制曲时间50 h;发酵条件为盐水量13%(w/w),发酵温度50 ℃,发酵时间30 d.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中叶,我们实现了酿造工业的大豆综合利用,以脱脂大豆(大豆饼、粕)代替大豆酿制酱油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节约了大量的油脂。 从现在起,我们要为21世纪的豆粕综合利用进行研究。豆粕除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外,还含有约20%的糖价,其中大部分是具有重要保健作用的低聚糖。  相似文献   

16.
供求信息     
·求·求购玉米、大米、大豆、豆粕、高梁常年求购玉米、大米、大豆、豆粕、高梁 ,数量不限 ,价格面议。产品规格 :中等以上。有效天数 :长年有效。湖北南方粮油饲料公司电话 :0 2 7- 8891 4 1 0 7E -mail:nfly540 62 0 @1 63 .com·求·求购小麦、豆粕等饲料常年求购小麦、玉米、大豆、豆粕、豆饼、高梁、菜粕等各类饲料。年需求饲料原料50 0 0 0t。有效天数 :长期有效。湖北省希望饲料有限公司原料部电话 :0 2 7- 88845796E -mail:xxyl@etang .com·求·求购豆粕、棉粕、菜粕等饲料常年求购豆粕、棉粕、菜…  相似文献   

17.
本发明多目标问歇过程优化原酱油生产方法,涉及酱油调味品生产技术领域。以豆粕、麸皮、小麦为原料的原池发酵、原池浇淋法,原池发酵串池淋油法,低盐固态发酵移池淋油法。经灌装获酱油成品。其特征在于:研制了多功能池,3种方法用同一设备进行原料处理、同一设备加种曲制曲、用多功能池发酵与淋油,研究了淋油后的发酵工艺,用同一设备灭菌,  相似文献   

18.
牡蛎酱油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蛎、豆粕、麸皮为原料,采用多菌种混合制曲,低盐固态发酵酿造牡蛎酱油。通过实验,得出制曲最佳配料比为:牡蛎200g,豆粕500g,麸皮800g,水800mL,发酵条件为:盐度12%,曲水比1:1,前10d发酵温度为50℃,后20d发酵温度为45℃。牡蛎酱油与传统工艺酿造的酱油相比,海鲜风味浓郁,且氨基态氮、全氮及牛磺酸含量分别达到0.82g/dL,1.68g/dL,8.81×10^-5g/dL。  相似文献   

19.
对以豆渣代替部分豆粕,米曲霉与粗壮脉纹胞菌混合发酵生产酱油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豆渣部分代替豆粕,米曲霉与粗壮脉纹胞菌混合发酵生产酱油是可行的,优化得到的制曲原料配比为:m(豆粕):m(豆渣):m(麸皮)=4:4:1,原料m(原料干基):m(水)=1:2.0润水;最佳发酵条件为:菌曲料比[m(粗壮脉纹胞菌曲料):m(米曲霉曲料)=1:3],发酵温度45℃,食盐水浓度13.5%,发酵时间15d。该条件下,不仅可用豆渣代替44%的豆粕而降低原料成本,而且还可提高原料蛋白利用率平均达6.87%。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瘤胃微生物(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is))混菌发酵棉粕替代豆粕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混菌发酵的棉粕分别按照0%(对照组)、6%(B组)、9%(C组)、12%(D组)的日粮比例替代豆粕饲喂奥白星肉鸭,同时设定用6%普通棉粕替代豆粕组(A组),探索肉鸭对发酵棉粕的营养物质利用率以及发酵棉粕对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发酵棉粕可以显著提高肉鸭对营养物质利用率(P0.05);9%发酵棉粕替代豆粕组料肉比降低最多;饲喂发酵棉粕对肉鸭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9%发酵棉粕替代豆粕饲喂肉鸭能显著提高肉鸭的生产性能(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