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里氏木霉固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里氏木霉突变株RM—27是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采用固体发酵,发酵144h(培养温度29℃),其滤纸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为600和115mg葡萄糖/gDMh。本试验系统研究了各种营养成份和培养条件对RM-27菌株产纤维素酶的影响。最适发酵培养基:稻草杆或小麦杆70g、麸皮30g、硫酸铵3.0g、玉米浆2.0g,加水200ml,自然pH。酶反应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60—65℃与pH5.0。酶pH稳定性较好,在pH3.0—7.0范围内处理3h,残余酶活力在89%以上,该酶经50℃处理30min,剩余酶活力为85.6%。  相似文献   

2.
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诱变里氏木霉RUT-C30,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并对其产酶进行优化,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筛选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突变型,并对产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过筛选获得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JNDY-13,其摇瓶发酵最高滤纸酶活可达2.21 IU/mL,为出发菌株的2.21 倍,优化后JNDY-13在5 L罐中流加发酵所产最高滤纸酶活为5.40 IU/mL;测序结果显示JNDY-13基因组中共有752 个突变发生,其中半乳糖激酶基因中被插入的18 个碱基可能是突变株纤维素酶活力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里氏木霉固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里氏木霉突变株RM-27为纤维素酶生产菌,采用固体发酵法,29℃发酵144小时,其滤纸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为600mg和115mg葡萄糖/gDMh。并系统研究了各种营养成份和培养条件对RM-27菌株产纤维素酶的影响。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稻草杆或小麦杆70g、麸皮30g、硫酸铵3.0g、玉米浆2.0g,水200ml,自然pH。酶反应最适温度60 ̄65℃,最适pH为5.0。酶pH稳定性较好,在pH  相似文献   

4.
黑曲霉固态培养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黑曲霉突变株DM-1是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特别高。采用粗纤维原料固体培养,发酵96小时(培养温度31℃),其滤纸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为95和1200mg葡萄糖/gDMh。本试验系统研究了各种营养成份和培养条件对DM-1菌株产纤维素酶的影响。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稻草杆(或麦杆)∶麦麸为60∶40、硫酸铵3.0、硫酸镁0.3、玉米浆3.0,加水200%,自然pH;环境湿度85%-90%。酶反应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55℃-60℃和pH5.0。酶pH稳定性较好,在pH3.0-8.0范围内处理1小时,残余酶活力在85%以上,该酶经55℃处理30min,剩余酶活力为86.0%。  相似文献   

5.
黑曲霉纤维素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黑曲霉突变株DM-1所产生纤维素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较高。采用固体发酵培养,其滤纸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分别为95和1200mg葡萄糖/gDMh。本试验系统研究了该酶的固体发酵培养过程,最适反应温度,热稳定性,最适反应pH以及pH对酶稳定性的影响,为该酶在酿造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酶高产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兰州榆中县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土样,先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培养基筛选出79株Hc值较大的产纤维素酶菌株,再经液体发酵复筛测CMC酶活和滤纸酶活.结果表明,经复筛后菌株No-15A的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羧甲基纤维素酶活1 376.20 U/mL,滤纸酶活497.78 U/mL,其粗酶液分解滤纸快速明显,且该菌株生长速度最快,每日菌落直径增长量为4~5 cm.经形态学初步鉴定菌株No-15A属青霉.  相似文献   

7.
用化学诱变剂DES和甲酸胺处理产果胶酶芽孢杆菌Xg-01后,获得一株突变株Xg-02。对该突变株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比较,固体培养的酶活高于液体。并进一步对它进行紫外诱变和组成型突变株的选育.酶活比原始分离菌株提高3~4倍。  相似文献   

8.
里氏木霉突变株RM-27是一种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本文对里氏木霉RM-27摇瓶发酵产酶条件及小型自动发酵罐工艺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通风量0.2-0.6vvm,搅拌转速为250-400rpm、发酵温度29℃及控制发酵液pH在5.0-5.5的条件下,在25L发酵罐上发酵104小时左右,其滤纸酶活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分别为31.8和5160mg葡萄糖/ml,发酵滤液用硫酸铵盐析沉淀得固  相似文献   

9.
在黑曲霉突变株DM-1所产纤维素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较高。采用固体发酵培养,其滤纸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为95和1200mg葡萄糖/gDMh。本试验系统研究了该酶的固体发酵培养过程、最适反应温度、热稳定性、最适反应pH以及pH对酶稳定性的影响,为该酶在酿造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放线菌Thermobifida fusca WSH03—11——高产角质酶突变株为出发菌株,在摇瓶中考察了碳、氮源等条件以及接种量、装液量和初始pH值等环境条件对突变株细胞生长和产角质酶的影响。通过优化发酵条件,突变菌株的角质酶酶活达10.1U/mL,提高了15%。在此基础上,在5L发酵罐中进一步研究了碳源流加对突变株发酵产酶的影响,结果发现,分别在0、24、48h添加1%乙醇,角质酶酶活达到16.4U/mL,细胞干重(DCW)达到3.7g/L,而且发酵时间也由110h缩短到50h。  相似文献   

11.
里氏木霉91-3纤维素酶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A_3经亚硝基胍和紫外线复合处理,获得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91-3。该菌株在最适固态发酵条件下,纤维素酶滤纸酶活力为170u/g曲,产酶水平是出发菌株的1.6倍。酶作用的最适条件为pH4.8,50℃;pH稳定范围为3~7;90℃处理7min,酶活保存率为91.64%;室温放置半年,酶活保存率在90%以上,室温放置一年,酶活保存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里氏木霉91-3纤维素酶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A_3经亚硝基胍和紫外线复合处理,获得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91-3。该菌株在最适固态发酵条件下,纤维素酶滤纸酶活力为170u/g曲,产酶水平是出发菌株的1.6倍。酶作用的最适条件为pH4.8,50℃;pH稳定范围为3~7;90℃处理7min,酶活保存率为91.64%;室温放置半年,酶活保存率在90%以上,室温放置一年,酶活保存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己设计的筛选方法,从不同的酿造曲样中筛选出1株产纤溶酶酶活较高的米曲霉菌株SA-6,其产纤溶酶酶活为25U/mL。SA-6经过紫外线、^60Co和亚硝基胍诱变,筛选得到突变株NA-25,其产酶酶活为63U/mL,是出发菌株SA-6的2.52倍。突变株NA-25的发酵性状改变,其产纤溶酶的高峰比出发菌株迟了约10h。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处理黑曲霉B0201,选育高产单宁酶突变株,为单宁酶的发酵生产提供优良菌株。确定等离子体处理条件,采用稀释平板培养法挑选突变株,利用变色圈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产酶量,获得最佳诱变时间为180 s,正突变率高达19%。通过2%的高浓度单宁酸显色平板初筛850株菌,液态摇瓶发酵复筛90株菌,得到高产单宁酶的菌株B1401。诱变后单宁酶酶活为17.61 U/g,是原始菌株酶活8.94 U/g的2倍左右,且传代菌种产单宁酶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从校园树林腐木,发霉的衣物和牛场粪便中采样,经富集培养,刚果红染色法初筛,筛选出透明圈较大的菌株6株。经过发酵产酶及酶活力测定获得高产纤维素酶野生菌株有3株,其中酶活最高的是好氧湿牛粪1菌株(HSN1),其CMC酶活是0.230IU,FPA酶活0.154IU,它的粗酶液崩解滤纸效果十分明显。经形态学初步鉴定,该菌株应为放线菌。  相似文献   

16.
为选出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对不同菌株进行筛选,通过4种纤维素酶活力大小比较单一菌株与混合菌株的产酶能力。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各单一菌株及混合菌株的内切葡聚糖酶活、滤纸酶活、外切葡聚糖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筛选最优组合,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产酶条件。结果表明,混合菌最佳产酶条件:混合菌株D2∶D2-1=2∶1,发酵时间6 d,接种量6%,发酵温度28 ℃。优化后滤纸酶活力达到156.26 U/mL,较优化前的滤纸酶活(113.96 U/mL)提高了37.1%。  相似文献   

17.
耿海波 《中国酿造》2023,(10):162-166
该研究以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TP-89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UV)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方法对其进行诱变,并对其遗传稳定进行测定,以期筛选高产纤维素酶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结果表明,出发菌株TP-89通过UV诱变100 s,ARTP诱变120 s后,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酶产量高且稳定遗传的正突变菌株UA-67,其在产酶培养基上培养4 d时,滤纸酶活为2.59 U/mL、内切酶活为4.26 U/mL、外切酶活为7.79 U/mL,较出发菌株TP-89分别提高85.0%、125.4%和70.1%。  相似文献   

18.
用滤纸涂布法从固态发酵的醋醅中分离到1株耐酸黑曲霉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ARTP)对该菌株进行了诱变,通过专利方法"鉴定霉菌分解淀粉能力的方法"定性筛选出正向突变株,在不同酸度条件下测定了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的淀粉酶、蛋白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诱变后菌株酸性淀粉酶活和酸性蛋白酶活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53.3%和46.0%,是食醋生产中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菌种。  相似文献   

19.
以选育马铃薯渣高效降解菌为目的,对康宁木霉进行紫外诱变,以致死率在80%~90%之间的菌株进行初筛,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筛选平板复筛,选育出两株具有较高酶活的菌株,并命名为P12、P13。通过诱变,完全培养基中P12的纤维素酶活(CMCA)及滤纸酶活(FPA)分别提高了1.45倍、1.738倍,P13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及滤纸酶活(FPA)分别提高了1.4倍和1.667倍。并通过发酵试验,发酵培养基中CMC酶活分别是初始菌株的1.72倍和1.84倍。P12和P13具有良好的降解马铃薯渣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一株产纤维素酶的黑曲霉菌株D2为出发菌,进行了微波-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到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纤维素酶突变菌株N14,其最适生长pH值为5.0~6.0、最适生长温度28℃~30℃,酶解反应的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50℃.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突变株N14的最佳液态产酶条件是:麸皮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碳氮比4:1、起始pH值为6.5,接种量6%,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3 d.在上述条件下,菌株滤纸(FPA)酶活最高,达363.5 U/mL,是出发菌株的3.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