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机纳滤膜处理酵母废水中试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降低酵母废水的COD,并回收废水中有价值的成分,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和满足环保要求,作者分别采用纳滤和反渗透工艺对废水进行了中试实验.实验表明:经NF膜芯Suntar-3M01处理后的废水可100%回收酵母蛋白等成分,色度去除率>90%,浓缩液可喷雾处理成干粉向市场销售,NF膜可将废水的COD质量浓度从1.7×104mg/L降至1 000mg/L左右,大大减轻了后续废水处理的负荷,膜平均通量为15.0L/(m2·h)以上,含固量浓缩倍数为4.05.经初步经济分析,平均单位(m3)料液运行成本约为6.79元,干粉成本约500元/m3,实验表明,用NF膜处理酵母废水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纳滤膜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纳滤技术处理印染废水进行了去除COD和脱色的研究。考察了不同压力和pH值及温度对滤出液的出水品质的影响。实验还考察了各种操作条件对通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滤技术可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中的色度和COD,而且废水回收率高达90%以上,经过处理后的水质COD去除率大于90%,色度去除率大于99.5%。膜的通量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温度20-30℃之间有较高的渗透液通量,其在较低的的pH值范围内渗透液通量较高。通过膜的渗透液完全可以达到回用或排放的目的,而浓废水由于脱除了盐所以可以用生化法、湿式氧化、高温焚烧等方法处理。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纳滤膜技术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本文用复合纳滤膜对印染厂提供印染废水进行了色度和COD的去除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纳滤膜技术可有效去除印染废水中的色度和COD,即使对废水的处理率高达90%(过程回收率高达90%)时,膜对印染废水中的COD的去除率仍高达98%以上、对色度的去除率则仍几乎为100%。膜的水通量随着进料流量、操作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过程回收率的提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4.
纳滤膜在治理农药废水污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DK型、NF90型纳滤膜治理农药废水污染,并对其适用性与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两种膜对不同料液浓度废水的治理效果与处理效率,得到纳滤膜对COD、TP、NH<,3>-N、电导率的去除规律及其适用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将DK型与NF90型纳滤膜组合可发挥不同膜的应用优势、提高处理效率,适用于治理高浓度、高盐分的吡虫啉农药废水污染.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哌嗪酰胺/聚砜复合纳滤膜对实际活性染料染色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和浓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纳滤膜可有效实现对活性黑KN-B染色废水的脱色处理和浓缩,膜对废水的脱色率接近100%,对废水中无机盐的脱除率小于20%,渗透液均为无色.膜面流速、跨膜压差、进液pH等工艺参数对纳滤膜的性能影响较大,高膜面流速、低跨膜压差和高pH有利于提高膜的渗透平衡通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二级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印染废水,采用纳滤膜技术深度处理回用,研究了纳滤膜去除污染物的影响因素及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当纳滤膜的运行压力为0.65 MPa,回流率为1.5,运行周期为25 d,纳滤膜对色度、COD、TD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1.5%、93.8%、96.2%;出水色度小于4倍,COD为8 mg·L-1,TDS质量浓度为100 mg·L-1,出水水质满足某印染厂用水水质要求,成本仅为2.63元.t-1,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纳滤膜技术浓缩分离含镍离子溶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纳滤膜法对较高浓度含Ni2+离子溶液进行了高倍数浓缩,考察了操作压力、进料液流量、原水Ni2+离子质量浓度和pH等因素对分离过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对Ni2+的截留率随操作压力、进料液流量和原水Ni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膜通量则随进水Ni2+的质量浓度增加而减小.对于Ni2+质量浓度为3900 mg·L-1,pH为3的NiSO4溶液原水,在操作压力1.4MPa条件下,经截留液全循环工艺运行,纳滤淡化出水Ni2+的截留率均保持在99.6%以上,浓缩液中Ni2+质量浓度最高可能达到23 510mg·L-1,浓缩倍数超过6.研究表明,选择适宜的纳滤膜用于重金属废水的高倍数浓缩,实现有价金属的资源化回收具有良好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化工时刊》2013,(11):20-20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自主研发的纳滤膜处理电镀废水技术已在广东普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中试。实验表明,运用这一技术工艺处理的电镀废水能够直接回用六价铬离子,不产生含铬污泥,实现了电镀废水零排放。此前我国处理电镀废水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法、生物法、物化法和电化学法等,其缺点是处理效率低、出水水质差、处理深度  相似文献   

9.
纳滤膜脱盐浓缩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考察了料液中盐的浓度对CA和PA纳滤膜性能的影响。随着料液中盐浓度的增加,膜的截留率减小,通量减小,CA膜的脱盐性能优于PA膜,本文选用脱盐性能较佳的CA纳滤膜进行了染料连续浓缩脱盐试验。CA膜对染料的截留率大于99.9%,总脱盐率为51%。在浓缩过程中染料的浓度提高了2.76倍。  相似文献   

10.
以某磷化工企业实际工业废水中的Ca2+、SO42-等为控制指标,研究纳滤循环系统回收率、纳滤浓水和原水体积比、pH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纳滤循环系统连续处理该废水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最佳运行条件:纳滤系统回收率为60%,纳滤浓水、原水体积比为1∶1.5,pH为12。该系统稳定运行后,Ca2+、Mg2+、SO42-等的浓度无论在浓水侧还是淡水侧均没有出现不断富集的现象,可不断回用。  相似文献   

11.
张汉铭 《广东化工》2013,(19):119-120,127
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纳滤膜不仅能有效净化废水,还能回收其中的有用物质。因此,在化工废水处理中得到多数企业的认可。文章介绍了纳滤膜分离技术的特点与纳滤膜的分离机理。并以陶氏NF270-4040纳滤膜处理盐化工废水为基础,从考察操作压力、温度、进水流量、进水pH入手,依据非平衡热力学模型分析纳滤膜处理化工废水的优势及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2.
纳滤膜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膜技术的发展,纳滤膜的制备、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3.
对纳滤膜的定义和特点作了简介,着重论述了纳滤膜的分离机理,对纳滤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4.
纳滤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纳滤膜的定义、特点、分离机理等作了介绍。综述了纳滤膜在工业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水软化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进展,并对纳滤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纳滤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制备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成为一种先进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发展起来。文章详细论述了国内外纳滤膜技术在饮用水生产中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纳滤膜对地表水或地下水中存在的各种无机、有机污染物的分离特性。  相似文献   

16.
无机膜处理乳化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除去废水中的乳化油,采用无机陶瓷微滤膜对乳化废水进行了中试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乳化液废水经孔径为200 nm的无机陶瓷膜处理后,透过液可达国家排放标准;在最佳操作压力0.16 MPa下,系统可连续、稳定运行20 h以上,平均膜通量为272 L/(m2·h);化学清洗30 min后,可使膜通量恢复至初始通量的95%;平均料液运行成本为4.49元/m3.用无机陶瓷膜处理乳化液废水是一种经济、技术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除去废水中的乳化油,以达到环保排放标准,采用无机陶瓷微滤膜对乳化废水进行中试实验研究。实验表明:乳化液废水经孔径为200nm的无机陶瓷膜处理后,透过液可达国家排放标准;在最佳操作压力0.16MPa下,系统可连续、稳定运行20h以上,平均膜通量为272L.m-2.h-1;化学清洗30min后,可使膜通量恢复至初始通量的95%。经初步经济分析,平均单位(m3)料液运行成本为4.49元,实验结果表明,用无机陶瓷膜处理乳化液废水是一种经济、技术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纳滤膜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滤膜具有筛分效应和电荷效应两个显著特性,能截留大分子量有机物和多价离子,而允许小分子有机物和单价离子通过。对于纳滤膜的分离机理,提出了非平衡热力学模型,电荷模型,静电排斥和立体位阻模型。根据纳滤膜特有的性质,介绍了其在水处理领域包括水的软化、脱除饮用水中有害物质、废水处理三个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纳滤膜污染的机理以及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登辉  王羽佳  王军 《水处理技术》2021,47(2):77-81,94
为研制适用于染料废水处理的新型纳滤膜,以自制的PVDF膜为基膜,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在膜表面涂覆TiO2纳米颗粒层,然后再涂敷多巴胺/PEI层,以制备PVDF纳滤膜.考察了制备条件对膜的表面特性及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和多巴胺/PEI可以顺序的涂覆在PVDF膜表面.表面涂覆后,膜的通量急剧下降,截留率大幅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