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离辐射对人的影响涉及全身很多器官和组织。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效应可分为两类: 1.躯体效应:出现在受照者本人身上的效应,包括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 2.遗传效应:出现在受照者后代的效应。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作用也可按发生情况分为:  相似文献   

2.
低剂量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剂量电离辐射(Low—dose ionizing radiation)已经成为辐射生物效应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有害效应、适应性效应和兴奋性效应的理论不断完善。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有害效应与非有害效应同时并存,机制仍然难以定论。过去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多是通过高剂量效应曲线进行反推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电离辐射的线性无阈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质疑。本文从有害效应、适应性效应和兴奋性效应3方面对低剂量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发生及其机理等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机制的几种研究理论,从整体生物效应、细胞效应,以及电磁辐射对基因表达和对肿瘤形成的影响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王冰  周湘艳 《辐射防护》1993,13(3):218-225
本文从远期效应研究(包括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和相对生物效应(RBE)值研究两个方面扼要概括了近期国内外对氚生物效应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就其今后的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5.
氚水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近十余年有关氚水生物学效应研究工作,包括氚水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氚水β射线对胎鼠中枢神经发育的影响,其中包括脑重量变化、组织学变化和剂量与机能效应;氚水对性腺的影响;氚水的细胞生物学效应;氚水的致癌效应,在致癌效应中进行了体外细胞恶性转化实验和动物长期饮用氚水的致癌效应观察,都获得了阳性结果。在各实验中,部分求出了相对生物效应RBE值。  相似文献   

6.
辐射效应对LDPE/CB复合物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γ射线辐照交联后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碳黑(CB)复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电性能。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剂量对复合体系正温度系数(PTC)效应以及负温度系数(NTC)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对PTC和NTC效应的影响很大。在400kGy时,NTC效应基本消除,当辐射剂量继续增加时,NTC效应又重新出现。  相似文献   

7.
徐姜炜  张超  毛飞  张丰收 《核技术》2023,(12):101-114
高能粒子与靶材料相互作用主要通过核能损和电子能损两种方式损失能量。电子阻止效应和电子-声子耦合效应是体现电子能损的两种不同机制。准确模拟高能粒子的辐照损伤过程,亟须解决电子能损效应对粒子辐照损伤的影响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本文综述了几种关键结构材料在考虑电子能损效应下辐照损伤行为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电子阻止效应、电子-声子耦合效应和电子热导率等对辐照缺陷的影响规律,总结了目前电子能损效应对靶材料辐照损伤的影响规律,归纳了高能粒子辐照靶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氚的广泛应用和环境浓度的增加,其放射性所导致的生物学效应也在逐渐地引起人们的重视。氚是氢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参与到生物圈的很多循环,环境中的氚会对人类及其后代造成损害。本文介绍了氚水所导致的生物学效应中的致癌效应、致畸效应和致突变效应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核武器毁伤效应的三维科学可视化,针对毁伤效应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MRPCT模型实现核武器毁伤效应三维空间效据建模,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利用线性编码方法对MRPCT模型进行存储,基于Morton码技术实现了核武器毁伤效应的空间分析算法.  相似文献   

10.
电子负载效应在高压加速管中是需要避免的,因为电子负载效应往往会造成加速管中出现大量的电子流,使得高压难以继续升高,而电子负载效应与加速管中的杂散粒子倍增有关。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透镜电场抑制电子负载效应。通过不等梯度电位形成透镜电场,透镜电场对中心轴上加速的粒子不造成影响,而对远离主轴的杂散粒子起到消散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阻止这些杂散粒子长距离飞越,减弱杂散粒子的倍增能力。可见透镜电场能够对电子负载效应起到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微剂量学研究关心的是能量在生物体内沉积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辐射相互作用的基本微观图形,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研究成果扩大人们对理化效应、生化效应、生物效应同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小剂量X射线照射对全淋巴细胞刺激效应的同时,探讨了小剂量照射(0,0.02,0.05,0.10,0.20,0.50Gy)对三种单克隆抗体分离出的CD_4~ 、CD_8~ 和B亚群细胞的刺激效应,观察了小剂量照射后的CD_4~ 、CD_8~ 细胞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ning法分离的各亚群细胞的纯度和存活率均在90%以上,全淋巴细胞在0.10Gy剂量内有刺激作用,尤以0.10Gy剂量点效应最大(为对照组的139.2%);各亚群细胞在0.20Gy照射内,均有刺激效应的发生,CD_4~ 和B细胞在0.10Gy剂量点效应最强(为对照的179.3%和182.5%),而CD_8~ 在0.05Gy点效应最强(为对照的169.6%);相同剂量,CD_4~ 和B细胞的刺激效应大于CD_8~ 。0.50Gy照射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正常CD_4~ 细胞对B细胞具有辅助功能,CD_8~ 细胞对B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小剂量照射可加强CD_4~ 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作用,促进CD_8~ 细胞对B细胞的抑制功能,以0.10Gy照射后这种效应最强,0.20Gy照后仍可观察到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小剂量X射线照射对全淋巴细胞刺激效应的同时,探讨了小剂量辐射(0,0.02,0.05,0.10,0.20,0.50 Gy)对三种单克隆抗体分离出CD_4~ 、CD_8~ 和B,亚群细胞的刺激效应,观察了小剂量照射后的CD_4~ 、CD_8~ 细胞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ning法分离的各亚群细胞纯度和存活率均在90%以上,全淋巴细胞在0.10 Gy剂量内有刺激作用,尤以0.10 Gy剂量点效应最大(为对照组的139.2%);各亚群细胞在0.2 Gy照射内,均有刺激效应的发生,CD_4~ 和B细胞在0.1 Gy剂量点效应最强(为对照的179.3%和182.5%),而CD_8~ 在0.05 Gy点效应强(为对照的169.6%);相同剂量,CD_8~ 和B细胞的刺激效应大于CD_8~ 。0.5 Gy照射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正常CD_4~ 细胞对B细胞具有辅助功能,CD_8~ 细胞对B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小剂量照射可加强CD_8~ 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作用,促进CD_8~ 细胞对B细胞的抑制功能,以0.1 Gy照射后这种效应最强,0.2 Gy照后仍可观察到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14.
使用γ谱仪近距离测量具有级联衰变关系的放射性核素时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级联符合相加效应。级联符合相加效应会导致能谱中的全能峰计数变化,并产生干扰能谱分析的加和峰,从而影响γ能谱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此,国内外研究机构建立了多种方法和技术用于γ能谱级联符合相加效应的校正。本文在详细总结级联符合相加效应校正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级联符合相加效应的产生机制、校正算法、校正软件、技术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并对不同校正算法和软件进行了比较。结合发展现状,对级联符合相加效应校正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电路级仿真方法,对体硅CMOS存储器中由单粒子效应引发的多位翻转特性进行了建模分析。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扩散效应及寄生双极放大效应引发的电荷共享收集机制,能基于版图特征重构多节点电荷收集的电流源,实现对单粒子效应位翻转截面的预估计算。针对一款65 nm工艺体硅CMOS存储器,对不同能量及角度入射的重离子引发的多位翻转效应(MCU)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理论推导了变密度引起的浮升力效应和流动加速效应对超临界流体混合对流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升力效应和流动加速效应通过改变壁面边界层外缘的切应力影响湍流对传热传质的贡献,进而改变超临界流体混合对流传热特性。浮升力效应通常在加热区域入口及上游区域表现明显,而流动加速效应在主流区流体温度达到拟临界温度时更显著。与实验研究结果对比发现,新建立的浮升力因子和流动加速因子可较好地预测竖直圆管内超临界流体混合对流条件下拟临界区域的局部传热特性。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水自然循环流动稳定性的研究对反应堆安全有重要意义。通过析因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因素及其因素间交互作用对自然循环流动稳定边界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流动稳定性,效应C(入口阻力系数)影响所占的百分比贡献率最大,约70.89%;其次是效应AB(加热段长度和入口温度交互作用)的影响,其百分比贡献率占到13.26%;之后是效应A(加热段长度)的影响,其百分比贡献率为12.32%。在对脉动周期的影响中,效应A(加热段长度)的百分比贡献率最大,为68.47%;其次为效应C的影响,其百分比贡献率为24.04%。其他因素及其之间的交互作用效应对稳态流量和脉动周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8.
电离辐射也是一种射线,它与其它射线(如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线等)的区别在于它有更高的能量,当它与物质作用时能够引起物质的电离和激发,因而造成伤害。 电离辐射对受照射者本身所引起的躯体效应可分为早期效应和晚期效应。晚期效应指的是受照后三个月至终生所发生的慢性效应。引起癌症是最重要的晚期效应,而在电离辐射诱  相似文献   

19.
为使人们对辐射危害效应有详细了解,1992年广岛国际辐射效应医疗救治协会出版了《原子弹爆炸辐射对人体的效应》一书,详细地描述了原爆辐射对人体效应的最新研究成果。但因为该书篇幅很长,且对一般人来说有的部分难以理解,1993年在此书基础上又编辑出版了《原...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来,对于基因组不稳定性和旁效应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和放射生物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随着对辐射损伤研究的深入,电离辐射引起的非靶效应(如基因组不稳定性、旁效应等)将对与辐射照射有关的危险评价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就体内、外电离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体内、外旁效应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