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磁控制全可变气门系统及其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磁控制进排气门是一种新型的可变配气相位技术,在发动机上以电磁驱动气门比传统的凸轮驱动方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本文所建立的电磁驱动气门升程仿真计算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电磁驱动气门机构,优化其各种系统参数,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型柴油机的配气系统,研制了一套电-液驱动可变气门系统,在对该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液压系统的特点,建立了气门运动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对可变气门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可变气门机构能实现发动机配气定时和气门升程的连续可变,是可变气门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全可变气门技术的优越性,论述了当前应用全可变气门技术的典型机构,最后介绍了一种新型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液压气门机构可通过改变泄油初始相位角实现进气门最大升程和进气迟闭角的连续可变。  相似文献   

4.
电喷汽油机可变进气和配气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换气过程进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汽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进气和配气系统对汽油机充气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汽油机换气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以某一电喷汽油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可变进气歧管长度、可变气门升程和可变气门定时,提出优化方案,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利用BOOST模拟计算软件,建立可变的进气和配气系统模型,分析影响进气充量的各种因素,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电控配气柴油机性能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TBD234V6型柴油机的配气系统,设计了电控可变气门系统,并应用相关软件模拟气门运动规律。运用GT-POWER软件建立该柴油机的模型,计算柴油机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等参数,并用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利用该模型研究分析了柴油机配置电控可变气门后的工作过程及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利用该电液控制配气机构代替传统的配气机构,设计与柴油机运行相对匹配的气门运动规律,有利于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直喷汽油机需要更加灵活准确的气门控制机构.凸轮驱动式液压可变气门机构可以降低泵气损失、实现米勒循环和提高燃烧效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一种凸轮驱动式电液可变气门机构的特点及其工作模式,并对比分析了应用不同配气机构的发动机在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表现,可以得出:采用凸轮驱动式液压可变气门机构...  相似文献   

7.
以某一电喷汽油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可变进气歧管结构和可变气门定时,提出优化方案,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利用BOOST模拟计算软件,建立可变的进气和配气系统模型,分析影响进气充量的各种因素,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型柴油机的配气系统,进行中压共轨电控可变气门系统设计.根据电控可变气门的工作原理,利用Amesim软件建立电液控制配气机构的仿真模型.利用仿真模型,对电控可变气门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活塞直径、高压共轨腔压力和高压电磁阀的通流面积等参数对气门升程及气门响应的影响规律,并用Pro/E软件进行了该系统的结构设计,为进一步地研究电液气门驱动系统提供了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9.
全可变气门机构运动学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BMW的N52发动机可变升程气门机构的机械结构原理,然后对机构进行运动学方程推导,得出气门升程与凸轮转角、偏心轮转角之间的数学关系,编制了发动机全可变气门升程运动学计算程序,可以用来计算全可变气门机构的运动学问题,为以后进行动力学计算作准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发动机气门机构的工作特点,从物理意义出发,介绍了不同机构与气门间隙之间的关系及其气间隙的精确计算与简略估算方法。按照这一关系及其计算方法,为发动机设计和维修人员在确定不同气门机构的气门间隙时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新的气门—气门应强化磨损模拟试验机及其相应的试验方法,该试验机采用了近似模拟工况的原理且试验时各因素(温度、腐蚀气氛、加载力和加载频率等)独立可控和数据自动采集。基于材料磨损机理,讨论了气门—气门应强化磨损模拟方法设计准则及主要参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与实际发动机中气门磨损形态的一致性表明:文中所介绍的试验机及相应的试验方法可有效地对发动机气门—气门应进行快速强化磨损试验。由于试样采用产品样品,因此,试验评价结果可直接应用在工程中。  相似文献   

12.
采用传统闭环方法控制电磁气门驱动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研究电磁气门驱动(EVA)气门落座软着陆控制为目的,依据EVA装置,建立EVA的数学模型并将其线性化,在此基础上对采用传统闭环控制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用于仿真的模型与实际情况有差别,难以用于评估控制策略;在小气隙下EVA系统可控性较差,且非常不稳定,采用传统的闭环方法控制电磁气门驱动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电磁驱动气门机构系统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磁驱动气门机构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针对电磁驱动气门机构的特点建立了包括电磁铁及其机械部分的系统模型,考虑到磁性材料的特性,采用通过测量数据来确定模型参数的策略,并利用该模型对自行设计的电磁驱动气门机构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驱动电流和气门升程随时间变化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某四缸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怠速时燃烧不稳定,经热力学性能仿真计算发现怠速时气门重叠角偏大,导致残余废气率较高,从而引起燃烧不稳定及循环变动大。可通过调整进气凸轮轴安装相位或增大气门间隙来推迟进气门开启时刻,减小气门重叠角。本文对加大气门间隙方案做换气过程分析计算,加大气门间隙,气门重叠角减小。在低速时,小的气门重叠角有利于减小废气倒流,提高进气量;但在高速时进气惯性大,由于加大气门间隙,减小了进气迟闭角,造成高速时进气量减小。试验结果验证仿真分析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减小气门重叠角可显著改善怠速工况的循环变动和排放,中低速工况的扭矩也有所提升,但高速段功率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15.
高温对发动机气门磨损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摩擦学原理,采用动态磨损模拟试验和表面微观分析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对气门动态磨损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着重温度对气门材料的力学性能、蠕变和疲劳裂纹形成与扩张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气门接触面是以反得弹,塑性疲劳变形和金属滑动而产生的疲劳裂纹,片状疲劳剥落,最终导致气的失效;而材料在高温下产生的变形滑移和蠕变又是促使气门疲劳点蚀和剥落磨损加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VVT及VVL装置设计方案,并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同时设计了一种应用于该装置的特殊的凸轮型线,并采用AVLTYCON软件建立了阀系的TYCON模型,对装置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发动机转速下,随着间隙γ的变化,气门正时及气门升程随之改变,气门正时改变量达60℃aA,气门升程从怠速时的5mm改变到标定转速时的8mm,在整个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内没有发现气门落座反跳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某柴油机的配气机构,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其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了配气机构主要运动件间的作用力,为后续柴油机整机振动和噪声的分析和预测,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8.
李理光  许斯都 《内燃机工程》1995,16(1):25-30,37
介绍了有关进气门座的结构参数变化对进气性能影响的试验,及在不同进气门座结构参数下所进行的二维稳态进气流动模拟计算研究。计算与试验良好的一致性表明,进气门座结构参数对进气性能的影响作用应引起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9.
摘要以往对下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进行动力学计算时,都把机构刚度和摇臂比视为常数.实际上,这种机构的刚度和摇臂比都是随凸轮转角变化的,且有时变化范围较大.本文目的是考察刚度和摇臂比变化对凸轮轴下置式配气机构动力学计算结果的影响.作者采用两种模型对492QA汽油机配气机构多种转速下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变刚度、变摇臂比和定刚度、定摇臂比的动力学计算,并将两种情况下的计算结果作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在刚度和摇臂比变化较大的凸轮轴下置式配气机构动力学计算中应考虑这种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针对6L21/31型船用中速柴油机存在燃油消耗率偏高,凸轮磨损偏重等问题,本文首先利用BOOST软件建立柴油机工作过程数值计算模型,对配气相位进行了优选。在此基础上利用TYCON软件建立柴油机配气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模型,并对凸轮型线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配气相位和凸轮型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改善了原机配气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性,提高了气门升程的丰满系数,并降低了进排气凸轮与从动件的接触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