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β-环糊精对棉织物接枝整理中影响吸氨消臭性能的因素。β-环糊精整理织物的包合吸氨消臭性能分析结果表明,β-环糊精消臭整理的最佳工艺:β-环糊精用量为60 g/L、BTCA用量为80 g/L、催化剂次亚磷酸钠用量为30 g/L、焙烘温度为180℃、焙烘时间为120 s。  相似文献   

2.
为赋予棉织物多种特殊功能,以柠檬酸(CA)为交联剂,次亚磷酸钠为催化剂,采用轧-烘-焙工艺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整理到棉织物上.研究了HP-β-CD用量、CA用量、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织物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接枝整理工艺:HP-β-CD用量为70 g/L,CA用量为60 g/L,次亚磷酸钠用量为15 g/L,焙烘温度175℃,焙烘时间3 min.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了86°,对香精和甲苯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HP-β-CD的整理效果比β-CD好.  相似文献   

3.
文中以柠檬酸(CA)作为交联剂,将β-环糊精锚固于棉织物,再对负载环糊精的织物进行包合薄荷精油的芳香整理。分别以锚固量和包合量为指标,分析影响整理效果的各因素,优化整理工艺。结果表明,较优的β-环糊精负载整理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浓度100 g/L、CA浓度80 g/L、次亚磷酸钠浓度30 g/L、焙烘温度190℃、焙烘时间150 s,β-环糊精的锚固量为75.76 mg/g织物;负载β-环糊精的棉织物对薄荷精油的包合整理工艺为: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4 h、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5,薄荷精油在织物上的包合量为2.26 mg/g织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载体法制备驱杀蚊织物.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278 nm的条件下,研究了驱蚊剂ZX-1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助剂用量对织物整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的驱杀蚊整理与ZX-1用量、反应温度和载体用量有关.其最佳整理工艺是:在900℃条件下,整理1.5 h,ZX-1用最为0.6g/L,载体用量为3g/L...  相似文献   

5.
以丁烷四羧酸(BTCA)为交联剂,次亚磷酸钠(SHP)为催化剂,将β-环糊精(β-CD)接枝到真丝织物上,再经天然香茅草提取物整理,赋予真丝织物驱蚊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β-CD最佳接枝工艺为:BTCA质量浓度110 g/L、β-CD质量浓度70 g/L、SHP质量浓度4 g/L、焙烘条件170℃、3 min,此工艺下真丝织物增重率可达16.04%。扫面电镜(SEM)测试表明:β-CD已成功接枝到真丝织物上;β-CD接枝后真丝织物阳离子染料染色的K/S值明显提高,而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染色的K/S值明显下降。经香茅草提取物整理的接枝真丝织物,放置一周后,对淡色库蚊驱避率仍可保持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防蚊微胶囊对蚊帐织物防蚊整理的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防蚊蚊帐中杀虫剂的有效含量,以有效含量及耐洗率为指标确定防蚊整理蚊帐的最佳工艺:防蚊微胶囊60 g/L,聚胺树脂XH-PU319 30 g/L,交联剂L245 2 g/L,100℃焙烘1 min。整理织物经20次洗涤后,织物的杀虫剂有效含量仍在80%以上,150℃缓释性测定表明具有优良的缓释性能,说明经微胶囊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防蚊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无甲醛树脂Arkofix NZF为交联剂,MgCl2·6H2O为催化剂,采用轧-烘-焙工艺,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整理棉织物。研究了HP-β-CD的质量浓度、树脂质量浓度、MgCl2·6H2O质量浓度、pH值、焙烘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接枝工艺为:HP-β-CD质量浓度50g/L,树脂质量浓度60g/L,MgCl2·6H2O质量浓度10g/L,pH值5.5,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3min。结果表明,经HP-β-CD整理的织物折皱回复角和接枝率比经β-CD整理后的高。  相似文献   

8.
《丝绸》2017,(8)
采用轧烘焙工艺引发β-环糊精对聚酯纤维织物进行接枝,探讨以1,2,3,4-丁烷四羧酸为交联剂、次亚磷酸钠为催化剂的条件下接枝环糊精以期提高聚酯纤维织物亲水性能的工艺条件。研究得出:β-环糊精处理聚酯纤维织物的最佳条件是β-环糊精质量浓度100 g/L,与丁烷四羧酸的摩尔比1︰3;烘焙的最佳条件是低温烘干6 min,高温烘焙3 min。回潮率测试结果表明,改性聚酯纤维织物的回潮率随接枝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接枝率达到最大值16.11%时,改性聚酯纤维织物的回潮率可达2.18%。聚酯纤维织物经30次洗涤后减重率控制在2%以内,说明接枝牢度优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开发消臭清洁化功能纺织品,采用浸轧法分析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MCT-β-CD)对棉织物的接枝工艺,通过增重率评价MCT-β-CD对棉织物的接枝效果,对MCT-β-CD接枝棉织物进行了吸氨消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较好的接枝工艺为:MCT-β-CD用量60 g/L,碳酸钠用量30 g/L,氯化钠用量30 g/L,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5 min,棉织物的MCT-β-CD接枝增重率为4.5%。MCT-β-CD接枝棉织物对氨气的包合消(氨)臭值为570.18μg/g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洗性。经MCT-β-CD接枝处理后,织物的强力保留率为94.62%,白度保留率为89.81%。  相似文献   

10.
《印染》2019,(21)
以BTCA为交联剂,采用浸轧法将β-环糊精(β-CD)对棉织物进行接枝整理,以棉织物上β-CD锚固量评价接枝效果,并对β-CD接枝棉织物进行了吸氨消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BTCA为交联剂的β-CD对棉织物的优化接枝整理工艺为:β-CD 80 g/L、BTCA 30 g/L、SHP 50 g/L、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3 min。织物上β-CD的接枝率为84.80 mg/g。β-CD接枝棉织物的吸氨量最高可达732.73μg/g。染色织物经β-CD接枝处理,K/S值下降,色相和染色牢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