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力、机动和防护——坦克战斗力的“金三角” 坦克是一种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和坚强装甲防护和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部队的基本装备,具有高速度、大纵深突击的能力,主要用于与敌坦克及其它装甲战斗车辆作战,也可以用来压制、消灭敌方的反坦克武器和其它炮兵武器。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日本10式坦克定型,目前正按计划装备部队。10式坦克只有48t重,这么大重量的坦克到底能够确保多大程度的防护能力,这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热点。以下依据其研制时的设想及有关专家的经验来做一分析推测。自卫队坦克的防护策略坦克的防护方法有很多种,日本陆上自卫队坦克的防护手段和防护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装甲只要是坦克,就必然要在车体和炮塔上安装装甲。但是,其厚度、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有意引进“豹”2A6M主战坦克,用于加强其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作战能力。加拿大方面认为,此前这支部队使用的“豹”1A5主战坦克的作战能力显然不够,应该装备性能更为先进的“豹”2A6M主战坦克。该坦克的装甲防护性能好,55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的穿透力强,并装有地雷防护。此外,“豹”2A6M主战坦克还改进了驾驶员,车长、炮长和装填手的座椅,并将车辆底部的弹药储存区腾空,  相似文献   

4.
1992年10月1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瑞典装甲部队成立50周年庆典上,展出了一种有全部作战装备的S坦克。该坦克的车体前缘装有棒状装甲屏蔽,这种装甲在以前从未公开。它发明于1957年S坦克概念研究时期,迄今保密达35年以上。  相似文献   

5.
战场威胁的变革与装甲防护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坦克武器和防护技术的发展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城市作战环境下,配备火箭筒的作战人员已有能力摧毁从主战坦克到载货卡车在内的各种重型装备。在日益严峻的战场对峙形势下,为提高军用车辆的防护能力,装甲防护技术正朝着多样化的方向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B1重型坦克是一战后法国研制的第一种坦克,1931年开始装备法军,体现了当时法国对坦克支援步兵作战的火力和防护要求。B1坦克在生产35辆后,决定增大其装甲厚度和发动机功率,改进为B1-bis型。至法国投降前,B1-bis型共生产365辆。B1-bis型车体前部装备1门短身管75毫米炮,炮塔安装一门47毫米炮。(彩页编码1254)  相似文献   

7.
许多现代主战坦克都装有反应装甲,用以补充其基本装甲防护能力的不足。当装甲车辆被空心装药弹或硬芯弹击中时,这种装甲既可保护乘员,又可提高战斗车辆的生存能力。由此看来,反应装甲对于提高主战坦克的战斗性能和在战场上的持续作战能力有一定作用。为此,一些老式坦克也以较低的成本安装了反应装甲。  相似文献   

8.
↑比利时从“豹”1坦克刚开始研制时起就看上了“豹”1坦克,因此于60年代末率先引进了“豹”1坦克,是该坦克所有国外用户中最早装备部队的。但比利时的“豹”1坦克加装了附加裙板,还给综合式瞄准装置加装了装甲防护  相似文献   

9.
全电式坦克     
坦克是一种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装甲防护能力的履带式装甲战车。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部队的基本装备.具有高速度,大纵深突击的能力.主要用于与敌坦克及其它装甲战车作战.也可以用来压制和消灭敌人的反坦克武器和其它炮兵武器.摧毁敌人野战工事并歼灭其有生力量。正因为坦克实现了火力.机动性和防护能力的完美结合,所以它才能够纵横疆场.逐鹿群雄.大放异彩.成为名副其实的“陆战之王”。随着作战样式、战场环境和目标特性的不断改变。对坦克的战略机动和战术机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坦克的重量有了很大的限制。而另一方面,性能先进、威力强大的反坦克武器不断涌现又对坦克的生存能力造成了巨大威胁。如何有效地平衡坦克火力、机动性和防护能力之间的关系,使坦克在信息化的高技术战争中仍能发挥重要作用,就成了各国坦克专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需求牵引和技木推动一直是坦克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困。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以前制约坦克发展的一些关键技术瓶颈也在不断地被攻克和解决。特别是各种新原理,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广泛应用.更加促进了坦克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性能的大幅度提升。为坦克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之而来的是坦克领域一些新概念、新名词的不断涌现.让人耳目一新,全电式坦克就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正>主战坦克最初被设计用于取代轻型、中型、重型及超重型坦克,所以曾被称为"通用坦克"。主战坦克主要配备炮口初速高的直射主炮,同时具有越野机动性强和装甲防护水平高的特点。主战坦克是纯粹的战斗装备,而非设计用于运送作战部队。主战坦克在冷战时期得到加速发展,但随着轻型复合装甲的发展,目前在一些国家的陆军中被轻型坦克加以补充。当今,主战坦克被认为是现代陆军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主  相似文献   

11.
随着坦克装甲防护技术的提高及主动防护装甲的出现,采用空心装药战斗部的反坦克导弹的攻击效能受到了限制。为了能够有效打击装备有这些装甲的坦克,我国最新一代反坦克导弹应运而生,它就是引人注目的“红箭”-9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其研制成功说明我国已经能够独立自主研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武器系统。“红箭”-9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攻击100米至5000米距离内的敌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必要时也可以用来攻击敌钢筋水泥工事和火力点。其作战任务是为军、师级部队提供反坦克作战的骨干火力;与其他反坦克兵器相配合,有效抗击敌装甲目标。到…  相似文献   

12.
《兵器知识》2011,(11):9
<正>德国的"豹"2坦克自1979年服役后历经多次改进。刚刚潜渡的"豹"2A6主要是换装了55倍口径的坦克炮,采用了模块化附加装甲,目前装备于备国陆军快速反应部队的装甲营。"豹"2 PSO则是专门为城市作战设计的改进型号,采用了防护面积更大的模块化附加装甲,用遥控武器站取代了炮塔上的车载机枪,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美军坦克在夜间及在烟幕、薄雾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为了对付普遍装有有机烟幕发射器的苏军坦克,美国早在1972年就开始为其主战坦克研制热成象瞄准具,并于1980年开始装备部队。自1980年起,美国又开始为其主战坦克研制热成象驾驶仪,并将于1988年装备部队,到那时,美军主战坦克将能在白天、黑夜,在薄雾、霾或人工烟幕的条件下全天候作战,大大地提高坦克的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4.
研制出能够在任何环境、气候和地理条件下作战的高性能坦克是俄军和军工企业的一贯追求。目前所有的坦克都是采用“人员和系统一体化”的原则设计的,即坦克乘员和车辆所有系统都在同一个车体内,每辆坦克集战斗(包括火力、机动性和装甲防护)和维修保养能力于一身。现代坦克要求加装各种性能先进的电子设备,并要求武器口径越来越大、装甲防护越来越强、发动机功率越来越高,而车体尺寸却保持不变甚至还要减小,所有这些都导致了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来,装甲步兵战车(以下简称AIFV)已成为发达国家主要陆军装备之一,特別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已开始列装第二代步兵战车,使其在未来的战爭中的作用倍受人们器重。与装甲运兵车相比较,AIFV的突出特点是集进攻作战和运载步兵能力于一体,装备了大威力近战武器系统,具有较强的独立作战和较好的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6.
罗山爱 《兵器》2014,(8):43-48
BT是俄文“快速坦克”的缩写。一些文献把BT系列坦克称作“轮履两用式坦克”。它快速、轻小、灵活,更像是一辆“重装甲汽车”。在卫国战争初期,BT系列坦克也大量出现在战场上。尽管由于装甲和火力不足,在战争中BT系列坦克表现并不突出,但毕竟谱写了苏联坦克作战的最初篇章。本专题就为您详解BT系列坦克的研制、生产、装备和改进过程。  相似文献   

17.
张刚 《国外坦克》2007,(12):23-26,31-33
以色列装甲部队的发展可谓是一路坎坷,历经磨难。在从"拼凑"主战坦克到自主研发主战坦克的过程中,以色列国防军也在打造一支可以伴随主战坦克作战,担任搭载步兵与后勤保障任务的重型装甲战车部队。以色列人发现,传统装甲车的装甲实在太薄了,换装新式装甲只能有限的提高其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读者之声     
黑龙江大庆市读者闫亮来信问: 装甲人员运送车与步兵战车的区别在哪? 答:从用途上着装甲人员输送车主要用于战场上运输步兵,也可运输弹药和其它物资,运输伤员,执行侦察、行军警戒和巡逻任务。步兵战车不仅可以输送步兵,而且步兵可在车上作战;其机动能力与坦克相当或更好,装甲防护能力比装甲人员输送车强;既可协同坦克作战,又可独立遂行战斗任务;步兵下车  相似文献   

19.
秦延景 《轻兵器》2008,(2):19-22
越南战争中,我军时役装备的56式75mm无后坐力炮暴露出了一些缺陷,如随着坦克装甲防护能力的提高,该炮的破甲能力已显不足,并且其质量较大,不便于机动.因此,从1958年开始,我国军工部门着手研制新一代无后坐力炮,但由于原材料和技术水平有限,研制初期成效不大.1962年,中央军委召开"全军编制装备会议",要求军工部门重点研制装备团以下部队的82mm无后坐力炮及炮弹.1965年式82mm无后坐力炮(简称65式82mm无后坐力炮)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20.
<正>自从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问世以来,装甲和反装甲在战场上的激烈对抗从来没有停止过,坦克装甲车辆及乘员的防护更多地依托装甲防护,使坦克朝着更重装甲更大尺寸的方向发展。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X-飞机"项目启发下,提出"地面X车辆技术"(GXV-T)概念,积极寻求颠覆性创新方案,希望开发出能取代坦克的更轻快更敏捷的装甲车辆,确保下一代装甲车辆的作战能力,同时兼顾战略和战术机动能力、生存能力和成本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