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进气涡流比对直喷式柴油机油束碰壁过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采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了小型直喷式柴油机缸内空气运动对油束碰壁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型直喷式柴油机中,燃油壁面喷射的反溅作用是燃油雾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油束在碰壁过程中,其锥角及贯穿速度均发生变化。不同的进气涡流强度,壁面油束的形状及其发展速度均不同,顺涡流方向壁面油束的扩展速度较快,随着涡流强度的增加,壁面油束只出现在顺涡流方向。空气涡流对燃油与空气混合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油束与燃烧  相似文献   

2.
李力 《内燃机工程》1989,10(1):83-84
在涡流室式柴油机中由于流动损失和散热损失较大,起动困难,一般在涡流室镶块上加工一个伞形小孔辅助起动;对起动小孔辅助柴油机起动的机理多年来可归纳成以下两种认识:一种是认为起动小孔的作用是当柴油机起动时使一部份燃油通过起动小孔直接喷到主燃烧室内辅助起动,如图1所示;另一种认为当柴油机起动时由于涡流室内涡流强度弱,油束被吹偏程度小,油气混合不良,而由起动小孔喷射出一股气流对准油束,加强油气的接触混合,以利于燃油着火起动。如图2所示。针对以上两种论述,作者在X195柴油机上设计了两种涡流室镶块方案并进行了试验。方  相似文献   

3.
高速4气门直喷柴油机可变进气涡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在压缩末期喷雾油束末端的撞壁速度与涡流速度的相对关系。建立了喷雾油束,燃烧室形状和涡流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计算了某4气门直喷柴油机随转速变化所要求的最佳涡流比;设计了带涡流控制阀的双进气道,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对这些气道的涡流比和流量系数随气道人口面积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在4气门直喷柴油机中,很容易通过关闭一个进气道实现最佳涡流比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成象技术研究了不同进气涡流比时直喷式柴油机喷雾、燃烧和碳粒变化历程。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直喷式柴油机燃烧涡流从缸心向侧壁发展,更接近刚性涡特性。当涡流比高达4.5时,着火瞬间油束之间拥有空气的面积还相当多;涡流比过高,油雾和早、中期的火焰被局限于活塞凹坑内,这导致了气缸内空气利用率降低和燃烧后期碳粒增多。  相似文献   

5.
高压喷雾碰壁的粒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者采用基于激光衍射原理的Malvern粒径测试仪,在可模拟压缩上止点密度条件下,研究了柴油机泵-管-嘴供油系统下2种孔径喷嘴,在高压喷射近距离垂直碰壁时的粒度和浓度分布特性,对冷壁与热壁的影响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冷碰壁喷雾的特点是燃油碰壁后大量附着壁面,且小孔径时壁面油雾层的浓度及SMD值较小;热碰壁喷雾的显著特点是,高温壁面对油束碰壁后的燃油有“热反溅”作用,小孔径油束碰壁后油滴蒸发及气化的速率远高于大孔径,对燃油蒸发及气化最佳的壁面温度在573K附近。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了缸内直喷周向分层(简称DICSC)燃烧系统火花塞附近两根油历史潮流的发展历程。研究结果表明,喷雾混合过程中燃油碰壁、反弹现象非常明显,大多数燃油的雾化与蒸发产生于油束碰壁以后。靠近壁面处燃油浓度最大,向燃烧室中心方向浓度逐渐降低,沿周向、顺涡流方向形成了明显的由浓到稀的分层。因而,为了保证较好的着火稳定性,在DICSC燃烧系统中火花塞靠近壁面布置并处于油束下游一定角度比较合适,此外有浓度合适、易于点燃的混合气以便火焰能够顺利扩展。另外,还研究了不同涡流比和油束夹角下的油束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用高速纹影法研究一直喷式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的结果。文中简述了所建立的纹影光学系统和测量气缸内压力的电路控制系统,并观察分析了不同燃油启喷压力和空气涡流强度对油束特性、油束碰壁反溅、混合气形成以及火焰传播过程的影响,还研究了喷油压力和空气涡流对炭烟形成和放热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高速摄影,利用激光衰减法,研究了小型直喷式柴油机缸内燃油雾特民生,特别是在缸内空气运动对燃油喷雾特性影响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柴油机狭小的燃烧室内,自由喷雾得不到充分发展便得快与燃烧室壁面发生碰撞,故油束的锥角比较小,燃油的密集程度比较高,受空气涡流吹拂而发生弯曲的程度很小,较强的空气涡流会降低喷雾的贯穿速度。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喷雾油束内温度与浓度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缸内局部燃油蒸气的温度与浓度是影响柴油机着火与燃烧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喷雾油束内燃油温度与浓度分布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作在E150柴油机上,采用激光双曝光全息干涉技术,假定喷雾油束为轴对称圆锥形,将燃油蒸气作为位相物体处理,测取了喷雾油束的干涉条纹,采用阿贝尔变换对干涉条纹进行反演,导出了油束内轴向与径向位置的折射率,并由此计算出喷雾油束内燃油温度与浓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涡流室式柴油机油滴破碎和喷雾碰壁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稳定性理论,将燃烧室中油滴破碎过程分为KH不稳定破碎和RT不稳定破碎;根据Weber数将喷雾碰壁过程分为粘附、反弹粘附和飞溅附壁射流3 种模式,建立了油滴破碎和喷雾碰壁的数学模型。根据油滴破碎模型计算所得的喷雾贯穿距离和SMD值同试验结果相一致,喷雾碰壁模型计算所得的油滴位置图形与高速摄影结果相一致。将已被试验验证后的模型应用于涡流室式柴油机中, 计算了涡流室内喷雾的发展过程,计算结果与高速摄影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直喷式柴油机进气涡流比与喷油系统参数之间的匹配关系,并分析了进气涡流对柴油机油束撞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较小口径比的柴油机燃烧室,进气涡流对燃油混合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油束撞壁以后,并影响燃油蒸气在燃烧室壁面附近的轴向分布情况;为了获得理想的燃油蒸气空间分布,涡流比的匹配值应随着喷孔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通过改变喷油器的油束夹角,可以改善燃油蒸气在燃烧室壁面处的轴向分布情况,改善发动机的燃烧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应用STAR-CD软件对燃油撞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重点研究入射角度、环境压力和涡流比对撞壁特性和混合气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撞壁后燃油的二次雾化对燃油蒸发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壁面入射角度的增大,壁面油膜扩展面积增大,油膜从长叶形向扇形变化.随着环境压力的增高,燃油分布范围明显减小,但燃油堆积量和浓混合气的面积都会进一步减小,形成相对稀薄的混合气.涡流对燃油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撞壁之后,随着涡流比的增大,形成大范围的稀混合气.涡流比过高,相邻油束的混合气将会发生干涉,造成燃烧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功率柴油机的油气混合及燃烧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定量研究了进气系统和喷油系统的参数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涡流通过加速空气掺和到喷注中的过程,增强空气与油滴的相对运动,加速空气向油滴的传热等促进燃油与空气的混合;喷孔数通过影响燃油的贯穿距离以及空气夹带量进而影响油气的混合。利用燃油质心的偏转角和燃油质心贯穿距离定量表征进气涡流以及喷孔数对油气混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小缸径柴油机燃烧系统直喷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但仍面临实现柔和运行及降低有害排放产物的难题,燃烧室周边混合式燃烧系统具有工作柔和,变速适应性好等优点。但由于形成较多的壁面面膜,而使燃烧速率低,HC和微粒排放品质差,为此,本研究了旋转流场中轴针喷嘴油束扩展与混合的特性,提出了利用油束撞壁效应加速混合,改善燃烧过程的概念。在S195涡流室柴油机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单孔直喷式燃烧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  相似文献   

15.
邹小珂  吕田  顾根香  高深  张武高 《柴油机》2019,41(6):22-27, 33
在超高压燃油喷雾试验台上测试分析了不同环境背压及喷射流量对适用于斯特林发动机的小流量压力旋流喷嘴燃料喷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嘴的喷雾形态受燃烧室背压的影响最明显,背压升高,喷雾锥角减小;喷射流量的影响受背压的限制,中高背压下,流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锥角开始变小,流量继续增大,雾化效果变差。喷嘴设计流量的影响为:增大设计流量,相同工况下的喷雾锥角有增大的趋势,但有效雾化的最小临界流量值变大;设计锥角的影响和设计流量类似:较大喷射流量工况下,大设计锥角喷嘴对高背压的适应性较好。研究认为:小流量工况只能采用小设计流量的喷嘴,且对高背压的适应性较差;在大流量工况下,设计流量和设计锥角均较大的喷嘴对高背压工况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涡流运动降低柴油机混合气浓度及碳烟排放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涡流运动对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及碳烟排放的影响规律,采用经过实验验证的喷雾及湍流模型,用CFD数值分析软件对某车用柴油机燃烧室内不同涡流条件下柴油喷雾的混合气浓度、速度矢量场、燃油液滴空间分布及油束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当涡流比从0到5.0依次增大时,过喷孔轴线的铅垂面内喷雾浓度场局部浓区燃空当量比逐渐降低,而过喷孔轴线且与铅垂面垂直的平面内喷雾浓度场局部浓区的燃空当量比则先降后升,而不是逐渐下降.只有合理选择剖切平面,即选择过喷孔轴线且与铅垂面垂直的平面,才能正确评价涡流运动对燃烧室内混合气浓度分布及碳烟形成区域分布的影响规律.组织燃烧室内气流运动,须兼顾与气缸轴线垂直的水平面内的涡流运动和过气缸轴线的铅垂面内的湍流或滚流运动.涡流比太大,铅垂面内的湍流或滚流太弱,会削弱喷雾射流对燃烧室底部空气的卷吸,降低燃烧室底部的空气利用率.随涡流比增大,射流顺涡流方向的弯曲度增大,不同喷孔的油束会发生相互干涉,在靠近气缸中心的区域内形成局部浓混合气,不利于降低碳烟排放.对具体的燃烧室结构和喷油系统,合理匹配涡流运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个适合在准维模型中使用的直喷式柴油机喷雾碰壁与空气卷吸的数学模型。采用紊流射流理论推出了新的壁面射流计算公式,并在正确描述喷注贯穿的基础上建立了有涡流作用的空气卷吸模型。该研究结果用于准维模型的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吻合很好,证明了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