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氧漂稳定剂CGAD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硅型氧漂稳定剂CGAD是含有聚羧酸、羟基和氨基等多种极性基团的高分子络合型化合物,能耐强碱和高温,适用于常规的双氧水漂白工艺、冷轧堆和碱氧一浴法。分析了氧漂稳定剂CGAD对双氧水稳定性能,并测定了纯棉卡其的氧漂大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氧漂稳定剂CGAD与硅酸钠同浴使用,织物手感柔软,白度纯正。  相似文献   

2.
狄群英  权衡  朱建华 《印染》2006,32(17):35-37
研究非硅氧漂稳定剂FH-712应用于棉织物的冷堆氧漂工艺,测试了FH-712的耐碱性,比较其与硅酸钠的稳定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棉织物冷轧堆漂白工艺中,非硅氧漂稳定剂FH-712稳定效果接近于传统的硅酸钠稳定剂;漂白后产品的白度、撕破强力均达到硅酸钠一双氧水漂白工艺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略论双氧水漂白稳定剂(一)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黄茂福 《印染》1999,25(1):45-49
目前双氧水漂白使用范围正逐步扩大,冷轧堆、短流程前处理以及高档的纺织品的漂白,要使用双氧水漂白工艺,煮练漂白一浴一步法短流程工艺的实现,则更与双氧水漂白稳定剂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只有在双氧水漂白稳定剂的耐碱性提高后,煮漂一浴工艺才得以解决。近20年来。国内外在研制新型双氧水漂白稳定剂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且品种繁多。作者就双不漂白稳定剂的要求,种类、商品品种,氧漂稳定理论,以及短流程工艺中氧源稳定剂的选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氧漂促活剂TA-116对漂白过程中双氧水用量、漂白时间和温度的影响,确定了使用氧漂促活剂的低温、低pH值漂白工艺.氧漂促活剂TA-116的低温漂白工艺为:75℃,氧漂促活剂0.3 g/L,双氧水稳定剂2 g/L,pH=10.8,浴比1:10,在漂白30 min后加入促活剂续漂10 min.低pH值漂白工艺为:98℃,pH=7,氧漂促活剂0.3g/L,双氧水稳定剂2 g/L浴比1∶10,漂白开始时加入促活剂,漂白40min.冷轧堆漂白工艺为:氧漂促活剂0.3 g/L.pH=10.8,双氧水稳定剂2 g/L-浸-轧,轧余率100%,堆置8 h.和其他常规的双氧水漂白工艺相比,使用氧漂促活剂TA-116可以减少双氧水用量,降低漂白温度以及缩短漂白时间,在低温、短时间的温和条件下就可取得良好的漂白效果,减少纤维强度的损伤,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5.
稳定剂EB—90在冷轧堆漂白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来珍  杨学军 《印染》1991,17(6):27-29,41
稳定剂EB-90系参照德国BASF公司Prestogen EB配制的非硅系稳定剂,适用于纯棉和涤棉混纺织物双氧水冷轧堆漂白工艺。经大量的试验和大车生产,证明该稳定剂在强碱长时间作用或强碱高温条件下,均能有效控制双氧水的分解率,且毛效、白度、强力、聚合度都能达到质量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非硅双氧水稳定剂NC-604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朱文均  顾东民  吴春明 《印染》2003,29(6):8-10
以顺丁烯酸酐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多元羧酸,并与适量的氯化镁复合,形成一种既含吸附型又含整合型的NC—604双氧水稳定剂,能耐浓碱、高浓度双氨水和高温。将NC—604就常规氧漂工艺、碱氧—浴工艺和冷轧堆工艺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品是一只较理想的双氧水稳定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螯合型非硅氧漂稳定剂HY-05对双氧水分解稳定性及耐浓碱的性能.并评定HY-05在棉织物常规氧漂工艺、冷轧堆工艺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双氧水稳定剂对双氧水有良好的稳定作用,在碱浓度为70g/L,室温放置24h,双氧水的分解率小于10%.  相似文献   

8.
聚膦酸酯型氧漂稳定剂的合成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荣圻 《印染助剂》1997,14(5):5-11
聚膦酸酯型氧漂稳定剂是国外一种新型的氧漂稳定剂,耐浓碱、耐高浓双氧水和耐高温。在氧漂工艺中能减少双氧水的无效分解,使织物白度和毛效达到很高的水平,对织物损伤较低。合成方法简单,原料价廉易得,生产成本较低。是一只适合碱氧一浴法和冷轧堆前处理工艺的理想氧漂稳定剂。  相似文献   

9.
安刚  曹机良  王柯钦 《印染》2013,39(13):10-12,16
采用乙酰胍作为棉织物冷轧堆漂白的活化剂,探讨乙酰胍、双氧水、氢氧化钠、硅酸钠用量和冷轧堆漂白时间对漂白织物白度的影响,测定了漂白织物的白度和强力。结果表明,采用乙酰胍作为棉织物冷轧堆漂白的活化剂,漂白织物的白度高于常规双氧水冷轧堆漂白织物;优化的冷轧堆漂白工艺为:双氧水30 g/L,乙酰胍15~20g/L,氢氧化钠5g/L,硅酸钠4~6 g/L,30℃冷堆12 h以上。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非硅型氧漂稳定剂DM-1404的耐碱性、防污垢性及对双氧水的稳定作用,并试验了稳定剂DM-1404在棉织物浸漂、冷轧堆、汽蒸工艺中的应用效果,并与硅酸钠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双氧水稳定剂对双氧水有良好的稳定作用,防污垢能力优于硅酸钠,能使织物获得较好的白度、毛效和手感。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氧水稳定剂WPW 2进行冷轧堆工艺和氧漂工艺试验 ,对比GJ 10 1和SOF等稳定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双氧水稳定性的影响 ,例举了WPW 2用于大车生产的工艺条件。试验证明 ,WPW 2的应用对织物手感、毛效和白度等都较其它稳定剂好 ,且综合成本低。  相似文献   

12.
亚麻织物的冷轧堆前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生 《印染》2011,37(9)
针对亚麻织物常规前处理工艺存在强力和质量损失较大等问题,试验采用冷轧堆法对亚麻织物进行前处理,比较了冷轧堆退浆煮练工艺、冷轧堆煮练漂白工艺和冷轧堆氧漂工艺的处理效果,认为冷轧堆氧漂工艺是解决亚麻织物前处理难题的有效措施.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姜生 《印染》2012,38(7):25-27
针对亚麻/棉织物前处理过程中强力损失较大、能耗高等难题,采用冷轧堆工艺取代常规前处理工艺。考察了不同工艺对亚麻棉织物强力损失、麻皮残留数量和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采用先碱氧冷轧堆工艺煮漂处理,再进行氧漂的前处理工艺,织物强力下降最少,白度与常规工艺相当,麻皮残留少。优化的煮漂冷轧堆工艺条件为:30%双氧水40 g/L,活化剂10 g/L,冷堆时间24 h。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棉针织物平幅冷轧堆工艺,将新型复合低温漂白活化剂棉丽净DZ-1应用于棉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工艺,通过考察棉丽净DZ-1、NaOH质量浓度、H2O2质量浓度、堆置温度对织物白度的影响,优化前处理工艺条件;将漂白后的织物用雅格素CBM型活性染料进行冷轧堆染色,并与传统浸渍染色对比。结果表明:经棉丽净DZ-1冷轧堆前处理的织物白度和润湿性与传统高温前处理工艺、常规冷轧堆前处理工艺相当,但强力损失明显减小;在相同雅格素CBM型活性染料用量下,不同前处理棉针织物半制品冷轧堆染色效果基本一致,表观色深和固色率均高于浸染。  相似文献   

15.
双氧水漂白活化剂301P系以AOBS(烷酰氧苯磺酸钠)为主组分,并辅以相关促进和保护组分的环保型复配产品.通过试验,优化了其在棉织物的低温低碱冷轧堆前处理中的应用工艺条件(包括双氧水,NaOH和活化剂301P的用量);并与常规冷轧堆前处理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活化剂301P低温低碱冷轧堆工艺处理后,织物的白度和毛效均接近常规冷轧堆工艺,强力损失较小,烧碱用量仅为常规冷堆工艺的5%-10%,且工艺时间和流程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棉针织物冷轧堆炼漂工艺的冷堆时间、精炼剂用量、烧碱用量、双氧水用量、双氧水活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双氧水分解率及棉针织物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冷轧堆炼漂工艺双氧水有效利用率和棉针织物白度的最佳方式是提高平幅精炼剂DM-1346N的用量,其次分别是提高烧碱用量、延长堆置时间和提高双氧水用量;另外,在配方中加入一定量的双氧水活化剂也可以提高双氧水的有效利用率,进一步提升白度。  相似文献   

17.
裘龙发 《印染》2004,30(3):12-14
平绒是棉织品高档面料。本文根据平绒的特点,阐述染色前的准备和前处理工序的注意事项,给出了碱煮氧漂二浴法、碱煮氧漂一浴法以及冷轧堆前处理的具体处方及加工工艺步骤,并对连续煮漂和冷轧堆处理后半制品质量及加工成本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棉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凌云  曾桂明 《印染》2004,30(22):26-27,40
采用助剂冷来帮、冷透强进行棉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与传统的碱氧一浴法漂白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前者毛效虽较低,但经过热洗处理或皂洗仍可满足后续加工的要求,其染品色泽鲜艳、上色均匀、牢度性能达到要求。该工艺可大大节约能耗,每吨织物可降低生产成本13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9.
聚膦酸酯型氧漂稳定剂的合成和应用(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荣圻 《染整技术》1997,19(4):22-23,32
聚膦酸酯型漂稳定剂是国外一种新弄垢氧漂稳定剂,能够耐浓碱,耐高浓双氧水和耐高温。合成简便,原料价廉易得,生产成本较低。是一只碱氧一浴法和冷轧堆前处理工艺的理想氧漂稳定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