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引入节能比的概念,详细阐述了热电联产机组节能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对热电联产机组节能比的计算案例,介绍了其用于热电联产机组经济性分析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更科学地反映热电联产机组运行节能水平,使不同类型,不同容量,不同运行方式的热电机组建立在同一个基准平台来进行比较,从而更加准确和客观地评价热电机组的运行经济状况,为热电机组开展节能监督,落实节能措施和调度提供有效的参考.该方法是对现有热电联产机组经济性技术指标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虞正发 《华东电力》2000,28(6):16-17
热电联产的主要目的是节能,至于能否节能由其发电热效率所决定,只有发电方面节能了,与分产相比的热电联产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节能效果.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各电网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基准发电热效率,而对于采用背压机组的热电联产项目,无须规定总效率或热电比,只要热负荷条件许可,就应推荐用背压或抽背式机组进行热电联供.就热电联产的节能效果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热电机组年利用率低的现象 ,阐述了供热机组热电比和热电厂总热效率的关系 ,以及提高热电机组的热电比和热电厂总热效率对机组利用率和热电厂节能效果的影响 ,举例说明了这 2个经济特性指标在电厂节能中的应用 ,并指出了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热电比和热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热电机组年利用率低的现象,阐述了供热机组热电比和热电厂总热效率的以及提高热电机组的热电比和热电厂总热效率对机组利用率和热电厂节能效果的影响,举例说明了这2个经济特性指标在电厂节能中的应用,并指了了提高电联产机组热电比和热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建业  徐述 《电力设备》2008,9(1):72-75
热电联产的原则是“以热定电”。文章介绍了热电联产的优势,对热电联产项目中的机组的选型提出了建议,给出了在热电项目立项准备阶段对热负荷、机组参数,热电厂总热指标和分项热指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储热罐作为一种蓄能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解耦,提高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能力。针对目前热电联产机组配置储热罐后的运行优化问题,本文采用Ebsilon软件搭建热电联产机组运行优化分析模型,对某电厂亚临界2×330 MW热电联产机组配置储热罐后运行方式及优化效果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配置储热罐后,在单台机组对外供热负荷250 MW时,调峰容量最小提高了额定容量的15.2%,最大提高了额定容量的24.2%。同时,为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的运行经济性,建议在热电负荷一定时,采取电负荷平均分配、热负荷不均匀分配的运行方式。在此基础上,当该电厂3、4号机组热电负荷处于供需平衡时,运行优化后机组总体热耗率可降低76.1 kJ/(kW·h);当热电负荷处于供需不平衡时,运行优化后机组总体热耗率可降低12.9 kJ/(kW·h);整个采暖季总节煤量为1 618.2 t,总经济收益为129.5万元。该研究结果可为热电联产机组配置储热罐后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我国热电联产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振铭 《中国电力》1999,32(10):66-69
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我国电力工业产业政策的一部分。经过40 多年的发展,其特点是:在工业区内已逐步建设热电联产企业,多家共同建设热电联产,由中低压热电联产机组逐步向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发展。热电联产机组装机容量约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1212 % 。热电联产在电力工业发展中越来越体现了节能和改善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优越性。今后应积极鼓励因地制宜地发展热电联产。注重增加大型供热机组的比重,推广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展城市热、电、冷联产等  相似文献   

8.
热电联产的节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热电联产的节能机理,我国以热电比、全厂总热效率来界定热电联产节能指标。几年来,我国火电机组经济指标逐年提高,因此提出修改1268号文中的界定热电厂的数据和热电联产的供电(发电)标煤耗率作为界定节能指标之一及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双碳”目标和新能源占比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电网消纳新能源对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传统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研究采用的方法多为建模分析或经济性研究,较少涉及电极锅炉联合热电联产机组实现深度调峰运行工况下的调峰性能研究。以某200 MW热电联产机组为例,建立以电极锅炉代替热电联产机组抽气供热的热电联产机组联合电极锅炉深度调峰系统,实现在上网功率极低的工况下仍能保证热负荷供应的热电解耦模式,提高机组调峰深度。研究了此系统实现深度调峰的机理,并试验验证其调峰响应速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电极锅炉具备良好的调节性能,能够较好地匹配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工况运行下对功率负荷响应速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宋宝锋 《吉林电力》2007,35(3):54-56
通过对长春市供热状况的调查分析,对比热电联产与区域锅炉供热的经济性,论述了热电联产与小火电机组的区别,以50 MW机组为例说明小热电综合热效率比小火电高27.8%,提出以热电联产替代区域锅炉供热,逐步实施热电联产与"上大压小".  相似文献   

11.
当前西北电网调峰市场基于日前预估的弃风弃光离线开展,存在实时匹配度差,各层级市场补偿基准混淆的问题。本文梳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调峰市场与电能量市场的耦合运作,并探讨具体实现方式:通过在线计算火电机组基准出力明确调峰和电能量市场的边界,通过实时计算积分调节量明确实际调峰贡献,通过捋清省内和省间各级市场的边界实现需求传递和有序衔接,通过固化价格补偿标准直观反馈发电主体实现行为改良。最后通过算例验证耦合运作对于提升电网调节效率和体现市场价值方面具备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以安装于现场10 kV线路、低压台区和0.4 kV末端的无功优化协调控制设备为基础,通过建立配电网能效管理系统及配电网能效数据中心,实现配电网能源全过程透明监测与管理,以及实现能效的有效分析,并进行有效调节,达到能效的在控、可控,便于运行人员掌握配电网运行能效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配电网建设及改造,保证配电网可靠、高效、经济的运行。  相似文献   

13.
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在提高风电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火电厂效益、增加了社会环境成本,文中多角度研究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的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的经济性。首先根据火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和能耗特性将其调峰过程分为常规调峰、不投油深度调峰和投油深度调峰3个阶段,并从技术角度分析影响火电厂深度调峰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火电机组不同阶段的调峰能耗成本模型;建立了风电优先的经济调度模型,提出了基于煤耗量和基于期望产出的电力系统能源效率模型;并以典型10机系统为例进行仿真,从火电企业、风电企业和社会角度分析了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的调度方案的经济性。研究成果将为制定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型电力金具节能监测与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型节能电力金具在架空线路上的使用情况,对其节能量进行了测量和验证,利用能耗对比曲线和国际惯用的Payback、IRR、NPV、CUSUM等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综合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15.
考虑电池储能单元分组优化的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参与微电网调节面临储能单元充放电路径优化选择问题,基于对储能单元能量转换效率与运行功率关系的研究,提出了以双电池储能系统(DBESS)控制策略为基础,充、放电单元组可临时转换的控制方式,以克服DBESS结构功率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制定了储能单元间功率分配机制以降低储能单元启用数量,减少了储能单元因功率分配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寿命衰减和能量损耗。基于含8个储能单元的风光储共交流母线型微电网系统,结合给定功率波动平抑需求,对所提控制策略、DBESS控制策略和传统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从储能系统控制效果、循环寿命和能量转换效率的角度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2009年6月,美国能源部正式公布了其对通用荧光灯能效要求的修订。本文对该要求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就主要技术指标与国际相关标准及我国国标进行比对,同时探讨其对我国荧光灯企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山西省煤层气资源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电力系统负荷特性,燃气电厂的运行特点,新能源发电的发展和电网调峰需求,提出了电网对燃气电厂发展的相关要求,围绕新能源发电的协调发展提出相应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传统电力通信网络能耗调节过程,无法根据通信距离进行及时调整且节点与通信之间协调效果不理想,为此论文提出基于SDN架构的电力通信网络能耗动态调节方法。根据电力通信网络的SDN体系架构,分析目前电力通信网络能量消耗情况。从节点和通信距离两个角度,构建调节电力通信能耗模型,两者协调共同实现电力通信网络能耗的动态调节。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方法的能耗调节精准度得到了较大提升,证明了通信距离与节点能耗之间的均衡性,说明该论文的研究有利于电力通信网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家用电器市场结构的特点,从社会整体效益、第三方购买、供应商市场竞争等角度分析家用电器能效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并建立经济学模型,给出能效标准制订的依据。建议政府加强供应侧的管理,以保证从源头上促进节能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能源电源并网规模的不断提升,电力系统调峰压力日益突出,难以满足新能源快速发展,如何完善和深化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进而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首先梳理了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发展历程及关键政策;接着选取5个典型地区,具体从电厂、用户、储能等方面对其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政策及机制进行了归纳分类和对比分析;最后结合我国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发展背景以及各地区调峰服务市场的发展实际,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导向下,提出了4点建议,以期为新时期我国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的建设提供研究方向,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