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短波通信系统依靠电离层传播,具有通信距离远,灵活性高,抗干扰性强,成本低廉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国防军事通信手段。传统短波通信受电离层特性影响而有效带宽较窄,导致数据传输速率极低。因此,提高信道容量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短波宽带通信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短波宽带信道建模是短波宽带通信系统正常发挥性能的关键,对短波宽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结合现有短波宽带信道的衰落特性模型,介绍了短波宽带信道噪声和干扰模型,并进行了比较和可靠性分析,发现现有模型形式比较单调统一,但和实际测量数据一致,能有效描述短波宽带通信中信道噪声与干扰特性,模型已经比较完善。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
短波通信在军事通信领域始终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算法在短波通信选频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围绕新一代短波通信系统的智能化需求,在分析传统选频方法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在短波选频过程中的典型应用,并针对现有研究工作中关于数据、算法及标准模型构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数据平台构建、智能算法研究及标准短期预测模型建立等关键技术,为智能短波通信选频系统的研究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通信多样化需求更加强烈。短波通信是无线通信的一种关键技术,其在军民两用领域得到了广泛普及。随着新时期短波通信接入设备的增多,电磁通信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短波通信存在加强的干扰,严重阻碍了短波通信技术的革新和应用。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短波通信面临的干扰现状,归纳了集中短波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并展望了短波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短波通信主要针对频谱管理、信道选择以及波形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用以支持比传统3kHz带宽更宽的短波通信信道。在同步技术越来越成熟的阶段,未来短波通信的主要研究方向将由窄带向宽带发展。该文主要针对短波通信的性质,分析短波通信在同步条件下宽带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短波广播通信系统的固有特点,其在日常应用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其可通率低和信息易被截获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本文分析了短波广播系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基于Chirp信号和组网技术解决目前短波广播通信系统问题的方法,满足用户对短波广播通信系统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6.
胡碧峰 《通信技术》2009,42(10):16-18
针对传统短波通信系统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改进型的短波/超短波通信系统。该系统能够把计算机与短波/超短波电台连接起来,实现文本、图像等数据在短距离范围内的无线传输,同时利用计算机实现对通信数据的存档。实验证明,该系统抗噪声性好,误码率低,能够满足短波无线电数据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短波通信技术发展至今,其性能和数据传输能力都已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在军事和民用通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短波通信还存在信道质量可靠性低、质量差的缺点,这依然是制约短波通信发展的重点问题。为此可以将认知无线电技术应用到短波通信系统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学习历史信息的短波通信链路选择方法,通过学习历史先验信息选取相应时段性能较好的通信链路,旨在提高短波通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短波通信的普及、短波信道质量普遍变差,再加上用户短波通信需求的覆盖面积增大,所以短波通信正逐步向更大功率方向发展。而在提高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等级的同时,兼顾较小的体积重量和较高的可靠性要求,就需要在热设计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的研究旨在提高短波大功率放大器的热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9.
产品之窗     
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适应通信技术在无线电短波中的应用,短波通信进入了自动化、智能化的自适应新时代。近几年来微处理器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不断发展,利用微处理机控制技术,使短波通信系统实现自动选择频率、自动信道存贮和自动天线调谐;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完成对音频信号的编解码,对短波信道上的信噪比和伪误码率等短波信道质量进行高速探测。因而短波自适应能实时选择出最佳的短波通信信道,减少短波信道的时变性、多径时延和噪声干扰等对通信的影响,而实现高质量的短波信道通信。MICOM-…  相似文献   

10.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通信新技术不断应用于短波通信领域,使短波通信质量得以很大提高。加之短波通信具有机动、灵活、安全、经济、抗灾害能力强,使用和维护方便等优点,所以至今短波通信在国内外仍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我省通信状况,提出了建立我省短波随时可呼叫系统的基本设想,最后结合一个简单、经济实用的“随呼系统”作进一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