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智能建筑的主要特征及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的主要需求,结合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需求,研究了现阶段可用于智能建筑节能领域的互联网技术,并阐述了互联网技术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融合发展的方案。最后,文章以智能建筑中通风空调系统为例,简单介绍了互联网技术给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所带来的变革。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互联网技术能够与智能建筑有机地结合,并可成为智能建筑的节能提供有力的工具与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开发实现提供广阔的空间。文章从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简述入手,分析了物联网技术概述、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进而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并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文章旨在为互联网及建筑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提供参考和启示,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和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温东飒 《电子测试》2013,(9X):28-29
随着能源在传统建筑中的大量浪费,建筑行业对能源的有效利用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民用建筑来说,其中的基本采暖设施的能耗,对于整个建筑能耗来说占据一半以上,因此采暖系统的节能控制是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对智能建筑发展过程中的热源自适应节能控制进行研究,首先对现阶段智能建筑对于节能的意义,并对建筑热源智能化节能控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自适应控制策略.为建筑行业对能源的有效利用方面的发展,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建筑节能系统主要是通过分布式自组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建筑物中的环境等信息进行感知,动态地对建筑物中的灯光、空调等设备进行控制,实现智能节能的目的。其中,控制信息的可靠传输对智能建筑节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该协议讨论研究了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技术中的不足,并结合智能建筑节能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优先级队列及优先级ACK的数据传输方案,对重要信息提供端到端的保证,实现了控制信息的及时、可靠传输。  相似文献   

5.
聂瑞 《电子测试》2014,(9):120-122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科技水平也不断地提高,互联网与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迅猛,各种各样的高新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建筑行业里高新技术的运用非常常见。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相互结合发展,从而促使智能建筑系统的发展。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在建筑过程中,突发事故时常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智能建筑系统的控制理论进行详细的说明,利用控制理论来处理智能建筑系统,以及分析研究对智能建筑系统进行优化,从而使得智能建筑系统更加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减少事故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人们的生命财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聂瑞 《电子测试》2014,(17):120-122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科技水平也不断地提高,互联网与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迅猛,各种各样的高新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建筑行业里高新技术的运用非常常见。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相互结合发展,从而促使智能建筑系统的发展。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在建筑过程中,突发事故时常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智能建筑系统的控制理论进行详细的说明,利用控制理论来处理智能建筑系统,以及分析研究对智能建筑系统进行优化,从而使得智能建筑系统更加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减少事故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人们的生命财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钟思波 《电子世界》2013,(24):146-146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建筑领域中,从而催生了“智能建筑”概念。如今,自动化技术逐渐成熟,建筑智能化水平也日益提高,尤其是在近几年里。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深入普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研究对象放在智能建筑领域,可见,建筑智能化无疑是当前高档建筑的必要特征之一。本文通过对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探究,简单介绍了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消防警摄系统,并对其应用在建筑中的价值和状况做了简要分析,希望对我国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8.
《信息通信》2022,(1):123-126
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同时深入解读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建筑之间的关系,二者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联系。从现阶段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之中的运用主要是神经网络系统和模糊控制器,这两个部分的科学应用使得建筑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神经网络系统可以强化系统的自动适应能力,促进智能控制体系的控制力,模糊控制器则会提升运行过程中的系统控制能力,智能建筑建设也因此得到实现。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研究,契合了当前时代建筑行业的发展主题,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提倡节能减排,因此,智能建筑的理念深得人心,其建设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拓展,而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建设中的作用也更加凸显。目前的智能建筑电气施工技术还不够完善,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不足,文章阐述了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施工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智能建筑更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苏登信 《电子测试》2013,(20):245-246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平衡即降低能耗,而且又提高环境的舒适度,智能建筑节能将很好的屏蔽了这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智能建筑节能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今的大潮流、大趋势。本文将探讨当前我国智能建筑节能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供目前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o Management,PDM)系统对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的控制能力,实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实时测量与监控,提高管理质量,结合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CMMI)在软件领域的成功经验,适应硬件产品开发领域的需要,在介绍了CMMI的主要思想之后,重点论述了以CMMI为基础定制企业PDM系统的可能性。对产品开发框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CMMI的PDM系统概要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分区技术的定义,分区的组成、最低配置和用途,最后阐述了分区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使用隐写软件Steghide隐藏信息前后图像T、A、P点数目变化规律的分析,对每幅图像构造一个特征 向量,并且结合支持向量机提出一种基于OC_SVM的Stegthide检测算法,同时,实验结果给出了该算法在不同信息嵌 入量情况下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4.
高霞  马美红 《数字通信》2012,39(5):43-46
通信、计算机领域的发明专利审查过程中,针对权利要求书中涉及伪代码的情形存在不同的审查观点.在对伪代码与自然语言、标记性程序语言进行辨析,以及对现行发明专利审查规范进行分析溯源的基础上,提出应站在技术人员的角度,按专利审查的一般标准,判断其是否符合专利申请的撰写规定和授权条件,权利要求是否清晰,再进行一致性审查的建议,对其他领域类似情形的发明专利审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片上可编程系统的视频车辆跟踪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具体产品中算法实现复杂且基于计算机(PC)平台的纯软件环境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视频车辆跟踪的嵌入式实现方法.利用可编程片上技术,使得视频检测摆脱PC平台的依赖.以Nios Ⅱ软核处理器和外设知识产权(IP)核为硬件平台,结合模拟/数字信号转换(A/D)和数字/模拟信号转换(D/A)的视频接口,以μC/OS为操作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IMS的固定移动融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国内运营商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阐述了通过引入IMS进行固定移动融合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重点对基于IMS的固定移动融合网络构架和实现固定移动融合的网络演进策略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逐步建立,但是各应用系统之间自成体系,从而导致了每使用一个系统就要重新登录一次,给用户的使用和管理员的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本文研究基于CAS的单点登录系统应用,很好地解决了使用和管理困难问题,介绍了基于CAS的单点登录系统应用设计研究,系统采用用户管理LDAP轻量级目录服务、CAS中央认证服务,设计了一个统一管理界面,通过Web服务传递用户参数,实现了多应用系统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电子技术》2018,(5):61-64
把混沌序列所具备的良好的随机性用于单点登录系统,利用混沌序列迭代产生的随机数序列作为一次一个变换的身份认证信息,这样每个用户的登录身份都具有惟一性,使得他人无法伪造,同时实现了身份指纹的动态变化,增加了普通单点登录系统的安全性。利用cookie技术将认证信息生成ticket,实现同一个域下面各应用子系统的整合。该系统为同一个域下面的各应用子系统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方便的单点登录方案。  相似文献   

20.
曾岳  何新田  刘竹林 《通信技术》2010,43(2):110-112,115
由于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和混沌参数非常敏感以及生成的混沌系统具有非周期性和伪随机性的特性,近年来混沌系统在密码学领域中得到了较多的研究。提出了有关混沌系统在保密通信系统的实现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明显加强了混沌保密通信系统的安全特性。研究证明了它的有效性,正确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