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热处理是一种典型的特种工艺,要求对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但实际生产中也会通过实施重点控制的方式来实现热处理过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参照建筑施工过程中设置质量控制点的方法,来开展热处理质量控制。本文介绍了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设置方法以及热处理工艺重点控制对象。举例说明了结构钢热处理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如何对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
《铸造技术》2017,(4):935-937
针对航空环类零件淬火试验要求,设计一套以欧姆龙PLC为硬件控制器的淬火试验装置,通过设置淬火工艺参数,调整10 kHz/500 kW感应电源的输出功率和频率,完成对淬火温度、升温速度和淬硬层深度等工艺参数的数字化控制。由40Cr轴承保持架淬火试验表明,淬火工艺能按规定的工艺设定控制,技术要求达标,且升温控制稳定,温度偏差10℃以内,环件形变不超过0.2 mm。  相似文献   

3.
油压机在实现拉伸工艺时需要液压垫参与动作,液压垫力的设定一般采用比例溢流阀进行控制,便于设置和存储模具参数。目前油压机制造厂商多采用开环控制的比例溢流阀,开环控制的比例溢流阀存在压力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产品质量。随着对产品加工质量要求大幅提升,闭环控制的溢流阀也逐步被尝试应用于油压机的液压垫力的控制。本文重点阐述闭环比例溢流阀在油压机液压垫力设置、控制和调节的应用。结合自主研发的功能块控制技术,可通过触摸屏画面直接设置所需的液压垫压力值,且此设置压力值与加工过程中检测出来的压力值偏差控制在±0.2MPa,提高了液压垫力稳定性,并通过防反弹措施的应用,提高了加工零件的成形质量。  相似文献   

4.
FDM系统的重要工艺参数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FDM快速成型系统的工艺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着FDM工艺的原型精度和成型时间,其中工艺参数的影响是主要因素之一。论文着重分析了8个最重要的工艺参数对FDM工艺的原型精度和成型时间的影响。在FDM系统实验调试阶段和FDM工艺过程中,实现对这8个重要工艺参数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论文详细地论述了FDM系统实现对这些重要工艺参数进行控制的控制技术。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控制技术可以自由地设置调节工艺参数,通过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达到最佳的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汽车纵梁液压机控制系统组成,通过对同步防偏载措施设置,有效保证滑块同步平稳下行;阐述了宜人化的特殊成形工艺控制,大大增强操作快捷性,提升压机自动化程度;增加安全保护设置,实现安全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对AG50左箱体引进压铸模浇注系统的改造情况并进行了工艺分析,探讨了浇注系统中浇道、内浇口的设计数量及金属液体通过内浇口时,控制导入流向,控制汇流点,设置合理的排溢系统,以达到提高成品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对AG5 0左箱体引进压铸模浇注系统的改造情况并进行了工艺分析 ,探讨了浇注系统中浇道、内浇口的设计数量及金属液体通过内浇口时 ,控制导入流向 ,控制汇流点 ,设置合理的排溢系统 ,以达到提高成品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韩西武  董乃杜 《铸造技术》2004,25(5):365-366
采用熔模铸造工艺生产灰铸铁阀芯铸件,按照均衡凝固工艺设置浇注系统,控制浇注工艺,防止熔渣进入型腔,有效地防止了气孔缺陷;通过调整水玻璃的密度及涂料的粉液比,规范结壳工艺,改善了铸件内孔的光洁度.  相似文献   

9.
张航  邓昌奇 《机床与液压》2012,40(14):101-103
以吹塑机与贴标机的控制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设备控制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以3个三菱PLC为控制核心的N:N通信网络,给出了系统硬件连接方案,介绍了N:N通信板FX2N-485-BD功能、设置和系统通信实现过程。使用结果表明:通过触摸屏可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操作和各项工艺参数的设置和监控;该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合理,连接方案简单实用,可靠性高,响应快速,定位精确,抗干扰能力强,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冲压模具中翻边整形工艺对汽车车身纵梁类制件精度的影响,翻边整形工艺的结构设置及优化降低纵梁类制件反弹、扭曲缺陷从模具工艺上的解决方法,并从日常生产质量控制、工艺设计、冲压模具结构等方面,简述了合理的模具设计及翻边整形工艺结构、角度设置对改善汽车车身纵梁类制件反弹缺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热轧带钢头部翘曲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宝钢2050热轧粗轧机组实际轧制工艺,建立带钢非对称轧制有限元模型.主要研究了在带钢轧制过程中,当板厚、压下量不同时上下辊速比、带钢上下表面温差对带钢头部弯曲的影响规律,并且对调整辊速比控制因上下表面温差造成的头部翘曲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回归出其关系模型.实践表明仿真研究结果可对热轧过程带钢头部翘曲自动控制模型提供修正数据.  相似文献   

12.
近30年来,在叠轧薄板轧辊的生产和使用中,采取文所列的9大技术措施,使叠轧薄板辊耗从55.7kg/tg下降到9.5kg/t,创造辊耗连续7年每年都递减创历史新纪录的罕见成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张明金 《轧钢》2010,27(4):52-54
针对莱钢1500mm热轧宽带生产线生产部分品种规格时出现塌卷缺陷的问题,分析了卷取张力、带钢断面形状、卷取温度、卷筒涨缩、助卷辊辊缝设定对卷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采用卧式离心铸造生产高Cr铸铁轧辊的工艺流程.通过合理选择化学成分及对轧辊进行高温淬火和二次回火热处理,得到了主要是屈氏体+马氏体的基体组织,奥氏体体积分数小于5%,碳化物以M7C3型为主,辊身硬度满足要求.由于在工作层高Cr铸铁与芯部球铁之间设置了中间层,确保芯部材料的w(Cr)量在0.5%以下,使芯部球铁的抗拉强度达到了450 MPa以上.轧辊投入生产结果显示,未发生因轧辊质量问题而影响正常生产,轧辊的耐磨性和抗损坏能力优良,获得了客户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系统分析了多道次普通旋压加工中单向式和往复式运动方式下旋轮渐开线轨迹的设计与生成。以同间距渐压式多道次为例,给出了渐开线的生成方法,确定了各道次起点,并根据体积不变原理提出了道次终点的确定方法,根据旋轮和渐开线的接触几何关系,推导出了旋轮中心轨迹方程,生成了单向式和往复式两种不同轨迹,并在有限元模拟中进行了应用,分析了在往复式轨迹下多道次普通旋压的等效应力和应变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为数控加工中旋轮运动设定和数字化旋压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热定型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定型过程中张力系统控制结构图,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张力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的原理,利用MATLAB软件设计了张力控制器,其编写的PID参数整定函数能作为MATLAB函数进行直接调用.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完全满足张力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降低了超调量,提高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同时设计简单、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1720HC冷轧机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建立了1720HC冷轧机工作机座三维模型及有限元模型。与以往模型相比,该模型充分考虑了由于窜辊、辊形、单侧驱动等因素带来的辊系不对称缺陷,最大程度减少了假设,极大提高了计算精度及结果可信度。按1#轧机最大轧制力施加载荷,在进行接触设置、约束后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到最大轧制力下,工作机座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其后分别对辊系及机架进行强度和刚度分析,并计算出轧机工作机座刚度为12470kN/mm。分析认为轧机结构合理,满足生产要求。计算结果不仅为HC冷轧机工作机座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且对板形控制及轧制规程的制定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叶冬柏 《轧钢》2019,36(3):90-93
如何提高冷轧处理机组脱脂段的刷洗效果、延长刷辊寿命一直是其设计和应用的综合性问题。实践表明,选择合适的刷毛材质和刷毛组合可确保刷洗带钢表面质量;刷盘和芯轴三点定位方式更利于稳定,可避免产生刷辊振动纹;合适的辊芯和刷毛长度能有效提高可利用的刷毛长度,从而提高刷辊使用寿命;刷辊和支撑辊的偏置可提高刷辊工作的稳定性;合理选用正逆刷工艺并配置相适应的喷管,可降低投资,降低能耗和刷洗产生的泡沫;刷辊压下量的合理设定和控制可降低刷毛的异常磨损,延长刷毛使用寿命;压下调节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调节精度,避免动态调节时卡死;喷管配置位置的优化可提高冷却效果,喷嘴的喷射面交叉布置可避免个别喷嘴堵塞导致刷毛熔损;挡水板和过滤装置的优化可以减少异物进入系统,提高过滤效果,确保喷嘴畅通和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19.
沙晔 《连铸》2014,33(4):12-15
辊道是连铸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辊道不仅需要满足铸坯的输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其所处位置的速度调节要求。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辊道除了由于本身结构不合理导致故障外,辊道控制上的不合理同样也会发生故障。通过在辊道调试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从辊道的结构、辊道齿轮马达的选型以及辊道的控制这3个方面,来分析辊道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辊道的结构除了分析固定式和吊挂式辊道的区别外还着重分析了减速箱和辊道轴的联接方式。文章详细阐述了辊道齿轮马达的选型步骤,并就不同控制要求对齿轮马达选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而进一步指出了辊道设计中齿轮马达选型与控制之间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The setting time of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RCC) is determined by studying the increase in the propagation velocity of ultrasonic waves transmitted through a sample. In the case of a quick setting binder, this method proves unsatisfactory. Concrete setting is modelled by dissociating the chemical kinetics related to the volume transformations from those related to the surface transformations.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latter, and hence the percolation phenomenon, are prevalent in wave propagation and concrete setting. As a result we assume that concrete acts as a time-varying spectral filter. We are developing tests and software to show that the energy and the frequency spectrum of the transmitted ultrasonic signal makes it possible to analyse the setting process and determine the setting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