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铝箔轧机工作辊轴承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能量稳定法对 2 2 0 0mm高速铝箔轧机辊系中工作辊轴承座同机架窗口侧向有隙或无隙两种不同约束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开闭复合运动副新概念 ,重新综合铝箔轧机轴承座约束机构 ,解决了该轧机工作辊轴承座与机架窗口间更换轧辊必留间隙和在运行时须消除间隙的矛盾。本概念及分析结果给出铝箔轧机实现高速轧制和工作辊止推轴承治烧延寿方法  相似文献   

2.
申光宪  郑永江  王涛  黄庆学 《轧钢》2019,36(1):9-15
摘要:中厚板轧机常因受到事故干扰而不能实现其高端轧制能力,其关键在于约0.3 mm的轧辊弯曲挠度和轧辊轴承座侧面与机架窗口立柱之间约1 mm间隙两个微尺度量的负面影响。依据机构学微尺度静定设计理论对中厚板轧机的微尺度静定化进行升级。辊系机构静定化设计包括取消原偏移距设置并采用智能衬板以实现轧制过程中四辊平行,防止四列短圆柱滚动轴承烧损、轧机颤振、板带镰刀弯和辊系叼板窜辊等弊端的同时还提高了轧机固有频率。中厚板轧机的机构学静定化升级,可充分释放轧机高端能力,实现大压下轧制新工艺并可生产高强度新品种板带,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冷带轧机偏移距和微跑偏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冷带轧机的偏移距设置源于保证轧机辊系稳定性的力学约束 ,靠轧机辊系在负载状态下作用于轧辊的水平力来实现。偏移距与水平力 (稳定性 )成某种比例 ,在专业教科书及参考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并给出计算方法。然而 ,其力学约束在轧制动态过程中不稳定而失效 ,偏移距便失去设置意义却留下较大的水平力后患 ,引起一系列“随机”事故 ,困扰轧制生产。另外 ,在轧机负载时由轧机支承辊、轴承座、机架及连接挡板组成的辊系产生“轧制线微跑偏”现象 ,对其危害至今没有被人们所认识 ,因而未能对症解决相关的事故。偏移距设置和轧制线微跑偏皆属轧机在负载状态下辊系的微尺度(轧辊弹性变形和轴承座 -机架运动副间隙 )行为 ,研究实践表明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4.
郭利华  张振营  严裕宁 《轧钢》2012,29(2):12-14,20
针对以往机架设计中窗口尺寸与轴承座的配合间隙缺乏理论依据,且未考虑轧机辊系侧向力对机架窗口变形的影响,通过对某厂六辊轧机辊系的稳定性计算,求得轧辊辊系的水平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轧机机架在轧制力和辊系水平力共同作用下的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辊系轴承座侧向力对机架窗口水平方向的变形有很大影响,只有考虑了侧向力的作用,才能精确计算出机架窗口的变形。  相似文献   

5.
由于四辊轧机的工作辊、支撑辊与其轴承座之间以及轴承座与机架之间存在着间隙。在轧制过程中,工作辊、支撑辊及其轴承座如无固定的侧向力约束,将处于不稳定状态,这种不稳定将导致轧制不稳定及精度降低,加速轧辊的磨损及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因此,应使工作辊和支撑辊在轧制时保  相似文献   

6.
轧机微尺度可控辊系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笔者提出的轧机辊系微尺度行为可控理论框架下,经过对2200mm铝箔中轧机工作辊轴向力进行大量的在线测试,开发研制了2200mm铝箔中轧机微尺度可控辊系。该辊系具有工作辊和支承辊平行度调节、工作辊轴承座和机架窗口间安装间隙的控制、工作辊辊系空间自位、轴向力可视检测及热补偿等性能。在800-1550m/min不同轧制速度下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微量调整工作辊相对支承辊的交叉角可以改变作用于工作辊的轴向力大小,甚至改变其作用方向,将轴向力控制在轴承寿命允许限度之内;显著增加工作辊轴承座固有频率以改善其振动特性,证实了微尺度可控辊系理论框架的正确性,为根治长期困扰2200mm铝箔中轧机工作辊止推轴承(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短寿烧损和轧机被迫降速运行的病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美国摩根公司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紧凑式连轧机 ,最适合于同连铸坯与中小型线材轧机匹配 ,可实现连铸连轧工艺。紧凑式连轧机的特点是将轧辊按水平—立式交替安装在与轧制线垂直的一列C型结构的机架中 ,C型结构由连接件刚性地联结在一起 ,每架轧机的两个工作辊 ,装在两个轴承座之间 ,相邻轧机的轧辊互呈 90°布置 ,组成无扭轧制 ,并可采用传统的接轴驱动。平辊与立辊完全相同 ,可以互用 ,减少了备件。每机架中心距约为辊径的 2倍( 1m左右 ) ,因此机架布置紧凑 ,占地面积小。各机架单独传动 ,轧制采用无张力控制 ,可实现大压下量的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轧机偏心是当前板带轧制中影响厚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对轧机工作中的偏心程度做出合理评价尚无明确的系统指标.在分析现有轧机偏心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在线动态测量整个机架轧制偏心向量的统计测量方法,并利用实际热连轧机的轧制数据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机架轧制偏心向量能够用于表示轧机系统性能的总体偏心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四辊轧机轴向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四辊轧机工作辊轴承及支承辊止推轴承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轴向力过大.辊系各轴线不平行引起辊子间有轴向相对运动的趋势,在轧制压力作用下该轴向相对运动趋势使辊子间产生轴向静摩擦力,这就是产生轴向力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机架窗口衬板和轧辊轴承座衬板,保持辊系各轴线的平行度,可显著降低轴向力,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抑制四辊板带轧机垂直方向的振动,首先,考虑动态间隙影响下的分段非线性弹性力,建立分段非线性弹性力与动态轧制力共同作用下的轧机辊系动力学模型,使用平均法求解出该系统的幅频特性方程。然后,以轧机实际参数仿真液压油弹性模量变化时辊系的时域特性和频率特性,得到了对辊系振动行为的影响规律。比较辊系在不同液压系统参数变化下幅频特性响应的变化规律,通过分岔特性分析液压缸参数变化对系统振动行为的影响,得到了系统周期稳定运行时的参数区间。最后,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实现对动态间隙轧机辊系的振动控制,并通过幅频特性和分岔特性可知,控制器能够有效减弱动态间隙对轧机辊系稳定性的影响,并抑制辊系的混沌行为,为抑制轧机辊系振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魏志毅  魏维刚  尤磊  宋春阳 《轧钢》2007,37(2):77-78
介绍了六辊冷轧机工作辊弯辊的工作原理,在正负弯辊切换过程中,弯辊缸蘑菇头与工作辊轴承座处于非接触状态,蘑菇头需要走一段空行程才能与工作辊轴承座接触上,在此过程中工作辊弯辊处于失控状态,不能实现正弯与负弯的平滑过渡,导致此过程中带材的板形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为此,在原系统及结构的基础上,在镶块上增加了2个辅助弯辊油缸,在正负弯切换过程中,油缸蘑菇头始终与轴承座接触,其作用力作用在轴承座上,故弯辊力可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使正弯、负弯切换过程中带材的板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魏志毅  魏维刚  尤磊  宋春阳 《轧钢》2020,37(2):77-78
介绍了六辊冷轧机工作辊弯辊的工作原理,在正负弯辊切换过程中,弯辊缸蘑菇头与工作辊轴承座处于非接触状态,蘑菇头需要走一段空行程才能与工作辊轴承座接触上,在此过程中工作辊弯辊处于失控状态,不能实现正弯与负弯的平滑过渡,导致此过程中带材的板形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为此,在原系统及结构的基础上,在镶块上增加了2个辅助弯辊油缸,在正负弯切换过程中,油缸蘑菇头始终与轴承座接触,其作用力作用在轴承座上,故弯辊力可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使正弯、负弯切换过程中带材的板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Contemporary high-speed four-high mills are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structures because of microdisplacement of their components. This displacement involves movement of the chock in the stand window. In this paper, regular micro-scale dynamic cross between the work roll and the back-up roll is discussed. This dynamic cross results in excessive axial force and causes frequent burning loss of the end-thrust bearing of the work roll. A gyroscopic effect and a propelling mechanism due to friction force are proposed as the causes of the dynamic cross. Experiments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micro-scale dynamic cross throughout the whole rolling process. To prevent dynamic cross between the rolls, a roll system that is a statically determinate structure has been designed. This markedly decreases burning loss of the end-thrust bearing.  相似文献   

14.
范胜标 《轧钢》2005,22(6):49-51
通过实测连轧机各机架的振动情况,分析了机架振动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缓解机架振动的具体措施,即在工作辊轴承座加装垫片,减少机架与轴承座之间的间隙。实践证明,此方法减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冷轧厂在线轧制过程中轧机的振动问题,从辊缝油膜承载力的角度分析其对轧机振动的影响,得出轧制过程中辊缝间距的减小导致辊缝油膜需提供更大的承载力来维持轧机稳定。从乳化液浓度、轧辊转速、乳化液金属微粒含量方面探讨了增强辊缝油膜承载力的方法,得出乳化液浓度与轧辊转速在增强油膜承载力的同时减小了辊缝的摩擦系数,也易导致轧机振动。通过试验得出,调节乳化液金属微粒含量能够在原有摩擦系数的基础上增强辊缝油膜承载力,从而保证轧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轧机在换辊时若操作不当容易与换辊底座中间横梁上的钢板发生干涉,导致压块脱落。针对这一情况,将换辊底座中的中间横梁改为连杆式,同时对换辊钩头进行改进,完成R1快速换辊装置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精轧区轧辊辊缝差和轧机组装间隙这两个重要因素对精轧钢带尾板侧偏的影响,依据热轧生产线的操作条件,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钢带热轧的第1、2和4机架精轧模型与尾端弯曲钢带。通过设定不同层级的轧缝差与变换上、下轧辊相对位置,模拟分析了各机架的轧辊辊缝差和组装间隙对轧辊两侧轧制力差、钢带尾端中心偏移、钢带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轧辊辊缝差可以有效地矫正钢带中心线偏移量,降低因钢带中心线偏移所产生的轧制力差,减少尾板撞击的发生概率;轧机组装间隙不对称会使钢带轧制时发生侧偏并撞击边导器,影响钢带运行的稳定性与钢带的成形质量。最后,试验验证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