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秋季柿叶为原料,通过比较研究不发酵型与发酵型柿叶茶的加工与品质特征,选择出不发酵型柿叶茶,即柿叶经过清洗-沥水-摊晾-滚筒杀青(260℃)-揉捻(40min)-造形(85℃)-烘干(90℃)-提香(95℃、50 min)工序制作,其品质较优;并与西洋参、麦冬、射干、刺五加、茉莉花、玫瑰花、菊花等中药材进行拼配制作复合茶,利用均匀设计方案确定最佳种类及拼配比例,结果表明:柿叶茶45.8%(2.71 g)、西洋参10.3%(0.61 g)、麦冬8.6%(0.51 g)、刺五加26.0%(1.54g)、玫瑰花9.3%(0.55g),按此比例可配制成汤色、香气、滋味俱佳的柿叶复合茶。既丰富了柿叶茶的风味,又赋予了复合茶润喉利咽、美容安神的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7):138-147
通过研究3种不同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对速溶鹧鸪茶粉含水率、色泽、多酚含量、湿润性、分散性的影响,确定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条件;以速溶普洱茶粉为辅料拼配,结合电子感官和人为感官评分筛选最佳配比,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比较拼配前后风味差异。结果表明:预冻温度-20±2℃、预冻7 h,一次干燥温度80℃,干燥3 h,二次干燥温度55℃,干燥6 h,速溶粉各理化指标最佳;速溶鹧鸪茶粉与速溶普洱茶粉拼配比为7∶3,风味最佳。拼配后复合茶粉中醛类物质含量增加了0.34%,酸类物质含量减少了0.18%,滋味醇和,口感顺滑。该研究为鹧鸪茶综合利用及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鹧鸪茶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鹧鸪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其物质基础,采用滤纸片法,以抑菌圈大小为评价指标,对鹧鸪茶提取物的抑菌性能进行测试,确定抑菌活性后,采用溶剂萃取法和离子沉淀法对鹧鸪茶提取物进行精制,并通过UV、GC、HPLC等方法分析鹧鸪茶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物质基础。结果发现鹧鸪茶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酵母菌的抑菌作用较为明显,对其物质成分进行分析发现,鹧鸪茶提取物与茶多酚对照品存在共有色谱峰,茶多酚可能为鹧鸪茶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5.
闽南水仙、永春佛手茶品质特征和审评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闽南水仙、永春佛手茶是福建乌龙茶两枝奇葩,以其独特工艺、独特的风味、优异的品质而享誉海内外。其品质的形成与各种因素相关联,茶叶审评也较为复杂。目前,乌龙茶感官审评仍作为判别茶叶品质的优次、价值的高低的重要手段,它分为毛茶审评和精茶审评。通过毛茶审评可以判别茶叶的品种和质量,分析初制工艺过程中的缺点,以便于进一步改进工艺,纠正不足,提高质量;在精制加工前期进行审评,利于拼配付制,提高效益。为此,在茶叶审评中,除了常规的感官审评程序和操作方法外,还应注意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武夷岩茶为原料,通过4种不同处理方法加工成岩茯茶,并对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料相比,岩茯茶成品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水浸出物含量增加,生物碱的含量增加,儿茶素和氨基酸含量下降。4种岩茯茶组内多重比较表明,高压汽蒸渥堆和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岩茯茶(ZFG)茶多酚含量与未经处理直接按照茯砖茶工艺压制的岩茯茶(F)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高压汽蒸渥堆处理的岩茯茶(ZF)、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岩茯茶(FG)、ZFG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与F之间均未存在显著差异;F与ZF在儿茶素总量上没有显著差异;F与F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上存在显著差异,F与ZFG在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F与其他三种处理茶样的茶氨酸(Theanine)及亮氨酸(Ieu)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岩茯茶成品茶可显著改善武夷岩茶的滋味口感,使之更醇和,鲜爽,为探究武夷岩茶加工成茯砖茶成品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贵州地方特色茶树新品种黔茶1号资源,以不同时期黔茶1号茶树的鲜叶(1芽1叶),经不同加工工艺制成的绿茶和黄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分析方法和Duncan多重比较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茶类的生化成分和呈味物质变化的特点,建立呈味物质和生化成分之间的联系,为黔茶1号系列产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绿茶和黄茶茶样中春季感官品质最优,秋季次之,夏季最差;相同时期的黄茶感官品质优于绿茶,而卷曲形绿茶较直条形绿茶品质好;酚/氨值大小为春季<秋季<夏季,茶氨酸含量和儿茶素品质指数大小为春季>秋季>夏季。黔茶1号茶树新品种非常适合制作卷曲形优质绿茶,加工黄茶系列产品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鹧鸪茶为原料,选取超声辅助浸提法提取多酚化合物,探讨了超声功率、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和羟自由基法评价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鹧鸪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浸提温度70℃、料液比1:25 (g/mL)、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10.72±0.52)%(以干重计,w/w)。鹧鸪茶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0.0054±0.0003)、(0.077±0.004)、(0.114±0.006)mg/mL,说明鹧鸪茶多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探究盈江野生古茶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价值,选取盈江县大理种芽孢茶的代表性样品(芽孢白茶和芽孢红茶),以典型云南省样品(云南白茶和滇红金芽)作为对照,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检测比较样品之间滋味化学成分的差异,结合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分析样品关键滋味成分。结果表明:在感官审评中,芽孢白茶和芽孢红茶外形独特似笋状,滋味品质均优于对照茶样云南白茶和滇红金芽。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明,芽孢白茶滋味化学成分含量普遍较低,除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达9.45%以外,其它成分均显著低于云南白茶(P<0.05);芽孢红茶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甜味氨基酸等滋味化学成分含量较高,显著高于滇红金芽(P<0.05),其中可溶性糖含量高达20.37%,而茶多酚、咖啡碱、酯型儿茶素等含量相对较低,其中茶多酚含量低至6.98%,呈现低酚氨比、高糖咖比的特征,与感官审评结果相符。TAV分析表明,关键成分中的苦涩味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咖啡碱以及部分氨基酸对芽孢白茶和芽孢红茶的贡献低于对照茶样。由此可见,盈江芽孢茶滋味化学成分含量与云南省对照样品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品质优异,大理种野生古茶树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尤其宜制红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菊花绿茶复合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茶、菊花为主要原料,研究了菊花茶饮料加工工艺中的最佳浸提方法和条件,确定了饮料的最佳调配比例。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辅助水浴法浸提得到的浸提液品质较常规水浴法的好,微波辅助水浴法浸提绿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水比1∶100、pH5、微波功率为400W条件下处理4min、90℃水浴锅中浸提10min;菊花浸提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80、微波功率为175W条件下处理10min、80℃水浴锅中浸提15min。饮料最佳调配比例为绿茶汁40%、菊花汁50%、白砂糖2%、柠檬酸0.02%。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