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秋季柿叶为原料,通过比较研究不发酵型与发酵型柿叶茶的加工与品质特征,选择出不发酵型柿叶茶,即柿叶经过清洗-沥水-摊晾-滚筒杀青(260℃)-揉捻(40min)-造形(85℃)-烘干(90℃)-提香(95℃、50 min)工序制作,其品质较优;并与西洋参、麦冬、射干、刺五加、茉莉花、玫瑰花、菊花等中药材进行拼配制作复合茶,利用均匀设计方案确定最佳种类及拼配比例,结果表明:柿叶茶45.8%(2.71 g)、西洋参10.3%(0.61 g)、麦冬8.6%(0.51 g)、刺五加26.0%(1.54g)、玫瑰花9.3%(0.55g),按此比例可配制成汤色、香气、滋味俱佳的柿叶复合茶。既丰富了柿叶茶的风味,又赋予了复合茶润喉利咽、美容安神的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7):138-147
通过研究3种不同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对速溶鹧鸪茶粉含水率、色泽、多酚含量、湿润性、分散性的影响,确定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条件;以速溶普洱茶粉为辅料拼配,结合电子感官和人为感官评分筛选最佳配比,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比较拼配前后风味差异。结果表明:预冻温度-20±2℃、预冻7 h,一次干燥温度80℃,干燥3 h,二次干燥温度55℃,干燥6 h,速溶粉各理化指标最佳;速溶鹧鸪茶粉与速溶普洱茶粉拼配比为7∶3,风味最佳。拼配后复合茶粉中醛类物质含量增加了0.34%,酸类物质含量减少了0.18%,滋味醇和,口感顺滑。该研究为鹧鸪茶综合利用及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鹧鸪茶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鹧鸪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其物质基础,采用滤纸片法,以抑菌圈大小为评价指标,对鹧鸪茶提取物的抑菌性能进行测试,确定抑菌活性后,采用溶剂萃取法和离子沉淀法对鹧鸪茶提取物进行精制,并通过UV、GC、HPLC等方法分析鹧鸪茶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物质基础。结果发现鹧鸪茶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酵母菌的抑菌作用较为明显,对其物质成分进行分析发现,鹧鸪茶提取物与茶多酚对照品存在共有色谱峰,茶多酚可能为鹧鸪茶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紫娟是富含花青素的特色茶树品种,其加工的绿茶和普洱生茶花青素含量也高于一般茶叶.目前市场上出现了紫娟红茶和普洱熟茶,经过发酵与后发酵,这些产品的花青素是否保留有待研究.文章测定并比较紫娟绿茶、红茶、普洱生茶与熟茶的茶多酚、儿茶素、花青素等化学成分以及抗氧化活性.结果 表明,花青素、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儿茶素等化学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5.
闽南水仙、永春佛手茶品质特征和审评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闽南水仙、永春佛手茶是福建乌龙茶两枝奇葩,以其独特工艺、独特的风味、优异的品质而享誉海内外。其品质的形成与各种因素相关联,茶叶审评也较为复杂。目前,乌龙茶感官审评仍作为判别茶叶品质的优次、价值的高低的重要手段,它分为毛茶审评和精茶审评。通过毛茶审评可以判别茶叶的品种和质量,分析初制工艺过程中的缺点,以便于进一步改进工艺,纠正不足,提高质量;在精制加工前期进行审评,利于拼配付制,提高效益。为此,在茶叶审评中,除了常规的感官审评程序和操作方法外,还应注意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武夷岩茶为原料,通过4种不同处理方法加工成岩茯茶,并对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料相比,岩茯茶成品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水浸出物含量增加,生物碱的含量增加,儿茶素和氨基酸含量下降。4种岩茯茶组内多重比较表明,高压汽蒸渥堆和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岩茯茶(ZFG)茶多酚含量与未经处理直接按照茯砖茶工艺压制的岩茯茶(F)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高压汽蒸渥堆处理的岩茯茶(ZF)、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岩茯茶(FG)、ZFG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与F之间均未存在显著差异;F与ZF在儿茶素总量上没有显著差异;F与F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上存在显著差异,F与ZFG在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F与其他三种处理茶样的茶氨酸(Theanine)及亮氨酸(Ieu)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岩茯茶成品茶可显著改善武夷岩茶的滋味口感,使之更醇和,鲜爽,为探究武夷岩茶加工成茯砖茶成品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贵州地方特色茶树新品种黔茶1号资源,以不同时期黔茶1号茶树的鲜叶(1芽1叶),经不同加工工艺制成的绿茶和黄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分析方法和Duncan多重比较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茶类的生化成分和呈味物质变化的特点,建立呈味物质和生化成分之间的联系,为黔茶1号系列产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绿茶和黄茶茶样中春季感官品质最优,秋季次之,夏季最差;相同时期的黄茶感官品质优于绿茶,而卷曲形绿茶较直条形绿茶品质好;酚/氨值大小为春季<秋季<夏季,茶氨酸含量和儿茶素品质指数大小为春季>秋季>夏季。黔茶1号茶树新品种非常适合制作卷曲形优质绿茶,加工黄茶系列产品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鹧鸪茶为原料,选取超声辅助浸提法提取多酚化合物,探讨了超声功率、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和羟自由基法评价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鹧鸪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浸提温度70℃、料液比1:25 (g/mL)、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10.72±0.52)%(以干重计,w/w)。鹧鸪茶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0.0054±0.0003)、(0.077±0.004)、(0.114±0.006)mg/mL,说明鹧鸪茶多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探究盈江野生古茶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价值,选取盈江县大理种芽孢茶的代表性样品(芽孢白茶和芽孢红茶),以典型云南省样品(云南白茶和滇红金芽)作为对照,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检测比较样品之间滋味化学成分的差异,结合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分析样品关键滋味成分。结果表明:在感官审评中,芽孢白茶和芽孢红茶外形独特似笋状,滋味品质均优于对照茶样云南白茶和滇红金芽。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明,芽孢白茶滋味化学成分含量普遍较低,除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达9.45%以外,其它成分均显著低于云南白茶(P<0.05);芽孢红茶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甜味氨基酸等滋味化学成分含量较高,显著高于滇红金芽(P<0.05),其中可溶性糖含量高达20.37%,而茶多酚、咖啡碱、酯型儿茶素等含量相对较低,其中茶多酚含量低至6.98%,呈现低酚氨比、高糖咖比的特征,与感官审评结果相符。TAV分析表明,关键成分中的苦涩味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咖啡碱以及部分氨基酸对芽孢白茶和芽孢红茶的贡献低于对照茶样。由此可见,盈江芽孢茶滋味化学成分含量与云南省对照样品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品质优异,大理种野生古茶树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尤其宜制红茶。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法提取灵芝袋泡茶多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超声波技术对灵芝袋泡茶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多因素研究,改进了原灵芝袋泡茶用水煮酒沉的生产工艺。通过多因素考察超声波法提取灵芝袋泡茶多糖的实验条件,结果显示灵芝袋泡茶在pH2.0的条件下超声波提取0.5~1h得到的灵芝多糖的含量最多,与未处理多糖含量相比,超声波在0.5~1h的粗多糖增加10%~20%。  相似文献   

12.
山苦茶天然饮料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苦茶天然饮料的浸提条件以及口感风味进行调配工艺研究,确定山苦茶饮料的生产工艺。产自海南万宁的山苦茶通过在85℃、15 min的500倍纯净水提取且过滤,正交试验表明将上述山苦茶提取液100 g加入0.2%柠檬酸、3%蔗糖、0.5%蜂蜜得到山苦茶饮料的最佳品质,此饮料酸甜适中,具有山苦茶应有风味及色泽,是营养保健型饮料。  相似文献   

13.
在测定山苦茶浸出物、茶多酚、木犀草素3种天然防腐剂对冷却肉中常见菌的抑菌效果基础上,根据栅栏技术,发挥协同效应,利用三因子二次正交旋转设计,确定最佳的保鲜液配比为木犀草素0.010%+茶多酚0.125%+山苦茶浸出物0.013%。结合真空包装,通过测定在冷藏过程中的细菌总数、TVB-N,表明保鲜液对冷却肉的保质期延长6 d。  相似文献   

14.
卢雯静  宁井铭  方世辉  江山  韦欢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296-299,317
为了实现对茶树的综合利用,以茶树的花为实验材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茶树花中茶多酚和茶皂素的综合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了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乙醇浓度和超声波功率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70%,超声波功率350W,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0min,料液比1∶30g/mL时,茶多酚和茶皂素的综合得率最高,分别达到了28.38%和23.69%。  相似文献   

15.
新型发酵茶复合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茶发酵液为主要原料,用猕猴桃汁进行勾兑,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索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和配方,开发出色、香、味俱佳的复合型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6.
发芽苦荞绿茶复合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和正交实验方法,对发芽苦荞汁和绿茶汁的浸提以及调配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与配比。结果表明:苦荞麦芽汁浸提的最佳浸提条件为100℃下温火煮制2h;绿茶汁浸提最佳条件为茶水比1:60,80℃下浸提15min;发芽苦荞绿茶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为:发芽苦荞汁和绿茶汁的比率为1:1,加糖量为2.5%,VC添加量为0.015%,柠檬酸添加量为0.10%。  相似文献   

17.
菊花绿茶复合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茶、菊花为主要原料,研究了菊花茶饮料加工工艺中的最佳浸提方法和条件,确定了饮料的最佳调配比例。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辅助水浴法浸提得到的浸提液品质较常规水浴法的好,微波辅助水浴法浸提绿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水比1∶100、pH5、微波功率为400W条件下处理4min、90℃水浴锅中浸提10min;菊花浸提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80、微波功率为175W条件下处理10min、80℃水浴锅中浸提15min。饮料最佳调配比例为绿茶汁40%、菊花汁50%、白砂糖2%、柠檬酸0.02%。  相似文献   

18.
绿茶初制工艺与饮料适制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不同品种、嫩度、加工工艺及外形制作成的原料绿茶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绿茶汁中茶多酚、咖啡碱及儿茶素组成等主要化学成分、色差动态变化的测定和感官品质的审评以及一系列破坏性试验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绿茶加工成饮料的品质特点和一套适合绿茶饮料用的较经济合理的初制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铁皮石斛花为主要原料,将其与菊花、茉莉花进行复配,采用混料设计,以多糖、黄酮、多酚含量为考察指标,结合感官评价进行权重分析,确定铁皮石斛花复配茶的最佳复配比例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m(铁皮石斛花):m(茉莉花):m(菊花)=5:1:4为最佳复配比例,多糖、多酚、黄酮含量分别为18.89、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