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环保总局最近公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开始广泛征求各地环保部门、相关产业协会、科研单位及企业的意见。国家环保总局指出,该标准是我国加强废塑料回收和再生利用过程污染控制的指导性文件,对促进我国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健康发展,减少和控制废塑料回收和再生利用过程中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涉及废塑料回收、预处理、贮存、运输、再生利用、能量回收全过程。该标准适用于废塑料回收及再生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塑料原料价格高涨、废塑料回收率不高的形势下,出台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技术规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国外动态     
用废塑料生产优质燃料油从垃圾中回收废塑料非常麻烦,而且这种再生塑料的成本比新塑料还高,外观感觉也差,因此人们不喜欢再生塑料。美国列克星敦肯塔基大学燃料化学家M·迈赫迪  相似文献   

3.
科技纵横     
废塑料再生调色技术一般塑料制品都要加入不同颜色的染料或颜料 ,表面还要涂饰各种颜色的商标漆膜。回收这些制品时 ,不同颜色的塑料混合在一起 ,非常难以处理 ,回收加工部门只能统统将回收料加工成黑色制品。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利用多年积累的配色经验 ,开发出在原有颜料中选择光屏蔽性和反射性高的颜料 ,在塑料表层起到调整光反射和光吸收的作用 ,进行再调色。对外形复杂的制品 ,经再调色后涂上商标漆膜 ,形成不规则的花纹 ,使再生树脂制品表面更加美观艳丽。该技术能应用于所有热塑性树脂 ,使废塑料再利用的种类和范围得以扩大 ,为提高再生…  相似文献   

4.
公司动态     
昭和电工回收废塑料昭和电工正式建立废塑料气化装置 ,利用废塑料的回收再生技术 ,为合成氨生产原料。根据日本的容器回收法 ,昭和电工川崎工厂将废塑料容器和周边企业废弃的工业废塑料进行再生处理 ,日处理能力为 195t,可生产 175t液氨。利用这项新技术处理废塑料 ,不仅能通过燃烧利用热能或进行发电 ,而且可将废塑料在 130 0℃以上高温气化 ,中和气体中的氯 ,再用纯氢气体处理制备合成氨。硫黄可作为硫衍生物原料回收 ,金属类不纯物可进行还原回收利用。川崎工厂投资 84亿日元 ,合成氨产能 19 7万t/a ,产品除部分内销外 ,外销约 9万t/a。…  相似文献   

5.
《杭州化工》2013,(1):45-45
英国多家企业日前联合开发出一种可通过近红外(NIR)技术检测出的新型着色剂,用来对黑色塑料进行回收再生。这种新技术与现有的再生机械兼容,只需对软件稍加调整即可。过去,自动机械会把黑色传送带上的黑色塑料垃圾误认为透明物体,因此不能从混杂的废塑料中分拣出黑色塑料。这种新型的黑色着色剂能够通过NIR光谱技术检测并分拣出黑色塑料包装垃圾,且可根据聚合  相似文献   

6.
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废塑料回收及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该标准对废塑料回收、贮存、运输、预处理、再生利用过程以及废塑料再生利用制品提出环境保护技术要求和污染控制标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黄田永 《国外塑料》1993,11(3):48-51
大气污染、酸雨、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已是困扰人类的全球性问题。如何处理塑料制品废弃物又成了垃圾问题的中心课题。塑料垃圾的处理方法,美国采用掩埋处理,日本以焚烧处理为主,而欧洲很早就开始用再生处理方法。现在,欧洲方式的再生处理系统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1 欧美的废塑料再生概况(1)意大利在意大利的很多塑料再生加工企业很早就从事回收欧洲各国的废塑料,再生造粒加工成垃圾袋等制品,再向欧洲各国输出。从而,由于这种再生企业的需要,废塑料再生机械的开发研究看来也是很早就有的了。尤  相似文献   

8.
<正> 近来,热塑性废塑料的再生回收的意义显得越来越重要。废塑料处理有三种途径,除再生外,还有能源回收即焚烧和将塑料分解成分子砖作建筑材料。热塑性废塑料的再生一般分为两个加工过程:1.废塑料的分选,2.熔融液的加工。本文先详细介绍了属于分选过程的粉碎、洗涤、干燥、分级和聚合并列举了一些专用设备。接着描述了熔融液的加工过程。对于纯净的废塑料大多可加工成颗粒,用以加工较高价值的产品。一般  相似文献   

9.
<正>塑料覆盖了生活中的多个行业,大到飞机、汽车,小到生活中的垃圾袋,塑料的作用已经使人类很难找到能代替它的原料。然而随着塑料制品数量不断增大,废弃塑料也不断增多,因此废塑料回收再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目前废塑料回收造粒是我国主要的回收手段之一,然而因为回收制度不完善,导致国内大量再生塑料企业靠进口废塑料来生产。  相似文献   

1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7年9月30日正式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废塑料回收及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该标准对废塑料回收、贮存、运输、预处理、再生利用过程以及废塑料再生利用制品提出了环境保护技术要求和污染控制标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府限制从欧盟进口废塑料的规定将会使英国政府的回收指标不能落实。"英国包装和薄膜协会首席执行长巴里特纳表示,"英国政府计划到2017年再生指标达到57%。"巴里特纳说,中国相关政府部门正在讨论的措施将会对未清洗的消费废品和未清洗废纸中的废塑料的进口产生  相似文献   

12.
废旧塑料的循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我国发展废塑料回收产业的紧迫性和我国自己开发的几种回收、利用、再生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聚烯烃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京华 《塑料工业》2005,33(Z1):40-45
综述了聚烯烃废塑料的回收再生利用现状,重点介绍了聚烯烃废塑料的改性再生利用,列举了近期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与新塑料相比,废塑料的力学性能下降较大,不宜制作高档次的制品。为了改善其基本力学性能,满足制品的质量要求,可以采取各种改性方法对其进行改性以达到或超过原塑料制品的性能。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塑料合金化、填充改性以及交联改性等。对聚烯烃废塑料的回收再生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降解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在加工前添加稳定剂是防止聚合物降解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是一个塑料消费大国,也是一个塑料制品净出口国,每年净出口塑料制成品约900万吨,因此,对塑料资源和原材料需求很大。每年需净进口2700万吨左右的初级形态塑料,另外还需国内回收和国外进口废塑料加以补充。而目前并没有找到一种能代替塑料的材料,也不能放任大量使用塑料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回收利用是不能不做的,所以再生塑料市场确实是块诱人的大蛋糕。但是,此刻废塑料行业正在经历巨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陈盼 《塑料助剂》2023,(3):62-6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制品已进入千家万户,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的废塑料制品被丢弃或处理。这些废弃塑料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废塑料回收再生工艺技术是实现保护环境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使废塑料得到有效的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课题。目前,对于废塑料回收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物理法、化学法等方面,而废塑料回收后再生产品的再制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废塑料的回收工作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与金属回收比较,塑料回收最大问题是难以用机器进行自动分类,工序牵扯大量人力。据悉,2013年我国共回收废塑料约2800万吨,进口废塑料约800万吨,经过再生利用后,相当于节约石油2.16亿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2008年我国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的发展状况,包括废塑料的主要来源、废塑料的价格走势、回收量、进口量、国内再生塑料的消费量,分析了进口废塑料的现状及需求情况;同时还指出了废塑料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SMC的回收     
热固性塑料可以用如下三种方法回收: (1)化学回收:热解(控制热分解);(2)粒子回收:粉碎再生(造粒或磨碎);(3)能量回收;利用废塑料作原料制造燃料。这三种方法经实践证实都是可行的。 和所有塑料一样,汽车热固性SMC废物有两个来源:纯净的废边料和模塑装置的废品件;来自用后报废塑料件、混杂有涂料、胶粘剂或紧固件的废料。适合采用的回收法常常取决于废SMC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国外塑料化学回收动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汉生 《国外塑料》1995,13(2):12-16
国外塑料化学回收动向黄汉生编译1前言废塑料回收方法现在以再生重用作树脂的材料回收法为主,但是,由于材料回收法存在种种限制,从资源有效利用的观点来看,化学回收将是一种有效的回收方法,因而引起人们重视,纷纷进行研究。本文论述国外塑料化学回收的现状与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基本上可分为填埋、焚烧及回收再生利用。填埋是把垃圾作为废物处理,对垃圾资源的利用率低,不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焚烧法可将不能再次利用的混杂塑料在焚烧炉中焚化,由其产生的大量热量可再次充分利用。但焚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对环境及人体造成危害。回收再生利用包括机械再生利用和化学再生利用。机械再生利用包括直接再生利用及改性再生利用;化学再生利用主要有热分解和化学分解两类。塑料再生利用是国家解决资源短缺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