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深入研究天然气在地下岩石中扩散机理及其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层剥蚀对天然气扩散散失的影响,建立了地层剥蚀对天然气扩散散失影响的地质模型及数学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地层剥蚀使天然气扩散散失量减小。随地层剥蚀量增加,天然气扩散散失量开始明显减小,达到一定程度后减小速度变缓,这一结果符合影响天然气扩散散失各因素随埋藏深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首先提出了两大类油气散失的方式和途径,即油气运移过程中的散失和油气成藏后的散失,并分别对各种油气散失的方式进行逐一讨论。在详细分析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油气散失的6种主要途径和机理(即断裂散失、吸附散失、水溶解散失、天然气扩散散失、次生蚀变作用引起的散失及构造运动引起的散失)进行了描述,建立了5种相关的油气散失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介绍了准噶尔盆地油气散失的定量计算方法,其中对天然气扩散作用造成的散失量计算模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最后对准噶尔盆地油气散失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早晚第三纪沉积间断地层剥蚀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济阳坳陷上下第三系分界面是一个全盆地发育的沉积间断面(N/E间断面),其形成于盆地由裂陷阶段向坳陷阶段转化的过渡时期,界面之下的断陷沉积地层在早第三纪末期遭受了强烈剥蚀,通过单井N/E沉积间断地层剥蚀量的计算和古地形与剥蚀量关系的分析,绘制了济阳坳陷N/E沉积间断地层剥蚀厚度等值线图,结果表明,不同构造位置的地层剥蚀量不同,从凸起一斜坡-凹陷中心,地层剥蚀量顺次减小,区域上南部凹陷地层剥蚀量大,北部凹陷地层剥蚀量小。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西北至一里坪地区面积大、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恢复地层剥蚀厚度对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剥蚀厚度恢复的复杂性和恢复结果的不确定性,采用地层趋势延伸法、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和Easy%Ro最优化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计算了研究区晚期构造运动地层剥蚀厚度,并定量探讨了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区第四系和上新统狮子沟组(N23)普遍遭受剥蚀,局部构造顶部剥蚀量可达1 000 m,上油砂山组(N22)在油泉子等部分构造顶部遭受剥蚀,下油砂山组(N21)仅在盆地周缘被剥蚀。英雄岭构造带、各构造顶部以及阿尔金山前是剥蚀严重的区域,剥蚀量普遍超过500 m;洼陷地带以及研究区东部剥蚀量较小,剥蚀厚度小于500 m,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油气藏和地面油气显示分布与地层剥蚀密切相关,适宜强度的地层剥蚀(300 m<剥蚀量<1 500 m)有利于形成油气藏,而剥蚀厚度超过1 500 m则易造成油气藏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盐岩运动(底辟作用)常与断裂作用有关。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北海南部的蔡希斯坦(Zechshein)可清楚地观察到这种关系,在另外一些情况下,这种关系则比较微妙。我们可能会发现,在不同地质环境下的盐-断层组合中,会有各种不同的现象,而本文则讨论了其中一些较常见的现象,提及包括机械作用在内的某些推测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蒙古的地层可划分为5个“巨层序”,每个巨层序具有共同的构造和地层演化史。最老的巨层序1(前寒武系-志留系)为前寒武纪到早古生代形成的被动和活动边缘地体的地层组合,并在蒙古西部形成了“加里东”褶皱带。巨层序2(泥盆系-二叠系)似乎最复杂,在蒙古南部和东部有各大型褶皱带穿过蒙古境内,巨层序3(三叠系-下侏罗统)时期有广泛 的剥蚀作用,仅在小型前陆盆地和山间盆地中有有限的沉积作用。巨层序4(中株罗统-白  相似文献   

7.
高邮凹陷深大断裂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为例,分析了深大断裂对沉积、构造以及流体势场的控制作用,认为深大断裂不仅控制了油气藏形成条件的生、储、盖因素,还控制了运移与聚集因素.重点分析了高邮凹陷边界大断裂对油气运聚的作用,指出深大断裂不仅控制了含油气盆地油气藏的平面分布特征,而且控制了纵向上油气性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9.
油气沿断裂向下幕式运移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松辽盆地北部扶扬油层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成藏特征,认为扶扬油层油气藏的形成不能简单地用"断裂超压倒灌机理模式"来解释,青山口组烃源岩排出的成熟油气能够沿断裂向下长距离倒灌运移的主要原因是超压的间歇释放,即泄压区断裂不断活动而形成的泄压区流体流失和压力降低,是导致憋压区流体长距离沿断裂向下倒灌至泄压区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机制;"超压间歇释放断裂幕式倒灌成藏机理模式"不仅解释了断裂在上覆超压下运载油气向下运移的机理,而且为油气沿断裂向下长距离"倒灌"运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在超压发育区下伏地层及其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定量运动学过程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较密集分布的2D地震资料和少量钻井资料,利用平衡剖面模拟方法对发育在西湖凹陷的反转构造进行了定量运动学过程和参数的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自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2次挤压反转构造作用, 分别发生在早中新世的龙井组沉积时期 (距今23.3~16.3Ma)和晚中新世的柳浪组沉积时期 (距今10.4~5.2Ma),造成了盆地北西-南东方向分别缩短0.61km和1.69km。其中主要的反转作用发育在柳浪组沉积时期,不但使中生代以来的地层全部卷入其中,形成了中央反转构造带,而且还造成了盆地北部和南部平均约911.6m 和226.7m厚的地层剥蚀、以及1.46%和1.18%的盆地缩短率,北部反转强度明显大于南部。在中央反转构造带的南部区域,由于反转作用强化了部分背斜,形成了较理想的圈闭构造,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盆地重要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1.
针对储层保护工作以往大多只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缺乏系统工程观念,效果较差或不明显的情况。王44断块作为大港油田2002年开发产能建设重点区块,储层低压低渗透,通过对储层室内的分析评价和配套技术的整合,实施钻采一体化的的储层系统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类似油藏的开发储层保护工艺技术综合配套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含油气盆地中超压分布广泛,且对油气勘探开发影响深远。通过对我国几个超压盆地的研究分析得到,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在不同地区影响程度明显不同。超压条件下有效应力引起的机械压实程度减弱,及有机酸对矿物的溶解作用使深埋超压储层保持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超压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并为油气运移拓宽通道;异常超压还可以提高盖层的封闭能力。文中还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对超压在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延吉盆地断裂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延吉盆地的断裂特征和成盆历史,结合区域构造特点,研究了断层的形成及演化历史;利用对接概率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断层两盘侧向封闭特征,根据断面压力计算了断层垂向封闭能力;在此基础上,以地延吉盆地各断层进行了半定量封闭性 评价。  相似文献   

14.
刘杰 《油气井测试》2011,20(6):31-32,36
通过分析施工实例,探讨了不同井况条件下的中浅层产气井的试油(气)方法。通过对不同的试油(气)方法及其效果进行分析,解决了中浅层产气井的试油(气)方法问题,最大程度地求取了油气井产能,为科学研究中浅层产气井试油(气)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埋深大于3500m的深层气现场录井重组分较高,气层性质与油层类似,以往以单一的某种资料判别深层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多解性。文中以试油资料为主要依据,综合地质、气测、地化、测井等资料,提取最能反映深层气特征的多项参数,利用计算机技术绘制出各区块的二维图版,开发了深层气综合自动解释评价软件系统。根据东濮凹限深层气显示,分布特征及气藏特质不同,划分出东部(杜寨、桥口、白庙)、中部(濮城)、西部(孟居、  相似文献   

16.
深层气井试油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濮凹陷深层气藏具有高温、高压、低孔隙度、低渗透的特点,使得度油压裂工艺难度加大。通过对过去深层气井试气压裂技术总结分析,并结合现有的先进理论有工艺技术,在深层气井的射孔技术上采用大孔密、深穿透、负压射孔方式,并附以高能气体压裂技术来解除井筒地带泥浆污染问题,降低压裂施工的破裂压力。在储层改造技术方面优选压裂方式、优化压裂设计、研制耐高温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在储层内压出深穿透、高导流的长缝,来达到增加产能的目的。对于深层气井采用常规抽汲排液技术不能满足要求,采用连续油管液氮排液技术解决这一难题。这些技术在濮深15井应用成功,进一步完善了东濮凹陷深层气井的试油压裂技术。  相似文献   

17.
断层静止期同一断裂带封油封气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断裂带封闭机理及油气物理性质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对断层静止期断裂带封闭油和天然气的差异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得到在相同条件(封闭相同油气柱高度)下,断裂带封油能力较其封气能力强.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油气柱高度条件下,断裂带封闭天然气所需要的粘土含量明显较其封闭油所需要的粘土含量高,也说明了断裂带封油能力较其封气能力强.在相同动力条件下,天然气通过断裂带的运移速度较原油通过其运移速度快,表明断裂带滞留油的能力较其滞留气的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断陷盆地岩浆侵入对页岩气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陷盆地岩浆活动强烈,火成岩分布很不均衡,并会侵入到泥页岩之中。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发现,岩浆侵入显著促进其周围泥页岩热演化及页岩气生成;岩心观察证实,岩浆侵入过程中还使泥页岩产生大量裂缝。测井分析表明,侵入岩附近目前存在异常高压,它能够显著提高泥页岩对天然气的吸附量。综合分析认为,断陷盆地侵入岩周围页岩气成藏条件优越,是有利的富集区。  相似文献   

19.
�����������´����⽨������о�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建设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具有优化供气、减小于线和压气站投资、调节季节用气、事故应急、战略储备,以及避免油气田初期资源浪费等好处。中国的第一个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是大庆油田1965年正式投运,1985年食用的萨中东2-1地下储气库。文章介绍大庆油田天然气储气库库址优选标准和从大庆油区优选出的可用于地下储气库改建的喇嘛甸含油气构造、朝51含气构造、四站含气构造。分别对这些油气构造从构造特征、储层特征、盖层隔层密封性、库容等方面进行了地质论证,并计算了储气库库容。其中的喇嘛甸北块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是目前中国唯一正在运行的地下储气库。  相似文献   

20.
事故树分析方法在油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事故树分析方法应用于油库安全管理,可减少安全管理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