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振动理论的基础上,沦述了多级减振方案的减振效果,导出了减振效率公式,同时对试验台的结构设计进行了介绍。试验结果表明减振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东江机组振动的主要原因及减振增容的目标,提出了减振增容的改造方案,详细阐述了电站业主选定的且即将实施的改造方案,为类似电站增容减振改造提供十分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2D12压缩机出口管系减振问题,首先必须对在用管系的振动状态进行现场实测:然后以实测振幅为依据,利用三维动力有限元法对在用管系的振动状态进行模拟计算;再根据模拟计算结果确定管系减振改造方案,同时对各种不同的减振改造方案,用三维动力有限元法对改造管系的振动状态进行理论预测计算,从中选择最佳改造方案作为最后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4.
对某款冰箱压缩机管路共振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管路的模态仿真分析及模态控制,确定了管路减振降噪的最优分析方案。为证明方案的有效性,将仿真得到的方案应用于产品,并与原方案的振动响应结果进行实验对比,实测优化最大振幅下降70%,优化方案得到的振动响应结果明显较小,从而验证了冰箱管路减振方案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微电机》2015,(10)
洛伦兹电机是一种以洛仑兹力驱动的电磁作动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响应快、推力线性度好等特性,在精密主动减振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被动减振器和主动减振器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确立了作动器在主动减振系统中绝对阻尼力的技术方案,针对减振系统运行中的质心偏移问题,提出了基于直线电机作动器的质心偏移测量技术和减振系统的质心补偿技术。为了验证音圈电机及其驱动的有效性,对被动减振系统和主动减振系统进行了时域和频域的实验对比测试,并获取实际测量的主动减振系统的与被动减振系统的减振效果曲线,验证了主动减振优于被动减振的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6.
对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振动和噪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编制磁致伸缩力的计算程序,声功率级的仿真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为0.2%,验证了仿真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对减振垫不同厚度下的噪声进行了仿真,研究表明:减振垫的厚度增加可以降低变压器的噪声,但厚度增加到30mm以上时,变压器的噪声基本保持不变,减振垫不再起积极作用。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了在变压器油箱外表面涂阻尼涂料,加装加强筋且灌沙等方案,与原始方案进行对比,声功率级最多可以降低5d B。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MBC-260磨煤机振动及液压减振系统现状进行分析,判断振动产生原因,提出改造方案并实施,取得了满意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ANSYS和LMS软件对变压器的振动和噪声水平进行了仿真分析,针对变压器的振动和噪声传递路径,提出了减振降噪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MEMS(微机械)航姿系统的性能受振动环境的影响,提出了MEMS航姿系统减振设计方案。根据MEMS航姿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振动环境对MEMS航姿系统的性能影响;基于被动减振设计的原理,设计了航姿系统减振结构,基于振动环境中MEMS惯性传感器的数据特征,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变步长平滑滤波器用于平滑振动加速度,应用平滑后的加速度信息与MEMS陀螺测得的角速度信息进行融合,实现了振动环境下的姿态解算。MEMS航姿系统的振动环境试验验证了论文提出的减振方案与振动环境下数据处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电站管道振动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某核电站常规岛中压给水管道的振动治理过程,研究振动频谱与模态计算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此制定振动治理方案,并对减振效果进行了评价.结合激励频响曲线,分析总结出电站管道振动治理方法:在管道适当位置设置减振装置,可使管道某阶固有频率和振型消失,以及其固有频率和振型提高到n+1阶,管道某阶主振动响应将消失.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区变电站电抗器室作业时振动噪声过大的问题,利用减振降噪技术对电抗器室进行综合改造。运用电抗器减振模型原理设计合理的隔振装置,使用在线振动传递函数及振动频谱对隔振方案的典型位置进行实时检测。采取吸声、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同时采集分析改造前、后的电抗器室内、外噪声数据。结果表明,使用调质块、底部增加6个减振器的减振方案后效果良好,本体的隔振率大于93%。合理选取微穿孔性复合吸声材料,成功改造进风口、隔声门以及采用低噪声风机、消声器等综合措施使电抗器室内噪声降低约8 dB,室外噪声与环境噪声相当,噪声治理达到预期效果。该研究的成功实施为今后的电抗器室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配管的概念设计阶段,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和预测配管的动态运行特性.并在满足工艺参数,可维修性和低成本的前提下,对配管的减振降噪提出了三种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次档距振荡是风的尾流效应引起多分裂导线在次档距范围内振动现象,成为危害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一种主要灾害。为了减轻输电线路次档距振荡,提出并设计一种新型阻尼间隔棒。首先通过建立振动平衡方程分析新型阻尼间隔棒的吸振和减振机理,详细探究阻尼比、固有频率比和质量比的变化对其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利用数值方法建立新型阻尼间隔棒–分裂导线体系的有限元模型,研究新型阻尼间隔棒对次档距振荡的减振效果,通过与普通间隔棒的减振效果对比发现,安装新型阻尼间隔棒的中间档距导线中点水平和竖向位移大幅减小,新型阻尼间隔棒对输电线路次档距振荡具有明显的减振作用。最后对新型阻尼间隔棒的结构参数和安装位置进行优化和设计,给出新型阻尼间隔棒的重球质量、弹簧刚度和阻尼系数的取值以及阻尼间隔棒的不等间距安装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4.
吹胀式蒸发器管路振动是构成冰箱噪声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饱受噪声工程师诟病的疑难问题。本文针对吹胀式蒸发器管路振动引发的噪声问题作了深入分析,根据阻尼减振原理,提出了在毛细管和回气管的缠绕部位加载阻尼胶块的方案,减弱管路的强迫振动,进而达到降低整机噪声的目的。随后将此方法应用到某小型吹胀式冰箱的降噪实验中,通过测试对比发现,冰箱的前点声压值较改善前降低了5.3d B,后点声压值降低了8d B,从而有力地说明了该方案在吹胀式冰箱管路减振降噪中的功能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易琳  王柯  钱金菊 《广东电力》2020,(4):120-125
为了满足电力廊道数据采集系统续航能力强、数据精度高及多传感器融合性能好的要求,在对比分析现有几种电力巡线方式的不足后,采用多传感器融合及轻量化的设计思想,给出包含无人机平台、机械连接件及采集吊舱的,具有减振功能的轻量化电力廊道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集成方案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随后,对采集吊舱的被动振动控制进行理论研究与仿真分析,给出减振的设计参数,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参数的合理性与振动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采用地下或户内变电站与办公楼或居民楼合体建设的方案已成为城区新建变电站的重要建设形式,户内变电站存在振动及结构传声的问题,阻尼隔振材料及装置是抑制振动及结构传声的最佳方法,介绍变电站阻尼隔振材料与装置的应用现状,对不同种类的隔振器进行优缺点分析,概述目前变电站阻尼减振装置存在的普遍问题,讨论变电站阻尼减振材料与装置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锅炉尾部烟道振动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600MW机组锅炉试运行中的尾部烟道振动问题,做了大量的试验工作,对振动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在烟道尾部加装防振隔板的减振方案,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变频冰箱振动噪声问题,开展系统噪声控制研究,对100 Hz以下的低频噪声改善,提出多种改善方案并进行验证。通过压缩机减振脚垫的改进设计,有效降低整机振动噪声,并实现低频噪声的下降,降低市场投诉。  相似文献   

19.
高压隔离开关分闸时,动触头撞击基座将使设备产生剧烈晃动。为此,文章提出一种较为有效的减小冲击振动的方案,该方案采用带有位移放大器的减振器,其中耗能弹簧采用具有超弹性且耐腐蚀性能较好的形状记忆合金。与已有方案对比证明,本文设计的减振器能取得显著的减振效果,较好地解决了高压隔离开关分闸时产生的晃动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光电编码器的振动机理及影响,设计了用单片机进行控制的减振电路。并用FPGA模拟单片机减振电路,给出其仿真波形,从而验证了单片机减振电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