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同第二发电厂的6台200MW机组,锅炉原配风罩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投运以来漏风大,影响安全、经济运行,决定采用转子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进行替换改造。文中介绍了新的空气预热器结构、参数、电厂在改造中的安装、组织管理、质量控制,投运后阻力降低,实测平均漏风系数6.9%,达到同类空气预热器水平,取得较好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
洛阳分公司芳烃联合装置生产所需的热量由4台加热炉提供。4台加热炉共用一套烟风道及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各炉对流室出口高温烟气混合后,汇集进入钢-水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经换热后预热加热炉的助燃空气,再经引风机进入烟囱排放。加热炉能耗约占芳烃装置生产能耗的43%~45%。为减少燃料消耗,对其进行改造:更换加热炉空气预热器;部分更换加热炉衬里,改造炉底衬里结构;对关键烟道、风道大型蝶阀控制进行改造;对鼓风机和引风机变频系统进行改造;增上激波吹灰器,预防积灰,停止掺烧燃料油,改烧瓦斯气,更换钢-水热管式空气预热器为搪瓷管加扰流子式空气预热器,合理控制排烟温度,减轻露点腐蚀;增上液化气汽化设施。改造后,节能效果显著。但仍存在变频器故障、蝶阀调节困难、空气预热器漏风、看火窗和炉底温度高等问题,拟于2011年解决。  相似文献   

3.
漏风率是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重要性能指标。在ASME PTC4.3《空气预热器试验规程》中关于漏风量修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修正方法,通过该修正方法,可对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密封改造后的效果进行更加有效的漏风率指标评价。  相似文献   

4.
对空气预热器漏风的机理及国产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漏风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上海石洞口电厂空气预热器改造为例,详细介绍了该厂1号机组空气预热器的改造方案与改造成果.总结介绍了随后几年陆续进行的3台机组空气预热器的改造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电站锅炉烟风系统的电耗占厂用电的30%左右.降低烟风系统能耗,对提高锅炉运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衡水电厂号1机组300 MW电站锅炉的烟风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引风机的能耗分析,找出了风机运行效率低的原因,对引风机进行了改造;其次,对空气预热器漏风、炉底漏风等对锅炉经济性的影响予以分析,并进行了空气预热器密封系统和炉底水封改造.改造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最后简要介绍了锅炉运行参数变化对烟气系统能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某电厂300MW机组按最新环保政策的要求加装了SCR尾部烟气脱硝系统,机组尾部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因无法适应脱硝系统氨逃逸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进行了适应性改造,经过性能试验测试,改造后漏风率超出设计值,影响锅炉效率。通过现场调查与理论分析,查找空气预热器改造后漏风率偏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将漏风控制在正常水平。所研究的漏风率偏高问题是较为典型的案例,为空气预热器改造项目更好地控制漏风水平积累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空气预热器冷端密封间隙为按照锅炉最大运行工况设定,在锅炉高负荷运行时,能维持在较小的间隙和较小的冷端漏风率,但长期在低负荷下运行时,由于转子的热变形变小,会导致空气预热器冷端间隙增大。空气预热器直径越大,这种现象就越明显。为控制大直径空气预热器低负荷运行时的冷端漏风,提出了通过在冷端加装密封板自动调节装置的思路。计算表明:采用该装置能有效降低总漏风率和一次风漏风率,并大幅度降低冷端漏风占直接漏风的比率。通过冷端和热端漏风控制系统的控制模式做了分析,计算了1台660 MW机组分别采用单列和双列空气预热器布置时,采用冷端漏风控制系统的经济收益和投入回报期。  相似文献   

8.
对安徽淮南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00MW机组#2锅炉2台空气预热器进行技术优化及改造,降低漏风率及风机电流,提高空预器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铁岭发电厂空气预热器改造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改造的方案及措施分析,阐述了降低预热器漏风率对电厂经济运行所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0.
《节能》2017,(6)
通过对锅炉空气预热器及辅助设备引风机、送风机轴承箱日常运行中存在的腐蚀漏风、漏油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实现了避免空气预热器漏风及引风机、送风机轴承箱漏油的目的,锅炉运行稳定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共有18台125MW发电机组,均为上海锅炉厂生产的420t/h超高压、中间再热锅炉,每台锅炉配备2台直径6.7m回转式空预器,空预器的漏风率长期超过设计漏风率较多,导致锅炉送、引风机电耗高,锅炉热经济性差。文章分析了长兴电厂4号和5号锅炉空预器漏风率高的原因,通过对空预器的改造使漏风率下降到4.5%左右,机组送、引风机电耗大大下降,锅炉热经济性提高,电厂的发电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电厂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率越来越关注,并且很多电厂都进行了漏风率控制方面的改造。本文结合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原理和结构,探讨了几种漏风控制方法,介绍了各自的优缺点,为各电厂有针对性地漏风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介绍了某热电厂300 MW机组空气预热器节能改造的技术方案,阐明了空气预热器节能改造的技术原理,并对项目改造的节能效果进了分析。结果表明,机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由改造前13.12%下降为5.76%,漏风率平均下降7.36%,年节约标准煤2 569 t,机组供电煤耗下降约1.51 g/k W。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空气预热器漏风对机组性能的影响,以某33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空气预热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计算其漏风率对排烟温度、热风温度及风机电耗影响的热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性能计算,结果发现,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对锅炉效率及风机电耗均影响较大,尤其是漏风点在空气预热器的热风出口处,在该处当漏风率为20%时对锅炉效率影响可以接近0.6%,同时增加风机电耗超过730 kW。除对机组经济性影响较大之外,空气预热器漏风还会对机组的可靠性产生较大影响,比如管式空气预热器会降低机组的出力,造成机组非计划降低出力事件;对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可能还会造成机组非计划停运事件。为了更好的监控空气预热器漏风,还提出了一种监测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方法,即通过监测相同工况下不同时间段空气预热器出口热风与进口冷风流量之间的差异来判断空气预热器漏风的严重程度,为合理安排空气预热器的检修周期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某电厂2×1000MW机组空气预热器为例,分析空气预热器运行过程中漏风率高的原因,采用热端自补偿径向密封片改造、建立回转式空预器密封回收系统、设计自动化逻辑控制系统等一系列优化技术,解决空气预热器在机组中低负荷情况下漏风率高的问题,实现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控制在3.5%以下。  相似文献   

16.
1前言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缺点是漏风率大,漏风使能量损耗,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效率由于漏风而降低,整个机组的效率也受到影响。在1963年,Frass和Ozisik指出[1],空气预热器的漏风量将影响锅炉效率和汽轮机的输出功率。Bejan等人提出漏风量直接影响的是空气预热器换热效率[2],对机组  相似文献   

17.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是大中型电站锅炉上广泛采用的尾部换热设备,漏风率高是该类设备的致命缺点,降低了电厂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技术中,防止或降低漏风即密封技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中分析了其漏风因素及现行密封形式的优缺点,提出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单密封”向“双密封”形式改进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研究。通过对发电厂实际改进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表明,此项措施是改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大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8.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处理及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出直接漏风是空气预热器漏风的主要因素。并从直接漏风根本原因出发,介绍了空气预热器漏风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某电厂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改造实例,说明了采取正确措施减小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对电厂经济性、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VN技术在容克式空气预热器密封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引 言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是近年来大中型电站锅炉普遍采用的空气预热器型式,与管式空气预热器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金属耗量少,结构紧凑等优点,利于锅炉尾部受热面得到比较合理的分开布置。但它也存在着漏风大的缺点,一般管式预热器漏风率约5%,而回转式预热器的漏风率,国外设备为5%~8%,国内设备为20~30%。漏风不仅使锅炉送、吸风机电耗增加,排烟损失增加,锅炉效率降低,而且由于缺风迫使锅炉降低出力运行。例如:胜利发电厂670t/h锅炉(配套200MW单元机组)配置容克式空气预热器(以下简称空预器)。空预器漏风率长期居高不下(30%左右),后虽经…  相似文献   

20.
宝钢电厂1、2号350 MW机组锅炉因环保需要增设的烟气脱硝装置(简称SCR)所产生的硫酸氢氨,将引发空气预热器的腐蚀和堵灰现象,从而严重影响锅炉机组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对空气预热器进行适应性改造。对空气预热器适应脱硝改造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注意事项进行了研究。改造后锅炉排烟温度下降了5~8℃,平均漏风率降低了1%~2%。烟气流动阻力基本维持在800 Pa以下,且未出现明显的积灰堵塞情况。该项目改造取得了预期目标,为行业提供了成功的案例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