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介绍国产N68抗氨汽轮机油在引进大化肥装置的关键设备氨压缩机上的应用情况。使用试验表明,大连石化公司生产的抗氨油完全可满足该机组一个大修周期的润滑要求。同时,文章还对如何延长N68抗氨油的使用寿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徐平 《润滑油》2006,21(6):35-40
介绍了抗氨汽轮机油复合剂的研制,阐述了使用加氢异构化基础油生产汽轮机油的性能特点和优势。实机使用试验表明:研制油品具有优异的抗氧性和水分离性,质量稳定可靠,使用效果良好,可减少换油周期及延长检修周期,满足氨和合成气压缩机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徐平王  春晓 《石油商技》2008,26(2):56-57
误区1:抗氨汽轮机油仅适用于合成氨压缩机润滑系统 在现代石油化工气体生产及化肥工业生产过程中,合成氨压缩机常用汽轮机带动,压缩机和汽轮机使用同一种润滑油,即抗氨汽轮机油。抗氨汽轮机油主要用在以氨气、氮气、氢气为压缩介质的合成气压缩机和制冷压缩机上。虽然合成气压缩机和制冷压缩机的轴封分别有浮环式或机械式密封装置,  相似文献   

4.
《润滑油》1991,(1)
(1)调合型润滑油厂发展方向探讨(2)汽轮机油的进展(3)导热油的开发及其应用(4)冷冻机油的现状及展望(5)CZA10号船用气缸油研制报告(6)氯化石蜡缩巨油的开发与应用(7)化纤油的简介与调研(8)一般机械防锈油(9)国产润滑油添加剂产品介绍(10)聚异丁烯调研报告(11)利用孔店原油常二线生产变压器油(12)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变压器油质量(13)润滑油管道调合(14)兰炼特种润滑油调合装置改造简介(15)乳化油标准浅谈(16)无酸污染废油再生白土高温精制工艺效果探讨(17)抗氧汽轮机油在我厂的应用简介(15)大型氨厂N韶抗氨汽轮机油的应用研究中国石化总公司…  相似文献   

5.
"昆仑"系列汽轮机油的特性和选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俊杰  徐平 《润滑油》2003,18(3):55-59
为了适应我国电力建设和汽轮机、燃气轮机组发展的要求,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在传统的抗氧防锈汽轮机油和抗氨汽轮机油的基础上开发了KTP优质抗氧防锈汽轮机油、KTL长寿命抗氧防锈汽轮机油和KTG燃气透平联合机组用油等系列产品,介绍了上述汽轮机油系列产品的性能特点、技术指标和选用原则。  相似文献   

6.
采用复合添加剂调配的低温抗氨汽轮机油在满足SH0362—96标准的基础上,改进了低温性能,倾点达到-33℃以下,解决了氨汽轮机系统中油品低温凝固问题。  相似文献   

7.
胜利炼油厂的SSOT临氢降凝油经间歇式白土精制工艺进行精制。在白土用量为 5 %左右时 ,即可制得质量优良的MVI15 0基础油。由此基础油调配出的TSA汽轮机油 ,其抗乳化、抗泡沫、防锈等性能达到了汽轮机油优级品要求 ,且其氧化 3 0 0 0h的酸值 (KOH)远小于 2 .0mg g ,符合TSA3 2汽轮机油GB1112 0 -89优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TSA46汽轮机油的生产工艺,从基础油自身抗乳化性、加氢油所占比例及罐内杂质等方面入手,考察对成品汽轮机油抗乳化性能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在调配汽轮机油时应采取先进先出原则,选择抗乳化性能优越的基础油,并定期清理调合罐,均有利于改善成品油的抗乳化性能。基于实验结果,优化汽轮机油调合方案,指导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从基础油质量、油品调合工艺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汽轮机油质量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基础油的空气释放值、抗乳化性、水含量决定了汽轮机油的质量;调合温度应控制在(55±5) ℃,抗乳化剂质量分数控制在100~200 μg/g;复合主剂需要经基础油稀释后再进行调合;调合、储存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混入其它油品,可以确保汽轮机油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润滑油》2007,22(6):47
2007年7月24日埃克森美孚公司向全球市场推出其新款高性能Mobil DTE700系列汽轮机油。该汽轮机油在抗乳化性、氧化安定性和沉淀控制方面表现出优异性能,特别是通过了检测汽轮机油沉淀控制能力的”三菱重工干式汽轮机油稳定性测试”,主要用于中、低负荷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的润滑。  相似文献   

11.
AD-12金属减活剂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D-12金属减活剂是苯三唑和有机酸酯经加成反应得到的一种新型的苯三唑类金属减活剂,它的研制开发解决了较大剂量苯三唑有机衍生物的油溶性的溶解稳定性问题,同时在较好地保持苯三唑固有的腐蚀抑制能力和助抗氧化能力的前提下,兼有一定的破乳化能力。着重介绍了该金属减活剂的制备、性能评定及其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剂合成工艺可行,产品质量稳定,具有良好的油溶性、抗腐蚀性、助抗氧化性能以及良好的助破乳化作用。与其它添加剂配伍性良好,可在抗磨液压油、汽轮机油、工业齿轮油等多种油品中应用。该剂的参考用量为0.02%-0.5%。  相似文献   

12.
车用减震器油系列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海鸥 《润滑油》2008,23(3):11-18
以合成烃(PAO)为主,辅以酯类油和加氢基础油,通过剪切性能评定,进行粘度指数改进剂的筛选,考察油品的磨损性能、氧化稳定性能、泡沫特性、橡胶相容性等确定功能添加剂配方,所研制的汽车、摩托车减震器油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的质量,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井楼油田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氯气辅助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机理,针对井楼油田高浅三区脱气特稠油,利用实验室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氯气在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氮气对高浅三区原油的流动性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但降黏效果不明显,其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是:蒸汽吞吐过程中,氮气隔热效果良好,降低了注入蒸汽的热量损失,从而扩大了加热半径;氮气与水的渗流通道并不完全相同,回采过程中可提高洗油效率。注入氮气时宜采用先注入氯气再注入蒸汽的方式,部分氯气在油藏中以微气泡的形式存在.对后续注入蒸汽具有调整吸汽剖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我国原油和成品油的生产、消费及进出口的现状,以及成品油的质量和汽油车、柴油车尾气排放标准,并与《世界燃料规范》、欧盟标准进行了对比,指出国内油品质量与国外先进标准仍有一些差距。对我国成品油供应和需求趋势也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宫卫华  王鹏  李云岗 《润滑油》2005,20(6):31-36
作为生产蓄电池聚乙烯隔板三大原材料之一的填充油,主要用于均匀混料和挤出成型等加工过程。对PE隔板横向伸长、抗老化等关键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石蜡基、环烷基基础油资源优势,研制成功了与国外同类产品性能相当的PE隔板填充油,且通过了用户指定的蓄电池寿命试验,填补了国内PE隔板专用油品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我国开发并工业化的先进工艺技术成果的圆筒形蒸汽转化炉、一次低温CO变换、变换气联尿生产尿素的同时代替脱除CO2、多功能联合压缩机、副产蒸汽氨合成塔等节能单元组成橇装式一步法尿素装置,以回收分散的油田伴生气制成粒状尿素产品。建设一套120t/d橇装式尿素装置投资约0.8亿元,每年可回收油田气0.3×10^8m^3,产出尿素4×10^4t,产值可达0.74亿元。不但能回收宝贵资源和保护环境,并能取  相似文献   

17.
在对比研究美国、俄罗斯军用汽轮机油产品规范中利用四球试验机法评定润滑油抗磨性的基础上,研究《润滑油抗磨性测定方法(四球机法)》SH/T 0189-1992和《润滑剂承载能力测定法(四球法)》GB/T 3142-1982对舰船汽轮机油抗磨性的内在规律及其区分性,并以FZG试验结果作为抗磨性评定依据,分析四球法与FZG试验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载荷越大,转速越低,摩擦环境越苛刻,越能区分不同油品的抗磨性能;标准SH/T 0189-1992(147 N,1 200 r/min)可以合理评价舰船汽轮机油抗磨性;最大无卡咬负荷PB对舰船汽轮机油具有明显的区分性,能够较好地表征油品的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8.
范世通 《断块油气田》2013,20(2):242-245
蒸汽驱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开采以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热采方式.在蒸汽驱过程中,通过注入蒸汽,将热量释放到油层中;在热能影响下,原油流动性增强,在一定注采压差下,不断流向周围生产井并被采出。蒸汽驱油藏热能利用率越高,汽驱开发效果就越好。文中分析了大量的蒸汽驱监测资料,结合汽驱过程的动态开发规律,对高干度蒸汽注入注汽井筒直至油藏释放热量这一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相关热能计算公式,量化了蒸汽驱过程中热能的实际利用情况,同时针对不同油藏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价,为指导汽驱跟踪调控、深化蒸汽驱开采机理认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金家油田地处于东营凹陷西南边缘斜坡带,油藏原油粘度高、敏感性强,常规蒸汽吞吐热采开发难以动用。针对强敏感性稠油的开发难点,提出了蒸汽、气体、降粘剂、粘土稳定剂复合热采工艺技术,通过研究各要素的作用机理,借助于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形成了适合于此类油藏的复合采油技术,并采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复合热采工艺参数的优化。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复合热采工艺在金家油田获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有效解决了该地区油藏开采难度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田稠油热采主要采用蒸汽吞吐的方式。其中新开发稠油区块注汽压力高、注汽干度低和老区多轮次吞吐后采收率低、油汽比低是影响热采效果的主要因素。油水之间的高界面张力导致蒸汽驱替效率低是多轮次吞吐后开发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以上问题开展石油磺酸盐复合体系提高稠油开发效果室内研究,对石油磺酸盐复合体系配方进行优化研究,通过高温岩心驱替实验研究磺酸盐复合体系降低注汽压力的能力,研究石 油磺酸盐复合体系提高注入蒸汽驱替效率和岩心采收率的能力,研究不同注入方式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体系可有效降低蒸汽注入压力,提高驱替效率和岩心采收率。2004年在胜利油田单家寺油田、孤岛油田、孤东油田现场应用12井次,单井降低注汽压力0.5~2.6MPa,周期采油量增加190~480t,截至2004年底已累计增油4600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