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油井出砂造成卡泵或砂埋油层等制约区块开发效果等问题,研究应用了油井防砂卡分段举升工艺。该工艺通过在井下使用若干杆式举液器而无需抽油泵来完成举升过程,在整个流程中,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举液器相当于柱塞,整体油管相当于泵筒,在抽油机上下运行过程中,带动抽油杆联动举液器工作。此项工艺技术解决了大港油田第一采油厂出砂井复产的难题,其中有8口长停井得以恢复,有效率达100%。平均恢复单井日产液32.1m3,日产油3.0t,至2010年4月底累计增油2848t。  相似文献   

2.
唐庚  白璐  任毅松 《钻采工艺》2004,27(2):72-75
从机抽排水采气工艺的应用现状出发,针对该工艺中存在的由于气液比大、井液含砂、油管内壁腐蚀等因素易造成卡泵、检泵周期短等具体问题,通过对泵筒结构、柱塞、凡尔罩和插管密封延长沉砂管柱的设计、改进,有效地解决了砂卡、砂埋柱塞的问题。现场应用证明,防砂深井泵防砂效果好,延长了检泵周期,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原油田矿化度高、出砂量大的开采现状,设计了潜油电泵防砂防垢吸入口,作为电动潜油泵提液系统的辅助设备,对井液先通过滤网防砂管工艺装置进行砂粒过滤,同时通过高强磁防垢器进行磁化处理,使矿化物分子结构改变,结垢缓解。解决了多砂和矿物质结垢而造成的泵卡及泵结垢等技术难题,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延川南煤层气田在排采过程中出现的部分排采井煤粉卡泵的现状,开展了延川南煤层气田防煤粉工艺技术适应性分析。介绍了延川南煤层气田防煤粉工艺技术现状,对目前防煤粉工艺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指出了防煤粉工艺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卡泵井日产液量低于1 m3,造成泵筒及油管内煤粉的沉降速度大于上升速度,单一防煤粉技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宜采用"低排量举升工艺参数优选+防砂(防煤粉)排采泵组合防煤粉工艺"。实现既防止大直径的砂子或者煤粉颗粒进入泵筒,避免煤粉卡泵,又将小直径砂子或者煤粉颗粒排出地面,延长排采井的检泵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新型低压漏失井抽砂泵在临盘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临盘油田油井出砂严重 ,部分出砂油井作业时冲砂不返液 ,生产时 ,砂埋、砂磨和砂卡事故频繁发生 ,导致作业次数和费用居高不下 ,为此引进了新型低压漏失井抽砂泵。工作时 ,将抽砂泵下至砂面后 ,用捣砂器将砂面捣松 ,通过地面动力及连接装置带动柱塞上下往复运动 ,经过抽汲作用在泵下形成一定真空度 ,靠油套环空液柱压力作用 ,底阀处形成一定回压 ,将混砂液抽入盛砂筒内 ,经滤砂器将液体排至泵上 ,由出水接头进入油套环空 ,砂子留在盛砂筒内 ,由地面动力起出。应用表明 ,这种抽砂泵可直接代替常规冲砂工艺 ,有效地将低压漏失井砂液抽出 ,具有施工简单 ,工艺可靠 ,无需动用车辆 ,成本低等特点。该泵也适用于其它出砂井。  相似文献   

6.
针对试油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设计开发了抽汲托筒、98.425 mm提放式全通径测试器、过滤储液池、简易油管刮削器、内压坐封封隔器、低压投放式油管堵塞器等试油工具。这些新工具的应用,解决了常规抽汲地层资料获取、特殊工艺井全通径地层测试、水力泵排液地面除砂、油管内除垢及油管溢油等问题,满足了试油生产的实际需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水平井普通油管旋流连续冲砂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井普通油管旋流连续冲砂工艺技术是利用普通油管实现水平井反循环旋流连续冲砂的,接单根过程中不停泵,可防止砂粒下沉和砂卡事故发生。该工艺的配套工具主要由井口循环工具(高压自封封井器和新型反冲洗阀)和井下冲砂工具(水力旋流冲砂器、安全泄流阀和扶正器)2部分组成。该项工艺在江苏油田分公司真11-平1井的首次应用获得成功,冲砂效率提高50%,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油井电动潜油泵停泵后沉砂会进入泵内,降低泵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发生卡泵事故的问题,研制出油井电动潜油泵沉砂防护器。该防护器由上接头、下接头、外管、内管和沉砂单向阀5部分组成,它基于单向阀的工作原理,利用内、外管构成沉砂环腔,当泵停止工作时,油液中的砂粒可沉降到沉砂环腔中,使电动潜油泵免受砂害而延长寿命,同时防止砂卡事故。胜利油田10多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使用这种防护器后,电动潜油泵的寿命至少可延长1倍且防止了砂卡事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
吴庭文 《石油地质与工程》2020,34(3):105-107,112
春光油田稀油区块属高孔、高渗、高含蜡储层,具有地层易出砂的特点,且稀油井举升工艺管柱主要以油管+常规抽油泵+泄油器+筛管+丝堵的常规工艺管柱为主,在举升过程中存在因出砂造成泵阀磨损漏失、管杆柱卡滞及井筒砂堵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展防砂举升工艺研究,利用数学模型,并与长柱塞防砂抽油泵配套,优化设计防砂举升工艺参数,准确计算出携砂举升临界冲次。现场试验证实,该技术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延长了稀油出砂井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10.
新研制的防砂卡可洗井螺杆泵由沉砂筒、螺杆泵、沉砂接头和洗井阀等组成。采油时,井内原油从沉砂接头侧面进入,经试压阀后被螺杆泵采出,当因故停井后泵上砂子下沉时,砂子从沉砂筒与螺杆泵之间的环形空间,经沉砂接头的另一通道后通过洗井阀沉入泵下沉砂尾管内,从而防止砂卡螺杆泵。洗井时,洗井液从沉砂筒外向下经洗井阀侧面进入沉砂筒与螺杆泵之间的环形空间,到达螺杆泵上的油管后返出地面。5口井的现场试验证明,防砂卡可洗井螺杆泵设计合理,工作可靠,适应井况能力强,可以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Գ�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出砂问题十分普遍,在我国的胜利、辽河、青海等油气田都遇到过严重的出砂问题,这种问题大大地缩短油气井的使用寿命,因此,运用科学的出砂监测技术,从而为防砂提供决策依据是油田生产的当务之急。目前出砂监测技术主要有声测量法和ER监测法,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均存在不足之处,针对上述情况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感受出砂信号,运用功率谱、概率密度函数的方差等数理统计方法,综合地识别出砂信号,突破了以往监测中将出砂信号视为静态信号的局限,采取动态信号处理方法,研制了实验装置,进行了空气、气砂、气液、气液砂等实验,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大量的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很好地对出砂情况进行监测,并预测出砂趋势。  相似文献   

12.
高54区块沙1段出砂稠油油藏配套开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54区块沙1段地质条件复杂,地层敏感性强,供液差,产能低,油稠,出砂严重,多年来采用了各种工艺措施,均未取得好的开采效果。为此,通过分析该区块地质资料及前期试油试采情况,结合储层岩心室内评价试验结果,总结出采用PS柴油防砂、螺杆泵配套油管锚定、防偏磨和防断脱技术投产的配套开发方案。该配套开发方案在该区块5口新井、恢复生产2口停产多年的老井中进行了应用,并在l口新井中进行了排砂采油先导试验,均取得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交联酸加砂酸化压裂技术在复杂岩性油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部分多介质或复杂岩性油藏表现出难开采的特点,在勘探和开发中需要采取一些改造措施,才能达到工业产能。交联酸加砂酸化压裂工艺是将加砂压裂和酸化压裂技术有机结合,前置液和携砂液全部采用交联酸,真正实现了酸蚀与携砂同步进行。在储层段形成多支且更长的酸蚀-支撑复合裂缝。以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藏狮31井为例,从液体性能评价试验、工艺技术难点和配套技术的应用、施工设计、现场施工等方面,分析评价了这种新技术。该技术在青海油田多介质复杂岩性油藏应用中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深水浅层气田防砂方式优选及防砂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深水气井开采过程中出砂程度高、防砂难度大的问题,研究了深水气井防砂优化设计技术。基于荔湾3-1深水浅层气田上覆岩层压力低、成岩性差、胶结强度低的特点,研制了一套可以进行深水气田大型防砂物理模拟的试验装置。该装置能够准确模拟深水气田储层特性条件下的常规裸眼优质筛管防砂与砾石充填防砂。采用物理试验与现场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多种防砂方式及防砂参数进行了物理模拟,提出了适合深水气田提高产能的最佳防砂措施为"金属网优质筛管+裸眼砾石充填+适度扩眼增大砾石层厚度"。研究表明:气井防砂不同于油井的特殊性在于气体流速产生的携砂效应要明显大于增加砾石层厚度起到的挡砂效果,为保证深水气田出砂量小于10-9 m3/m3,砾石充填厚度应控制在60.96 mm以内,以达到产能与出砂量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原石油勘探局文明寨油田油井出砂严重以及由此导致的砂卡、砂埋柱塞和砂对阀座、阀球的磨蚀等问题,研制了自振式气砂锚装置。该装置由工作筒及滤砂机构2大部分组成。通过新颖的防砂涡卷弹簧使得在防砂的同时还可清洁滤砂通道,防止了滤砂通道的堵塞。通过文明寨油田5口油井的现场试验表明,该装置适用于砂粒直径大于φ0.1mm的油井防砂,可防止抽油井砂卡、砂堵等事故的发生,保证油井正常生产,延长了抽油泵的使用寿命和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16.
油田持续开发到一定阶段 ,油井采油过程中出砂量明显增多 ,这就要采用特定的工艺流程装置不断地将泥砂清除 ,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本文给出了针对克浅稠油处理站除砂装置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复合射孔防砂技术受地层参数影响、在疏松和致密地层应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研究了金属塞充填射孔防砂联作技术。基于用整体金属塞取代松散颗粒状防砂材料的思路,改变防砂材料的形状与基本参数,实现防粒径0.1 mm以上砂粒的要求。将20目的金属防砂网压制成单体的六瓣中空锥形体金属塞,金属塞射入预定的储层后,充填在套管射孔口和储层的一定深度部位,形成立体的不锈钢网隔砂层,把地层砂遮挡在油层孔道内;研制了金属塞充填防砂射孔装置;研究了射孔、防砂联作一次完成的工艺技术,以取代先射孔再防砂的复杂工艺。锦7块应用金属塞充填射孔防砂联作技术后,油井产出液含砂量小于0.03%,生产正常,1年内没有进行检泵作业。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适用于疏松易出砂地层,防砂效果好,可为油层防砂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three-dimensional (3D) device is used to study miscible flooding of CO2 and crude oil. The experiment model is a real sand plate. In oil reservoir condition, there is a large difference between production and injection volume. The complex fl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2 flooding in pore media are observed in recovery, water cut, and gas–oil ratio curves. By analyzing the water saturation contour plot measured by a saturation probe, CO2 and oil can be miscible. The viscosity of miscible liquid and flowing pressure decreases. This is the important mechanism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When the viscosity of miscible liquid and flowing pressure decreases, miscible CO2 and oil contacted with water can make a similar three phase. This is the important mechanism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production and injection difference is that high-density CO2 would flow into pore media in which water and oil cannot flow.  相似文献   

19.
纪树立  甄东芳  李志鹏  高强 《海洋石油》2019,39(4):19-22,31
随着中海油部分油田的开采进入中后期,一部分低液量井由于没有合适的人工举升方式而面临开采难题。为解决该类井开采问题,针对海上油田低产井井斜大、出砂、功率大等特点设计开发了带有平衡缓冲器、刮砂装置、带轨道弹簧复位双固定凡尔的适合海上油田的直线潜油电泵。所开发的直线潜油电泵包括直线电机、往复泵、电缆及直线电机专用变频柜,承载能力达到60 kN。通过在渤海油田应用表明,所开发的海上直线潜油电泵适合海上油田低产井的开采,成功解决了低产液井的开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